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幽谷幽兰</p><p class="ql-block">美篇 号564803</p><p class="ql-block">摄于无锡蠡园</p> <p class="ql-block">2025年正月初八,我们家人一起自驾五日游无锡,打卡第二站:蠡园。蠡园地处风光秀美的蠡湖之滨,该园因蠡湖而得名,是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蠡湖原名“五里湖”,是太湖东北岸的一个内湖。三面环水,远眺翠嶂连绵,近闻长浪拍岸;南堤春晓,桃红柳绿;枕水长廊,步移景换;假山耸翠,曲折盘旋;亭台楼阁,层波叠影。</p> <p class="ql-block">当代大文豪郭沫若咏有佳句:“欲识蠡园趣,崖头问少年”。而且蠡园假山就水而叠,因水而活,尽显山水交融之“假山真水”的无限情趣。</p> <p class="ql-block">相传在24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范蠡与西施隐居于此,泛舟五里湖上,故名蠡湖。蠡园因地处蠡湖之滨而得名,园内的建筑多以范蠡、西施为主题,有春秋阁、百花山房、春秋戏台等景点。在太湖边上的老百姓口头中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两句民谣:“种竹养鱼千倍利,感谢西施和范蠡。”</p> <p class="ql-block">蠡园,离无锡市区10公里,坐落在蠡湖北岸的青祁村,面积8.2公顷,水面占3.5公顷。园以湖名,湖因园胜,曲岸枕水,秀丽明媚。错落在绿树花影中的亭廊桥榭,散发出水乡园林的特有风姿。</p> <p class="ql-block">蠡园大门,古朴端庄,保留了原来渔庄的风格,上立砖刻“蠡园”两字。这是一幢颇具江南地方特色的“石库门”建筑,原系“渔庄”大门,经数次改筑,辟为蠡园正门。它面阔三间,进深九界,双坡小青瓦屋顶,方砖贴面,下为金山石墙裙,门额为金色“蠡园”二字。门厅后墙又开八角形门洞,接出暗廊,廊端又开月洞。<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们从此门入室,进暗廊、月洞,穿过假山屏障,景色豁然开朗。</span></p> <p class="ql-block">进入园内,只见修竹土岗,自成一坞,坞中有建于1930年的“百花山房”,面阔五间,雕花门窗。房后有长廊,名“浣芳”,布置“范蠡西施故事”的画廊,廊端接小亭,名“思越”,内有西施、郑旦蜡像。继续循径向前,有1985年建成的“濯锦”茶楼,两层三开间。在此透过湖水远望,雪浪的烟绿,漆塘的山岗,长广的溪水构成一幅生动美景。</p> <p class="ql-block">建于1954年的四季亭。四亭造型完全相同,一律黄顶红柱,三面置有坐槛靠背,栋梁间彩绘四季花卉。春亭旁种梅花,夏亭旁种夹竹桃,秋亭旁栽桂花,冬亭旁种腊梅。四季亭周围有小桥流水,石径穿插,设小舢板供游人泛舟。</p> <p class="ql-block">南堤春晓在四季亭南,沿湖筑大堤半围,堤上有300余株垂柳,400余株桃花。一湖碧水,数峰青山,分外妖娆。长堤西南角临湖屹立六角亭,绿瓦红柱,正中绘以双龙戏珠,故俗呼“龙风亭”。亭上悬“月波平眺”额,亭旁有游船码头,通往鼋头渚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位于蠡园东部的千步长廊,临湖而建,始建于1927年,长289米,是老蠡园与渔庄连接的建筑物。长廊曲岸枕水,一侧依墙而筑,呈半封闭式。墙上遍开镂空花窗,用一色中国小青瓦砌成,花窗图案各异,富有民族建筑工艺特色。由于时间原因,我们没有走进长廊。</p> <p class="ql-block">蠡园,是清新雅致的园林,是痴人梦水的仙境。虽不抵西子湖淡妆浓抹般雅致,也不似鼋头渚的鼋渚春涛那般得天独厚。然而你在蠡园多逗留一点时间,就能感受到她的柔情似水,感受到她的独具匠心,感受到她的魅力无限。有诗曰:“浩渺雄湖水接天,洪涛光影伴无言。迎风岸击千重浪,映日波生万道弦。”</p> <p class="ql-block">蠡园赏游随拍分享,谢谢雅赏美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