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编 辑:沙漠玫瑰</p><p class="ql-block">美篇号:7763885</p><p class="ql-block">摄 影:人生如梦</p> <p class="ql-block"> 一年一度营老爷,一年一度换桃花,换来风调雨顺,换来国泰民安;换来吉祥如意;换来平安健康。每年的正月,潮汕地区的英歌、舞龙、游灯……•一场场喜庆的民俗活动在潮汕大地热闹上演,在“出圈”路上“狂飆”,展示了潮汕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 正月是桃花盛开的季节,在潮阳区金浦,就有一个民俗是和桃花密切相关的,那就是“正月甘四换桃花”。</p> <p class="ql-block"> 每年的正月甘四,村民们都要手持一支桃花,前往舍人爷庙中进行交换。由于金浦人口众多,近年来也演变为村民手拿桃枝,到庙里祭献,或者等“营老爷”游行队伍出行时,进行“触碰”纳福的做法。“換桃花”的行为也相当艺术,神像手中的桃花就只有一株,为了达到更高的“工作效率”,手中的桃花枝只要和点燃的香火、祈福纸在香炉中插一下取出,也就达到“换”的意思了。或是神像出游时,与其手中的桃花枝一碰,同样也是“換”。象征把财气、福气、运气、旺气换回家。这场“行为艺术”通常从正月廿三起持续三天。</p> <p class="ql-block"> 正月里春风轻拂,桃花盛开,整个乡村都沉浸在一片浪漫与祥和的氛围中。正月二十三晚上,更是迎来了换桃花的高潮。村民们手持桃花,脸上洋溢着喜悦与期待,纷纷前往舍人爷庙,参与这一传承千年的习俗。</p> <p class="ql-block"> 虽说是“正月廿四换桃花”,但好事都赶早,正月廿三的晚上,舍人爷庙就迎来了最热闹的换挑花之夜。只见老老少少都手持桃花,热情奔赴,当晚现场还燃放烟花,搭建戏台演唱潮剧。</p> <p class="ql-block"> 换桃花的过程充满仪式感。村民们手持桃花来到舍人爷庙,将手中的桃花与庙中的桃花进行交换,或者通过香火、祈福纸与神像手中的桃花进行~触碰“纳福。交换完成后,村民们会用换来的桃花祭拜舍人爷,最后将桃花插进香炉,以此祈求新的一年里平安顺利、财源广进、人丁兴旺、合家幸福。</p> <p class="ql-block"> 金浦当地人都自称深浦,全村郑姓,是古潮阳县城郊的一个古老乡村。金浦郑氏宗亲理事会会长郑猪仔告诉记者,明朝大理寺卿峡山人周光镐曾经在深浦境内曾山书院寄读,与深浦郑氏交好。他为郑氏宗祠作记,记述深浦郑氏自北宋神宗年间即由兴化军莆田移居至此,至今已950多年。深浦乡人丁兴旺,子孙遍布潮汕各地,是潮阳郑氏的发源村之一。</p> <p class="ql-block"> 桃花,作为春天的使者,以其娇艳的姿态和淡淡的芬芳,为潮汕大地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在换桃花的过程中,人们仿佛在与春天进行一场亲密的对话,将心中的愿望与期盼寄托于这娇艳的花采之中。而舍人爷庙的庄严与神圣,更是为这一习俗增添了几分庄重与神秘。</p> <p class="ql-block"> 浪漫“换桃花”,把福气财气换回家。皓月当空,外出务工青年都会回家参与换桃花,村民们就开始手持一支桃花和香钱纸、蜡烛,穿过古老的小巷,前往舍人爷庙中进行交换,到庙里祭献。</p> <p class="ql-block"> 为何有换桃花的习俗,这里面也有传说,因为深浦乡人、清兵备道郑之侨有一年在游神过程中将桃枝插到神像持剑之手,之后他这一系在清中期得到良好发展,因此全乡从此效仿,渐成风俗。传说无法深究,桃花正月开放,又是民俗中的良好意象象征,以物寄情,再美不过。</p> <p class="ql-block"> “换桃花”的行为也相当艺术,神像手中的桃花就只有一株,为了达到更高的“工作效率”,手中的桃花枝只要和点燃的香火、祈福纸在香炉中插一下取出,也就达到“换”的意思了。或是神像出游时,与其手中的桃花枝一碰,同样也是“换”。象征把财气、福气、运气、旺气换回家,祈求新年财源广进、人丁兴旺、合家幸福、身体健康。这场“行为艺术”从正月廿三起持续三天,传统习俗的与时俱进,浪漫不减,温暖加倍。</p> <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舍人爷庙前更是灯火通明,人声鼎沸。村民们手持点燃的香火,围绕着庙宇虔诚地祭拜。桃花在灯火的映照下,更显得娇艳欲滴,仿佛也在为人们的祈福而欢舞。这一刻,整个乡村都沉浸在一片欢乐与祥和之中,人们的心灵也得到了极大的慰藉与满足。</p> <p class="ql-block"> 换桃花的习俗,不仅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与弘扬。在潮汕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这一习俗将继续传承下去,为更多的人带来幸福与希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