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王阳明说:人在事中磨。</p><p class="ql-block"> 在校园日常的生活中,孩子们会遇到很多事,大多数时候大多数孩子都是直线型的思维,遇到问题了,不懂得下一步该怎么做,就止步不前,或者直接问老师了。</p><p class="ql-block"> 跟大家分享这周福娃在校发生的几件事,同时也分享我是如何引导福娃去做事的。</p><p class="ql-block"> No1:有个孩子的值日任务是打扫办公室,他在办公室门口拿了扫把,很快就把办公室扫好了,把垃圾汇成堆之后,需要垃圾铲清理垃圾。孩子看到办公室门口没有垃圾铲,扭头就问我:“老师,没有垃圾铲怎么办?”</p><p class="ql-block"> 类似的事也曾发生第2次,下一次这孩子来办公室拖地,只发现拖把没有拖桶。于是他也直接问我:“老师,没有拖桶怎么拖地呢?”</p><p class="ql-block"> 其实,无论是没有垃圾铲还是没有拖桶,孩子完全可以主动去找的,也可以回到班上去拿班里的劳动工具来用。这应该是一个六年级的孩子思维可以达到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No2:班上有个孩子负责每天开关电脑。那天上午电脑还正常使用,下午来到需要在课前打开电脑,他按了主机的电源按键,毫无反应,就马上跑下办公室来,说:“老师,电脑坏了,开不了。”</p><p class="ql-block"> 这个孩子每天都开关电脑。他只是按常规的思维按一下主机电源键。当按不亮灯时,他就直接认为是电脑坏了。他并没有往前探索,原来是电源总闸被关掉了。</p><p class="ql-block"> No3:有个孩子的桌子有一枚螺丝掉了,于是整个桌面就摇摇晃晃的。她也发现是一枚螺丝掉在地上了。于是,他捡起这枚螺丝,跑到办公室来说:“老师,我桌子的螺丝掉了。”</p><p class="ql-block"> 我来到教室,发现他的整个桌体因为缺少了那枚螺丝都歪了。我告诉孩子:首先我们手里是有那枚螺丝的,我们可以尝试着把那枚螺丝拧回去,如果实在拧不回去,教室里还有很多张空桌子,完全可以换一张。后来,这个孩子还是坐着那张歪歪扭扭的桌子,还是我亲自动手把她的桌子给换了。</p><p class="ql-block"> No4:有个孩子每天都很积极地帮办公室倒垃圾,垃圾桶是装垃圾的,肯定容易脏。这个孩子就说:“老师,我认为可以给垃圾桶套一个袋子!”我表扬了孩子能够主动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接着,孩子却说:“老师怎么套垃圾袋呢?”</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拿着垃圾袋带着孩子来到垃圾桶面前,我一点点地教他如何套垃圾袋,包括垃圾袋的边缘口如何收好不被风吹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然,以上所有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点值得表扬:就是他们在遇到问题之后都会反馈。至少反馈给我了,我还会引导他们去思考和寻找进一步解决问题的方法。我想告诉每一个孩子:<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凡是遇到问题,往前多思考几步,动手多做一点,必定会有更多的收获。希望福娃在每天发生在身边的小事中,一步步地思考,一点点地进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