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客山东——大明湖

周永平

<p class="ql-block">大明湖,山东省济南市区湖泊、济南三大历史名胜之一。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旧城区北部,是由济南众多泉水汇流而成,大明湖,在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称“历水陂”,唐时又称莲子湖。北宋文学家曾巩称“西湖”、“北湖”。金代文学家元好问在《济南行记》中始称“大明湖”。大明湖风景秀丽。岸上翠柳垂荫,婀娜多姿;湖中碧波泛荡,荷花似锦;水面小舟争渡,画舫徐行;更有那楼台亭榭,隐现其间。清代乾隆《历城县志·山水考四》载:“湖光浩渺,山色遥连,夏挹荷浪,春色扬烟,荡舟其中,如游香国,箫鼓助其远韵,固江北之独胜也。”</p> <p class="ql-block">大明湖历史悠久,纪念古人政绩、行踪的建筑以及自然景观很多,诸如历下亭、铁公祠、小沧浪、北极阁、汇波楼、南丰祠、遐园、稼轩祠等,引得历代文人前来凭吊、吟咏。唐代以后的历代诗人,都留下了著名的诗篇。</p> <p class="ql-block">超然楼。位于济南大明湖畔。是一座拥有几百年历史的名楼,始建于元代。超然楼建筑面积5673平方米,坐落在宽大的汉白玉基上,顶覆铜瓦,楼高51.7米,上下共分七层,气势非常宏伟,号称"江北第一楼"。超然楼是大明湖扩建改造工程的主要内容,主要以展现济南泉城文化,城市园林文化及老济南的民族文化为主。2010年恢复重建了超然楼。</p> <p class="ql-block">铁公祠。在大明湖西北岸,为民族形式的庭园。占地6386平方米,包括铁公祠、八角亭、湖山一览楼、小沧浪等建筑。是大明湖中的园中园,1979年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铁公,即铁铉,字鼎石,河南邓州人,明朝兵部尚书、山东布政使。建文二年(1400年),明燕王朱棣与其侄朱允文争帝,从北京发兵南下,兵至济南,铁铉固守,燕王屡攻不下,只得绕道进取南京。夺取帝位后,复取济南,铁铉被执,不为屈服,受磔刑而死。后人为表彰他的“忠烈”,故建祠祀之。</p> <p class="ql-block">历下亭在大明湖中小岛上,因南临历山(千佛山)而得名。此亭历史悠久,历经沧桑,位置多有变迁。北魏时在五龙潭处,郦道元《水经注》称“客亭”,是官家为迎宾接使所建。唐初始称“历下亭”。唐天宝四年(745年),诗人杜甫到临邑看望其弟杜颖,路经济南,适逢北海太守李邕至济,在此亭宴请杜甫及济南名士,杜甫当即赋《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一首:“东藩驻皂盖,北渚凌清河。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蕴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p> <p class="ql-block">北水门在大明湖公园东北隅,宋熙宁五年(1072年)曾巩在齐州任知州时创建。门设闸板,以调节水量。因众泉汇流,从北水门泄出,故亦名汇波门。门上可行人行车,所以也叫汇波桥。元初在水门上建“汇波楼”,面阔七间二层,翼角悬山,吻兽栩栩如生,风铃铿锵扬韵。四周白杨簇拥,如众星捧月。</p> <p class="ql-block">月下亭。在大明湖北岸,北极阁西侧。亭子立在水池中央,建于1937年,形为六角尖顶,白柱青瓦,饰以彩绘,小巧玲珑,典雅别致。池中蓄锦鱼,植王莲,池周自然石驳岸,顽石卧波。东侧紧靠北极阁处为假山,巨石陡立峭拔,嶙峋峥嵘。近植翠竹,飒飒有韵。</p> <p class="ql-block">小沧浪。在庭院内西南隅。清乾隆五十七年阿林保重修铁公祠时参照苏州沧浪亭建成。其名之典取自于《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其亭坐北朝南,半浸水中,长方形式,歇山飞檐,外设围廊坐栏。檐下悬山东巡抚觉罗崇恩题书的“小沧浪亭”匾额。亭周,三面荷塘,四面柳浪,小桥流水,莲花溢香。亭南连东西向长廊,西段廊上辟古典式小门,面湖,门额悬“小沧浪”匾额。整个建筑,采用借景手法,把湖光山色借入园内,于内正可欣赏。</p> <p class="ql-block">稼轩祠在大明湖南岸遐园西侧,占地1400平方米,为纪念南宋爱国英雄、豪放派词人辛弃疾而建。稼轩祠于1961年由李公(李鸿章)祠改建而成,为古代官署型建筑。祠院坐北朝南,南北向三进院落,建在一条中轴线上。大门悬匾额“辛弃疾纪念祠”,为当代陈毅元帅题书。门两侧雌雄石狮各一只。门南为照壁,门内太湖石矗立作障景。左右厢房各三间,北侧为过厅,面阔三间,分别陈列当代名人叶圣陶、臧克家、吴伯箫、唐圭璋等人赞颂辛弃疾的诗词、字画。院内国槐垂荫。</p> <p class="ql-block">遐园。在大明湖南岸,占地9600平方米,历有“历下风物,以此为盛”的赞语,被誉为济南第一标准庭院。清宣统元年(1909年),山东提学使罗正钧倡议兴建,并在园内创办山东省图书馆。园址建在昔日科举考场--贡院附近,希望能在这里大兴学风,造就人才。该园是一所馆(图书馆)园结合的民族形式的古典庭园,素有南阁(天一阁)、北园(遐园)的盛名。大门朝东,门外北侧,横一石碣,上刻篆书“遐园”二字,由罗正钧题写。</p> <p class="ql-block">秋柳园。在大明湖东南岸,传说清初王士祯读书的地方。因王氏的佳作《秋柳》诗而得名。王士祯(1634~1711),清济南府新城(今桓台)人。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累官至刑部尚书,为清初文坛盟主。顺治十四年与诸名士会饮大明湖“天心水面亭”上。时值初秋,叶始微黄,若有摇落之感,渔洋身置其中,浮想联翩,乃赋《秋柳》诗四章。此四首诗风格独特,震惊当时文坛,文人雅士在此处成立“秋柳诗社”,后又建馆舍多间,观柳赏荷,即兴赋诗,挥笔联句,步韵倡和。如今,秋柳园馆舍及水面亭早已毁圮,然而景色依旧。明湖波光潋滟,园内小溪潺潺,溪上虹桥卧波,湖中荷香四溢,溪岸垂杨披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