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848年2月21日,卡尔·马克思与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在伦敦,以德语向世界宣告了《共产党宣言》的诞生。这部伟大著作的问世,犹如破晓的晨钟,敲响了新时代的序曲,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共产党宣言》这一译名源自日语,最初被称作“共产主义者宣言”。1904年11月13日,日本《周刊·平民报》首次将其译为《共产党宣言》,这一名称便逐渐流传开来。此《宣言》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也颇具传奇色彩。</p><p class="ql-block"> 1919年4月6日,《每周评论》第16号刊载了成舍我摘译的《共产党宣言》第二章结尾部分;同年11月1日,《国民》杂志第2卷第1号发表了李泽彰摘译的第一章内容。年底,北大学生罗章龙依据德文译出了《共产党宣言》的节本,并以油印本形式流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20年8月,陈望道在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出版了首个完整的中文译本,该译本参考了日文和英文版本。此书一经问世便广受欢迎,两个月内两次印刷,迅速售罄。随后各地纷纷翻印,广泛传播,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普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从1920年首个中文全译本出版,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期间共有六个中文译本相继问世,译文质量不断提高,所收录的序言也日益丰富,发行量持续增长。从此,马克思主义就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中国共产党立于领导地位长盛不衰,经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开放新时代的成功考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赞《共产党宣言》</p><p class="ql-block">人类解放目标明,共同奋斗幸福征。</p><p class="ql-block">治国大道为公行,世界人民联合臻。</p><p class="ql-block">选自郭光凡原创《中华颂诗集》。</p><p class="ql-block">https://www.meipian.cn/5ayoli20?first_share_to=copy_link&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5368192</p> <p class="ql-block"> 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义主要包括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p><p class="ql-block">基本立场</p><p class="ql-block">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站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角度。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比如,在思考社会改革或者革命等问题时,出发点都是为了人民能摆脱压迫和剥削,过上自由平等的生活。</p><p class="ql-block">基本观点</p><p class="ql-block"> 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例如,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了资产阶级的思想观念和政治制度。并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再到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这一社会形态的更替就是这些矛盾运动的结果。</p><p class="ql-block">基本方法</p><p class="ql-block"> 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法。例剩余价值观的分析与演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