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古城

悠闲居

青州市(原益都县)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是山东省潍坊市下辖县级市。<div> 青州为古“九州”之一。上古为东夷之地。至夏商间,先后为爽鸠氏、季则氏、逄伯陵氏所据。周初封吕尚为齐侯,地始归于齐。历春秋战国之世,均为齐属。<div> 秦统一天下,置齐郡。西晋怀帝永嘉五年(311年)曹嶷弃广县,筑广固,为青州刺史治。宋为京东东路路治。明清时期,为青州府治。民国时期,撤消青州府,益都县直属山东省辖。1948年青州解放,设立青州特别市,1952年恢复益都县。1986年3月,撤销益都县,设立青州市,为潍坊市下辖县级市。<br> 青州有7000余年的发展史,5000余年的文明史,12年的国都(公元399年-410年作为南燕国国都)、1065年的省治、1606年的郡府治、2200多年的县治。先后存在过广县城、广固城、南阳城、东阳城、东关圩子城、旗城等六座古城池。</div><div> 现在的青州古城,是古南阳城。南阳古城始建于北魏时期,金、元、明、清为府署所在。古南阳城初为土城,砖城建于洪武三年,城墙高12米,厚6米,长13华里零108步,共有城垛口1777个,有海晏、岱宗、阜财、瞻辰四座城门,各类衙署、庙宇、书院、名人故居遍布其中,青州古城里有名人牌坊十余座,古城大街上有柱国坊、大学士坊、尚书里坊、一门科第坊、太保坊等,另外还有古城青州的地标性牌坊—海岱都会坊 ,是名副其实的“山东第一府城”。</div><div> 2013年11月18日, 青州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17年2月16日, 青州古城入选5A级景区。</div><div> </div></div> 太保坊<div> 太保坊建于明万历年间,为旌表青州人邢玠而立的四柱三门式牌坊。邢玠,字搢伯,号崑田,明代青州府益都县人,隆庆五年进士,官至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兼太子太保 、兵部尚书、参赞机务,死后赠太保 。<div> 楹联:提封依旧三千里,社稷重新二百年。说的是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邢玠以兵部尚书、蓟辽总督统兵朝鲜抗倭,大获全胜的故事。</div></div> 古城内,传统的青石板铺设的街道平整、干净,两旁是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大宗伯坊<div> 大宗伯坊,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是为旌表青州人陈经所立的四柱三门式牌坊。陈经,字伯常,号东渚,明青州府益都县城里(今 青州 市)人,正德九年(1514)进士,累官至户部尚书、礼部尚书和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 。</div><div> 楹联:大臣气度,朝堂柄政扶社稷;名士风流,海岱会集留诗篇。另外一面的楹联:平居骨鲠,谠直敢言名已闻;立朝性澹,门无干谒廉有声。</div> 宋代古槐<div> 古城里有一颗宋代种植的槐树,这里是古城的中心。</div> 一门科第坊<div> 一门科第坊于明万历年间,是为旌表青州冯氏家族而立的四柱三门式牌坊。冯氏家族是青州历史上的名门望族之一、声名显赫,被称为“ 北海世家”,亦称“ 北海冯氏”。</div><div> 楹联:一门风雅,多少芝兰玉树 ;几代书香,无穷国栋良才。背面楹联:科第连绵,彰显东州文运;事功卓著,堪称北海世家。</div><div> 冯氏家族自冯裕开始,书香传承、科第连绵、人才辈出,自明正德三年(1508)至明万历元年(1573)冯氏三代65年的时间内,先后有冯裕、冯惟重、冯惟讷、冯子履、冯琦、冯瑗等6人考中进士,冯惟健、冯惟敏、冯子咸等3人考中举人。</div> 柱国坊<div> 柱国坊建于明弘治年间,是为旌表大学士刘珝而立的四柱三门式牌坊。刘珝,字叔温,明代青州府寿光县人(今青州市高柳镇阳河村人),明正统十三年进士,官至光禄大夫、柱国、太子太保 、户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赠太保 、谥文和,历仕正统、 景泰 、天顺、成化四朝,明宪宗称其为“东刘先生”,并赐印“嘉猷赞翊”。</div><div> 楹联:忠裨于国,允称一代名臣;孝表于乡,堪称三朝元老。楹联:忠廉立殿堂,史称贤相,功与云山并峙;仁孝满乡里,世誉楷模,德同阳水共流。</div> 大学士坊<div> 大学士坊始建于嘉靖二十二年,是为旌表青州府诸城县人翟銮而立的四柱三门式牌坊。</div><div> 翟銮,字仲鸣, 青州府诸城县(今 诸城 市)人,以锦衣卫籍举明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官至谨身殿大学士(首辅),卒谥文懿。<div> 楹联:体丽声清,廷对分差标法度;心和意密,公裁明断顺朝纲。</div></div> 青州府贡院<div> 青州府贡院的前身为明代山东布政司衙署。据记载,明初设山东布政使司于青州,即省级行政区。洪武九年(1376)迁至历城,于青州设布政分司,后废。万历四十年(1612),山东按察副使高第与青州知府王家宾共议,将此处改为书院,按察副使高第为之命名曰“云门书院”,同时,作为学道考选士子之所。当地提学,即管理学道的官员以按察司佥事身份兼管海防道,平日视事海防道,至期便亲临书院,选考士子。清雍正四年(1726),确立考选制度,即成为“学使按临之所,遂专考院之名”,民间俗称其为“考院”。直至清末(1905)废科举。此地作为府城考选各县秀才场所,历史长达数百年之久。《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就是在这里考中的秀才。</div> 基督教堂<div> 1875年,基督教开始传入青州。