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是有史以来全球最大规模、亚洲最高等级的古埃及文物出境展,也是中国官方博物馆首次与埃及政府合作,全面揭秘古埃及文明及其最新考古发现的重磅大展。展览由上海博物馆、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联合举办,中国国家文物局、埃及旅游和文物部共同指导。</span></p> <h1><b>【卡埃姆赫塞特及妻儿彩绘雕像】</b><div>石灰 颜料岩 第6王朝</div><div>墓主人及其家人的雕像在古王国时期贵族阶屋的墓葬中是必不可少的存在,意味着家庭成员在来世依旧能够温馨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夫妻二人并肩而坐,丈夫戴精致的假发,正襟危坐,妻子则亲呢地用右臂揽住丈夫儿子立于父母之间,身高仅到父母的小腿,赤裸全身,吸吮食指,留有短发,体现出古埃及儿童的典型特征</div></h1> <h1><b>【带翼圣甲虫】 </b></h1><h1>费昂斯、木、金</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一前1069)</span></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圣甲虫(蜣螂)象征太阳神凯布利的重生之力,常见于珠宝或陪葬品中,材质多为青金石、绿松石等。</span></p> <h1><b>【手持叉铃的猫女神巴斯泰特像】</b><div>猫首人身的女神站姿威严,身着图像繁复的长款褶皱裙袍,手中常常持有古埃及重要的乐器和仪式用具叉铃,以及装饰着日轮与神首的盾形护符巴斯泰特也被认为是狮神马赫斯的母亲,在某些传统中她也被视为涅斐尔图姆或阿努比斯的母亲。</div></h1> <h1><b>【权杖顶端的阿努比斯】</b></h1><h1>青铜 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h1> <h1><b style="font-size:20px;">【彩绘化妆勺】</b></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木、颜料 新王国时期</span></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勺子顶部用于舀取化妆品,勺身则刻画有丰富的图案和形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古埃及艺术特征。人物的姿态遵循了古埃及艺术中特定的程式化表现手法,比如人物的头部以侧面呈现,眼睛却为正面,肩膀为正面,而腿部又为侧面,这种组合方式是古埃及艺术为了全面展现人物形象而形成的独特表现形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虽然历经岁月,部分色彩可能已经有所剥落,但仍能看出曾经运用了彩绘工艺。色彩的使用为这件器物增添了生动性和层次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雕刻的线条和图案的精细程度可以看出,工匠具有较高的技艺水平。无论是人物的轮廓、服饰的褶皱,还是装饰图案的细节,都刻画得较为清晰、准确,体现了古埃及手工艺制作的精湛工艺。</span></p> <h1><b>【彩绘化妆勺】</b><div> 木 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div></h1> <h1><b>【彩绘模型床】 </b></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陶、颜料 第19王朝(公元前1295-前1186年)</span></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位妇人闲适地躺在床上,她的侍女站在一旁。这一随葬模型生动地为我们展现出古埃及人的家居生活。现存的床几乎都来自国王与贵族墓葬,在墓中放置这类模型不仅体现出墓主生前的财富与地位,也带有死亡如同入睡、终将重新醒来的寓意。</span></p> <h1><b>【头枕】</b></h1><h1>木 第19王朝(公元前1295-前1186年)</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古埃及的头枕不仅仅是日常生活中的实用物品,它们还承载着丰富的宗教象征意义。</span></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古埃及人相信柔软的枕头会腐蚀人的意志力,使人的意志变得软弱。因此,他们更倾向于使用硬质枕头,以保持坚强的意志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古埃及的头枕不仅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更是宗教信仰和仪式中的重要元素。它们的形状、材质和装饰都蕴含着深刻的宗教象征,反映了古埃及人对生命、死亡和来世的理解和信仰。</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1><b>【丧葬船模型】</b><div>木 第19王朝</div><div>船的模型是常见的随葬品,因为它们与拉神的太阳船和引导死者前往永恒领域的“亡灵之船”概念有关,二者都强调了生命超越死亡的连续性以及尘世与神圣领域之间的联系。</div></h1> <h1><b>【彩绘船桨模型】</b><br>在古埃及人的想象中,天空和冥世都与现实中的埃及一样,拥有一条类似尼罗河的大河,神明和亡者乘船在其中往来,船和船桨因此具有了接引亡者前往冥世的含义。