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柳溪寺,位于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庄上镇柳溪村的李家庄自然村,创始于唐代。古时与柳林的香严寺、孟门的南山寺、锄沟的广济寺和离石的安国寺等同为古永宁州八大官寺之一。历代均有修缮,据现存碑刻载,元统三年(1335年)大规模重修;清雍正八年(1370年)重修时,由被康熙帝誉为“天下廉吏第一”的柳林籍人于成龙之孙于准曾为此次重修亲撰碑文。柳溪寺为一方净宗道场,弘扬佛教临济宗教法,规模宏大,影响广泛,占地300亩,常住僧100多人,佛香盛时住寺僧人近300人,寺院香火缭绕,香客络绎不绝。土改时所有寺产被没收,改为学校,佛舍利在此期间遗失。文革时又遭受改造。70年代末,学校倒闭,附近村民开始搬迁,大殿砖瓦房梁、僧房门窗洗劫一空。寺内现存明清碑刻数通,残破僧房数十间,明代同生舍利塔一座。殿阁虽毁,基址犹存。1984年,临峰塔(舍利塔)被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6月6日,被公布为第五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据《柳林县志》所载《柳溪寺永远十方丛林碑记》(大清雍正八年)于准撰文载:“...州志西乡,寺名柳溪,创始于唐。暨大元至元年间,佛心普印禅师大弘佛道,现有旧塔可稷。后相沿数百年,或兴或废,遗址仅存。...”;据《永宁州志》(清・光绪)记载:“柳溪寺在州治七十里,宋嘉佑三年(公元1058年)建。”如按宋代建寺纪年,距今已有966年;如按创始唐代纪年,至今历史已逾千年。</p> <p class="ql-block"> 站在临峰塔下,绕塔环视,巍巍宝塔,蔚蔚大观。站在西边地塄上观赏,舍利塔凌云摩天,玲珑剔透。综观这座外廓呈八层八角阁楼式砖塔,通高28米,由塔身、塔基、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为平面呈八边形,由条形砂石垒砌;塔身,为八边八级逐层收分,各层檐下仿木构砖雕额枋、斗栱、椽飞、勾滴等,每层檐下斗栱均为三踩单翘,挑角悬以铜铃,当微风吹来,64个铜铃随风摇曳,发出清脆悦耳之声。一层西面设拱券门,塔内中空,各层叠涩穹隆顶,循壁内设双螺旋式楼梯可登临塔顶,二至六层各面均设拱券窗,七至八层东西南北四面均设拱券窗;每层藻井正中留铜钱型圆孔,问其由,答曰,铜钱顺孔而入,可至地宫,地宫藏有青石棺椁套舍利子铜棺一座。随顺手掏一硬币,扔入小孔,从右侧旋梯而下,至底层没入土中,从塔底仰视塔顶小孔,精妙绝伦。塔刹,为八角攒尖顶,叠置仰莲、宝瓶、宝珠收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作者简介】解德辉,1962年生,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人,2022年于吕梁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综改办)退休。网名“宁静致远”。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散文学会会员、吕梁市作家协会会员、吕梁市文化和旅游协会理事、离石区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吕梁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太原市传统文化研究会会员、太原群众文化学会会员、汾州文化研究会会员、《萧乡文学社》作家、国际摄影协会会员、吕梁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吕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北武当山文化研究会顾问等。喜欢访古问道,感悟山水人文,秉承“在题材选择上挖掘历史厚度,在红色文化中寻找精神高度,在现实生活中探求艺术鲜活度”,坚持在行走大美吕梁中,传承历史人文。1989年以来,在《学习与研究》(中央)《光明日报》《中国乡镇论坛》《山西日报》《山西经济日报》《前进》《山西工作》《山西农经》《政府法制》《山西法制报》《吕梁文学》《百年红印》(灵石)、《吕梁日报》《吕梁晚报》《文化晋中》《掌上吕梁》《吕梁发布》等报刊、新闻媒体发表各类文章300余篇。出版了《红色吕梁》《印象离石》2本书,被收藏于《吕梁市图书馆》《晋绥兵民博物馆》;《云梦风雅》一书(新华出版社)收录其撰写19篇文章。《吕梁市志》“艺文篇”,收录其撰写的《品读碛口古镇》一文。开办《行走大美吕梁》(个人)微信公众号,已发表470余篇文章。</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