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挖掘机制造厂史话(1904——1994)(46)

斯阳

<p class="ql-block">  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千米钻机(三)</p><p class="ql-block"> 在研制钻机的过程中新的问题和矛盾不断出现。深入地下千米的钻杆,需要用一个个两面都有螺纹的管接头,一台钻机就需要一万多个管接头。这就给车削螺纹带来很大的任务量。堆积像座小山似的管接头,如果按照常规加工,则需耗费大量工时。</p><p class="ql-block"> 为了不因某一零部件拖后腿,车工李荫泌开始琢磨,如何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不能因一个零部件而影响整机的生产进度。他决定向技术革新要进度。他从厂图书馆借来了《金属切削学》、《苏联克列索夫切削原理》等技术书籍钻研起来。他爱人看到他深夜还不入睡,图纸不知划了多少张,就劝他早点休息。可他说啥也不肯。就这样,结合这些书本知识和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他设计安装成功了旋风挑扣装置,使车床切削加工管接头的能力提高了五倍。从此,管接头堆积的小山不见了,李萌泌技术革新的成果又一次受到工友们的称赞,受到车间及厂领导的表扬。</p><p class="ql-block"> 1952年末,我国自行研制的“B—3型800—1200米地质钻探机”成功了。在宽敞的试验厂地上,高高的井架竖立起来了,一面鲜艳夺目的红旗在20多米高的井架上空高高飘杨。试车工人轻轻的按动闸把。随着一声轰鸣,钻探机的钻杆把镶有合金刀片的钻头快速地钻入地下,十米、百米………泥浆泵不断的把黄泥浆、褐沙浆、黑灰色的岩浆提取出来。当最后一根钻杆连接并钻入地下,实验现场主持人宣布,此次试验成功了,我国自主研发的地质钻探机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在场的人们立刻欢呼雀跃起来,他们庆祝机电厂又为国家做出了一项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 1953年,国家根据“一五”计划和我国地质勘探的需要,又给该厂下达了年产钻探机82台的生产任务。一直到1958年,该厂累计生产了214台千米钻探机,为建国初期我国的地质勘探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片为机电厂生产的B—3型800—1200米地质勘探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