</h1> <h1><b>【帕赫里佩杰特彩绘石碑】</b></h1><h1>石灰岩 第20王朝</h1> <h1><b>【书吏卡的塞尼特棋盒与13颗棋子】</b><div>棋盒棋子 木 第19王朝</div></h1> <h1><b>【特殊形状的骰子】</b><div>骨 拜占庭时期(公元395一641) 骰子木方形骰子板岩</div></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展会外,边上的厕所牌也很有特色。和古埃及文明展相匹配。</span></p> <h1><b>【牛犊卧像】</b><div>粘合材料、木、石膏、亚麻布托勒密</div><div>埃及时期(公元前332-前30年)</div><div>1962年2月由埃及探险学会于拉迪姆发掘出土</div></h1> <h1><b>【彩绘人形棺】</b></h1><h1>木 颜料 后期埃及</h1><h1>在人形和墓葬壁画中,男性的肤色通常为棕红色,与此相对,女性的肤色往往显得更白,这也是古埃及人的诸多独特表现手法之一:既是对现实状况的反映,也是超现实的抽象与程式化。死者的宽项圈分为五层,极为繁复华丽。宽项圈的最后一层以绽放的莲花和待放的莲花花苞交替出现。莲花是上埃及的象征之一,也被认为广泛存在于来世空间,这一意象的反复出现无疑也寄托着对故去之人获得永生的祝福。</h1> <h1>一具萨卡拉巴斯泰特祭祀区出土年轻女性木乃伊的x射线图像。(供图: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h1> <h1><b>【萨布提俑】</b><div>费昂斯 后期埃及(公元前664一前332年)萨卡拉考古遗址</div></h1> <h1><b>【阿蒙神头像】</b><div>石灰岩 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div><div>头像的平顶冠及两侧残存的双羽饰表明来自一尊阿蒙神像。阿蒙起初是底比斯的地方神,其名字在埃及语中的含义为“隐藏”或“不可见”。从中王国时期开始他的地位迅速上升。到了新王国时期,阿蒙成为整个国家的至高神,甚至被称为“众神之王”,埃及人为他修建了数不胜的神庙。阿蒙通常表现为戴着王冠的男性形象,王冠上插有两根长长的羽毛。他也会以公羊头人身的形象出现,狮子、巨蛇和埃及雁时常被作为阿蒙的象征。</div></h1> <h1><b>【彩绘木制鹰头人形棺模型 】</b><div>木 颜料 </div><div>这件鹰首人形棺头戴蓝色假发,面部为金色,棺椁通体以黄色为底,黑墨书写,制作精良,风格独特。棺木中央写有一列象形文字文,为奥赛里斯的名字、头衔以及相应祷文,胸前描给了六位木乃伊形态的神祗,左右两侧分别是伊西斯和奈芙西斯,中间为荷鲁斯四子。</div></h1> <h1><b>【带有阿蒙荷太普三世王名的塞赫迈特坐像】</b><div>红花岗岩 第18王(公元前1550-前1295年)</div><div>卡纳克的穆特神庙出土</div><div>阿蒙荷太普三世为塞赫迈特建造了大量红花岗岩神像,是为了安抚女神,平息她的怒火,同时召唤她作为保护神的积极力量女神左手持象征生命的安卡符号,头顶的太阳圆盘和圣蛇徽标则象征其神性和危险性。座椅侧画刻有代表北方的纸莎草和代表南方的睡莲,二者之间是象征上下埃及统一的心肺符号。左侧铭文:善神,仪式之主,布特拉,被畏俱之主塞赫迈特所爱,赋予永生。</div></h1> <h1>古王国时期的埃及礼制严密,等级森严。在雕像的制作中,往往通过形象大小来表现人物的身份,这也是礼制的体现,后来成为了古埃及艺术的准则之一。雕像体现的等级差异不仅见于国王、贵族和普通民众之间,也见于家庭内部。<div>群像的主体为古埃及男性:头戴短假发,胸前饰有宽项圈,皮肤用相对较深的红色表达,区别于女性的较白肤色,雕像主人左手放于膝上,右手弯曲于胸前手中曾持有物品,现已不存,他的座椅两侧是妻儿的形象,这种一家三口以不同的大小予以展现家庭群像,</div></h1> <h1><b>【假门与供桌】</b><div>石灰岩 古王国时期(公元前2686一前2106)萨卡拉考古遗址从古王国开始,埃及人就会在墓中建造假门和供桌。假门是一种特殊的仪式建筑,不能真实开合,只是被雕刻为门的样式,为灵魂提供往来于冥界和现世的通道,死者通过假门来到祠堂中享用供品并聆听祭司的祷文,因此 假门在祭祀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供桌是古埃及墓葬中最重要的物品之一,其图像也出现于墓葬壁画或假门上。生者将食物和奠酒摆放于供桌上,为死者的“卡”提供重生所需的能量。</div></h1> <h1><b>【猫坐像】</b><div>木 后期埃及 萨卡拉考古遗址</div><div>根据古典作家希罗多德记载,巴斯泰特神庙宏大壮观,周围有女神的圣湖围绕,而信徒会在节庆期间宴饮奏乐,乘游船在尼罗河上狂欢,还会在神庙里向巴斯泰特女神供奉小雕像和猫木乃伊,以期获得庇佑。这种崇拜在托勒密时期达到顶峰。</div></h1> <h1><b>【普塔-索卡尔神也即普塔-索卡尔-奥赛里斯神】</b><div>普塔是孟菲斯神论中的创世神;索卡尔则是孟菲斯地区的鹰神,最初可能是工匠保护神,但很快便与墓葬传统相联系,频繁出现于金字塔铭文中,因此又与奥赛里斯产生联系。到了中王国时期,三神合而为一。其形象如展品所示:头上有两根舒展的鸟饼,下是由两只公羊角托起的太阳圆盘,身体呈木乃伊形态。</div></h1> <h1><b>【头枕】</b></h1><h1>赤陶 后期埃及</h1><h1>头枕下方的女性形象双膝跪地,作托举状,或与天空女神努特托举太阳相关。在古埃及信仰中,头枕与死亡和来世有关,因为死亡和睡眠相似,是暂时的无意识状态。随葬头枕寓意着死亡只是一场梦境,而死者终将醒来。</h1> <h1><b>【写有僧侣体文字的魔法砖】</b><div>泥 古王国时期(公元前2686一前2160)萨卡拉考古遗址</div><div>在古埃及,泥砖很少被用作书写材料,但它却是魔法咒语的常见载体。古埃及人的所谓“魔法”,有的与他们的神圣信仰互为表里,如通过《亡灵书》中的指引说出祷文,前往来世等;有的则源自一些更朴素的民间传统。魔法是知识的重要传播途径,早期的医学和天文学知识正是通过魔法才得到传承。当然,其中也含有不少超自然的巫术内容。</div></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