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早歺后8.30分,我们离开万隆,5个小时的车程,来到三宝垄。</p><p class="ql-block">三宝垄市,华侨称垄川,濒临爪哇海,是印尼第五大城市,中爪哇省首府和最大城市,亦是爪哇中部地区重要的陆海空交通枢纽以及农产品、手工业产品集散地。总面积373.67平方公里,人口158.5万。</p><p class="ql-block">三宝垄系历史名城。其建城史可追溯至公元8世纪古代马塔兰王朝时期。15世纪末,淡目苏丹派遣玛德·班旦王子前来传播伊斯兰教。当时该地区遍布一种名为阿色阿榔的树木,相传地名“Semarang”便由此而来。1547年巴章王朝苏丹在三宝垄设县,三宝垄正式建城。</p> <p class="ql-block">三宝垄依山傍海,风景优美,深受爪哇以及来自中国、阿拉伯、荷兰等多元宗教文化影响;既有风格迥异的宗教建筑,也有人称“小荷兰”的殖民老城以及令人难忘的各族风味美食,是国内外游客喜爱的旅游目的地。</p><p class="ql-block">市区沿海岸延伸5千米,是印尼仅次于泗水、雅加达的第三大港。郊区的岗蒂海拔150米,为风景美丽的住宅区。</p><p class="ql-block">相传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下南洋时曾在这里登陆,城市由此得名。每年阴历6月30日是郑和抵达的“圣日”,这时,全国各地的华侨华裔都要到这里参加庙会。</p> <p class="ql-block">午歺后我们首先参观游览了郑和庙。</p><p class="ql-block">三宝垄郑和庙,又称三保庙,位于印度尼西亚中爪哇省首府三宝垄市,是为了纪念明代航海家郑和而建的庙宇。郑和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600多年前,当时郑和的船队在三宝垄登陆,因此这座庙宇不仅是当地华人祭祀的重要场所,也是中印尼文明交融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郑和庙的建立与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事件密切相关。相传,郑和在15世纪末的南洋之旅中曾到达三宝垄,并在此地登陆。由于郑和的小名为“三宝”,因此城市得名“三宝垄”。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地人为纪念郑和的和平通商精神,建立了郑和庙。尽管《明史》中没有明确记载郑和曾到过三宝垄,但他的故事在这片土地上口口相传,成为当地重要的历史和文化符号。</p> <p class="ql-block">郑和庙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式和印度式的设计元素。庙内有大殿、庭院和石刻雕像等,香火旺盛,每年阴历六月三十日,全国各地的华侨华裔都会到这里参加庙会,纪念郑和的到达。此外,庙内还供奉了妈祖、太上老君、孔子等神明,反映了当地多元宗教文化的融合。</p> <p class="ql-block">作为重要的旅游景点,郑和庙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客可以在庙内感受到浓厚的宗教氛围和文化历史。每年的郑和纪念活动更是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当地居民参与,成为展示中印尼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p> <p class="ql-block">离开郑和庙,我们来到千重门。</p><p class="ql-block">三宝垄千重门,是印尼中爪哇省三宝垄市的一个著名历史建筑,以其众多的门户而闻名。</p> <p class="ql-block">千重门由荷兰人在1904年开始建造,1907年完成。它曾作为荷兰东印度铁路公司的总部,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为日本军队的总部。1945年印尼独立后,千重门被收回,并在1994年成为印尼铁路局的所在地。自2009年起,这座建筑被改建为铁路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得到保护。</p> <p class="ql-block">千重门之所以命名为“千重门”,是因为这栋建筑物的门非常多,但实际上它只有342扇门。建筑本身具有古典的欧洲风格,结合了荷兰殖民时期的建筑风格,具有独特的外观和结构。</p> <p class="ql-block">目前,千重门是一个多功能火车博物馆,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古老的火车和零件,感受历史的厚重。门票价格为30,000印尼盾,营业时间为每天早8点至晚8点。博物馆的中庭广场开阔而宁静,不仅有火车和零件的展示,还有小店、街头歌手和餐厅,让游客在参观的同时也能享受美食与音乐的乐趣。</p> <p class="ql-block">千重门不仅是三宝垄市的象征之一,还正对着三宝垄市的主要象征——青年纪念碑。到访千重门时,自然而然地参观了三宝垄市两个最有名的象征。此外,三宝垄的老城也不远,约2公里的距离,那里有许多具有荷兰风情的建筑,是拍照留念的绝佳之地。</p> <p class="ql-block">晚歺后入住酒店休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