1879年,英浸礼会传教士怀恩光、库寿宁等来青,先在青州市民主街中段路西购置部分土地,建了部分平房,成为青州基督教最早的活动场所。1909年,牧师卜如斯,聂德华等偕英藉工程师,由英浸礼会投资,在原址正式创建了大基督教堂。山东省内至今保存完好的一处哥特式教堂建筑。</div><div> 2013年10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青州基督教建筑”为山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div> 偶园<br> 偶园,是清朝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刑部尚书冯溥的私家花园。偶园建于清康熙初年,是幸存的为数不多的 “康熙风格” 的园林建筑。这里曾是明代衡王府的东花园,到了清代,成了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冯溥告老还乡后的住所。冯溥在京城为官时住万柳园,所以他就将青州宅第称为“偶园”,取 “无独有偶” 之意。 偶园的规模虽不大,但结构巧妙,布局得体,别有一番情趣,满园内亭阁棋布,怪石嶙峋,泉水叮咚,曲径通幽。 佳山,这边围成了一个小院佳山堂、假山在院内 佳山堂是冯氏纪念馆的第一展室 偶园内不仅有全国唯一的三峰假山,还有享誉海内外的“福、寿、康、宁”四大奇石, 尚书里坊<div> 是为旌表青州进士石茂华而立。为四柱三门式牌坊。开始建于明嘉靖年间,2014年在原址复建。</div><div> 石茂华,青州府益都县人,字君采,号毅庵,明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三边总督,文治武功,政绩卓著。后以养老致仕归家。明万历年间,适逢陕西大歉,朝廷以他曾在此地任职多年,民望很高,又重新起用,命其前去督抚救灾。当时已经六十多岁的石茂华,马不停蹄赶往灾区,为安置灾民日夜操劳,终因劳累过度,吐血而卒。朝廷为旌褒石茂华的功绩,特下圣旨,赠官太子少保,谥恭襄,遣官营葬祭祀,并将南门里石茂华的府邸附近改名为尚书里,建造了此坊。</div><div> 南面抱柱上的对联,上联是“一抚重镇,居然千里干城”,下联是“再秉节钺,允矣三边锁钥”;北面抱柱联,上联为“筑洪堤明诉讼一方大任”,下联为“平内乱灭倭奴万古英豪”。这两副对联是对石茂华政绩的高度概括。</div> 天主教堂<div> 天主教堂始建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由中国神父王保禄所建,最初建造的规模很小。至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法国梅神甫接管后进行了第一次扩建,及后随着教堂的发展,其规模也是逐渐扩大。当时这座教堂成为青州地区天主教教务活动中心。后来教堂遭受破坏,今天的教堂则是1997年在原修女院旧址上重建而成。新教堂坐西面东,哥特式建筑风格,颇为秀丽壮观。</div><br> 海岱都会坊<div> 中国最早的地理学专著《尚书•禹贡》中就有“海岱惟青州,潍淄其道” 的记载,意思是说,青州东至大海,西到泰山,境内有潍、淄等河流。</div><div> 青州历史上商贸活动非常茂盛,植桑养蚕烟草等产业的发达,吸引了来自各地的客商,全国各地很多地方的客商在青州都建立了会馆,如山西会馆、绍兴会馆等。青州还是丝绸之路重要的陆路源头之一,考古出土的文物显示,波斯人曾到青州贩运蚕丝。海岱都会坊就通过这种形式展示青州的那样一种地位和繁华。</div> 李成纪念馆<div> 李成(919-967),字咸熙,青州人。五代及北宋画家。祖父李鼎避乱迁家营丘(今青州),故李成又称“李营丘”。李成儒学传家,博闻多才,胸有大志,但不得施展,遂放意诗酒书画。</div><div> 李成擅画山水,多画青州郊野平远旷阔之景。作平远寒林,画法简练,毫锋颖脱,好用淡墨,有“惜墨如金”之称。与范宽、关仝一起被尊称为“三家鼎峙“、“百代标程”的大师,形成李成画派,对后世山水画发展具有极大影响,明末王时敏称他的绘画“为士大夫之宗”。传世作品有《读碑窠石图》、《寒林平野图》、《晴峦萧寺图》、《茂林远岫图》等。</div> 欧阳修纪念馆<div>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庐陵人。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宰相,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br> 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以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欧阳修是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div><div> 熙宁元年(1068)欧阳修已年过六旬,这年的八月至熙宁三年(1070)四月,以兵部尚书知青州。欧阳修在青州奉行“宽简而不扰”的施政方针。他为官清明、为政宽简,两年后就让青州“年时丰稔,盗讼稀少”。在青州为官两年多的时间里,留下来千年美誉。</div> 阜财门<div> 阜财门,也叫南门,是青州古城的南大门。“阜财”是财富充盈之意。引起南对云门山,故又名云山门。门洞两侧各有藏兵洞三个。城楼高29.8米,砖木结构,面阔5间,为二层重檐带围廊歇山式建筑。<br><br></div> 登上阜财门可以俯瞰青州古城的街道 <div> 青州古城是至今保存完好,国内外罕见的明清古城。青州古城是齐鲁文化的重要载体,这里的民俗文化是地域特色最直接的反映和表现。</div><div> 感受历史的韵味,深入了解山东的历史文化。青州古城绝对是你不容错过的旅游目的地。</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