<p class="ql-block">四舅爹的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中间坐着的是我的奶奶,左边是七姨奶,站立的是四舅爹和四舅奶。后排的男孩是重威表叔。二位女孩子是表姑。</p> <p class="ql-block">四舅爹和孩子们,深色衣服的是他们的大女婿张以群表叔。</p> <p class="ql-block">四舅爹写的家族介绍,看他标注的年龄,应该是1979年前后,也就是在四舅爹的最后时光。为后人留下珍贵的历史资料。</p> <p class="ql-block">四舅爹吴天夔印象</p><p class="ql-block">周武军</p><p class="ql-block">我的奶奶吴元玲在家里男女大排行是老大,一共有兄弟姐妹12人,她和大舅爹吴啟祥是同父同母,其他的是同父异母。十二人里我只见过奶奶,大舅爹,四舅爹和七姨奶四位。和我们家联系比较多的还有六姨奶。四姨奶因为早逝,所以我没有见过。</p><p class="ql-block">大舅爹吴啟祥我应该见过,因为1963年他来过南京有照片为证,可是我没有什么印象。</p><p class="ql-block">四舅爹吴天夔是爸爸最小的舅舅,我是见过的。1965年夏天,爸爸带我和大姐去北京游玩,一路爬泰山,游济南,逛天津卫,在四舅家借住了一两晚。那是我第一次见到了四舅爹。他一表人才,帅气非凡,身着西装,戴着眼镜,举手投足间尽显现代知识分子的风采。他们家住在天津睦南道,西式洋房。记得当时说天津的路很多是环形的不好找,不像南京横平竖直。</p><p class="ql-block">后来,在那动荡的“文革”时期,四舅爹因家庭成分等诸多因素,遭遇了不幸,被下放到肥东县六家畈,回到老家接受劳动改造。即便身处艰苦的环境,在田间辛勤劳作,四舅依旧精神矍铄,讲话风趣幽默,丝毫没有被困境打倒。</p><p class="ql-block">然而,令人惋惜的是,改革开放伊始,正当平反的曙光即将照耀到四舅爹身上时,命运却再次捉弄了他。当时小表姑宋立芳夫妇得到消息,不敢直接写信告诉她四舅,而是写信告诉母亲我的七姨奶,七姨奶再写信告诉四舅爹,于是四舅爹四舅奶回到天津写申诉信,要求落实政策。政策刚要落实,四舅爹就生了重病。</p><p class="ql-block">爸爸得知他生病后,特意赶去合肥探望。爸爸的右派改正的文件还没有拿到,但是已经收到改正的电报,就拿着电报去告诉他四舅自己已经改正。我大姐陪同爸爸一起去的,她清楚地记得当时四舅爹的孩子们都愁容满面,而四舅爹却神情自若说自己很好。那之后不久,四舅爹就去世了,享年69岁左右。</p><p class="ql-block">后来我了解到,四舅爹毕业于东吴大学法律系。新中国成立前四舅爹在中天电机厂驻上海办事处任主任。四舅奶名叫荆荷婉,江苏常州人,出生名门,他们育有4个孩子,3个女儿和1个儿子,都十分优秀。尤其是他的儿子吴重威,与我们联系较为密切。重威表叔毕业于唐山铁道学院,起初投身于铁路修建工作,一次淮阴要修“新长铁路”,他作为专家被请来淮阴,住在“二招”,我骑自行车去接他到家里来“刮蛋(合肥土语,聊天)”,后来调到了上海浦东。 退休后,又以高级工程师的身份前往南京参与地铁修建工作,在南京也生活了一阵子。我1997年在上海医科大学学习时还去过他们家做客,表叔开“人头马”招待我,他的儿子蔚然表弟比我小11岁,当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读博士,离上海医科大学很近,我还去找他打乒乓球。前两年,我特意前往上海探望表叔。彼时表叔已八十高龄,身体欠佳,全靠表婶悉心照料。表弟在美国从事医生工作,发展得很不错。</p><p class="ql-block">在四舅爹的孩子中,我最熟悉的当数小表姑同同。“文革”期间同同在南京实习时,和她的对象曾一同到我家做客。后来她在成都工作,我还前往成都,到她家中叨扰。然而令人痛心的是,同同也因病早早离世。令人欣慰的是同同的孩子很优秀,继承了前辈的优良传统。</p><p class="ql-block">四舅爹的第三代我见过多数,发展得都好,可以告慰四舅爹四舅奶的在天之灵。</p><p class="ql-block">永远怀念四舅爹四舅奶,怀念天国的亲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24日星期五晨初稿</p><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18日星期二晨修改</p> <p class="ql-block">四舅爹的外孙女的读后感</p> <p class="ql-block">小表姑宋立芳是四舅奶的干女儿。她为本文提供了很好的补充。</p> <p class="ql-block">对怀念四舅文章的建议及四舅事迹分享</p><p class="ql-block">武军,我看了你写的怀念四舅的文章,有个想法想跟你说。最好让萱萱或者毛毛,还有他们家里人也看看这篇文章,检查一下其中是否存在瑕疵。让他们把关后,文章会更扎实,也能避免出错。</p><p class="ql-block">顺便补充一些内容,四舅对吴德辉、吴德夷这两个姐姐关怀备至。大学期间,四舅没有生活来源,这两个姐姐给予他诸多帮助,他一直感恩在心。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妈妈生病时,四舅在天津上班。我记得特别清楚,每个周末他都会带一盒大对虾来北京看望我妈妈。四舅为人慷慨大方,谁家有困难,他都会主动接济,人品极佳。他的几个孩子都毕业于名牌大学,接受了最好的高等教育,也都相当有出息。他能担任中天电机厂上海办事处主任,似乎与舅妈家的背景有关。舅妈出身于常州的一个民族资本家家庭,她有亲属在北京开办了三星铅笔厂。当时,中天电机厂总厂位于天津,该厂主要生产电话机,正是由于舅妈家的这层关系,才派他到上海担任办事处主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