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采风】南京国家领军人才创意产业园

姚云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美篇昵称:姚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美 篇 号:3721412</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南京国家领军人才创意产业园,简称国创园,又称江南近现代工业遗存公园,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来凤街菱角市66号。2025年2月15日,我们走进南京国创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国创园,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与蓬勃新生的土地,宛如一部生动的时代史书,静静诉说着往昔与今朝的故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墙上的老照片告诉我们,它的前身,是清朝赫赫有名的江南铸造银元制钱总局,始建于1896年,由两江总督刘坤一创立,是我国机器制造银币的先驱,1912年改名为“中华民国财政部江南造币总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29年全国度量衡局在此设立,1933年北京的度量衡制造所迁至南京实行局所合一。1959年正式更名为“南京第二机床厂”,是我国数控齿轮机床的重要生产基地,在岁月长河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工业印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12年被金基集团投资改造为南京国家领军人才创业园,时光的洗礼,时代的变革,它成功实现华丽转身,摇身一变成为洋溢着文艺气息的文创园区,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魅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踏入园区,仿佛踏入了一条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时光隧道。斑驳的墙壁上,岁月的痕迹清晰可见,那是历史留下的独特笔触,无声地讲述着曾经的辉煌与沧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车床、齿轮零部件、插齿机等工业遗迹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园区各处,宛如一位位沉默的老者,静静伫立,见证着时代的变迁。这些庞然大物,曾经是工厂里的主力军,日夜轰鸣,奏响着工业发展的激昂乐章。如今,它们虽已不再运转,却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着生命,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和文化的传承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电动压力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立式钻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床身车床,用于大批量加工油田管道上的各种法兰,二机床厂80年代产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国创园保护范围东至来风街,西至明城墙,南至来风新村,北至回龙街,占地面积约691万平方米,有历史建筑3幢,分别为19号厂房、8号厂房、26— 28号厂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面墙上七个醒目的红色大字“大海航行靠舵手”,仿佛带着穿透时空的力量,字字戳心,瞬间触发我思绪万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当年,我们就是高唱着“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这首激昂澎湃的红歌,满怀赤诚与崇敬,紧紧跟随着伟大领袖毛主席。那时候,这首歌的旋律飘荡在工厂的每一个角落,回荡在广袤的田野间,回响在祖国大地的每一寸土地上。它不仅仅是一首歌,更是我们心中坚定信念的外在表达,是激励我们奋勇向前的精神号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那个充满激情与理想的年代,我们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带着满腔热血,投身到生产建设的洪流之中。汗水湿透了衣衫,却从未有过丝毫抱怨。每一个产品的完成,都倾注着我们对祖国深深的热爱和无私的奉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奋战在生产战线上,无怨无悔,毫不犹豫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青春。那时的我们,心中只有一个坚定的目标,那就是在毛主席的领导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我们坚信,只要团结一心,听从指挥,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实现不了的梦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如今,岁月流转,当年的青春少年已两鬓斑白,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那些为理想奋斗的日子,始终铭刻在我们心中,难以忘怀。眼前这七个红色大字,宛如一把钥匙,打开了记忆的大门,让那些尘封已久的往事涌上心头。它们时刻提醒着我们,曾经的热血与付出,曾经的信仰与坚持,是多么的珍贵和有意义。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站在这面墙前,我仿佛又看到了当年那个充满朝气与活力的自己,看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为了共同的目标携手奋进。这份珍贵的记忆,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继续前行,无论遇到多少艰难险阻,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机械设备静静地陈列在这里,虽然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动力,但它们的轮廓依然硬朗,线条依旧流畅。抚摸着冰冷的机身,指尖划过岁月留下的纹路,我仿佛能感受到它们曾经的热血与激情。这些机器,曾经凝聚了无数工人的智慧与汗水,它们是工业时代的象征,是人类创造力的伟大结晶。在那个热火朝天的年代,工人们在这些机器旁辛勤劳作,用双手创造出了无数的产品,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Y5120B插齿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6136A车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四注液压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片曾经的工业热土,如今已成为创意的摇篮,文化的殿堂。入驻了包括洛可可、兴华设计院等超过130多家创业人才企业,有mumo木墨、glue隔路等成长型首店品牌,还有潮牌集合店okaywzk、美式复古餐超ete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国创园的转型,不仅仅是建筑的改造和功能的转变,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它让我们看到,历史与现代并非对立,而是可以相互交融、相互促进。这些工业遗迹,不再是被遗忘的角落,而是成为了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缅怀过去、展望未来的平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里是“情蔬艺术展”,展牌上一句话很有哲理,“想什么呢,先高兴了再说”。仔细想来,确实说得对极了。生活本身就充满了变数,如同变幻莫测的天气,我们无法预知下一刻会发生什么。很多时候,我们常常陷入无端的忧虑之中,预支着未来还未发生的烦恼,任由思绪天马行空地胡思乱想。结果呢,不仅当下的时光在焦虑中悄然流逝,那些预想中的糟糕情况,也未必真的会出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人为什么要为难自己呢?先高兴了再说。当我们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时,就会发现那些曾经困扰我们的问题,早已在不经意间迎刃而解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怀着一颗怀旧的心,缓缓踱步在园区内。每一步,都仿佛踏在过去的回忆之中。作为一个曾在工厂工作多年的技术人员,工厂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无比熟悉,又充满了别样的亲切感。那些熟悉的厂房,依旧保留着往昔的格局与风貌,高大的空间、宽敞的窗户,阳光透过玻璃洒在地面上,形成一片片光影交错的图案,宛如一幅梦幻的画卷。厂房的钢梁上,还残留着当年悬挂设备的痕迹,仿佛还能看到曾经忙碌的工人身影,听到机器的轰鸣声和人们的呼喊声交织在一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园区内的老厂房大多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建筑,建筑立面上,红砖青瓦、水刷石、干粘石等装饰手法斑驳纷呈,宛如一幅色彩斑斓却又略带沧桑的历史画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红砖历经风雨的侵蚀,颜色不再鲜艳如初,却多了几分古朴与厚重;青瓦错落有致地排列着,缝隙间偶尔冒出几株顽强生长的小草,为这单调的建筑增添了一抹别样的生机。水刷石和干粘石的表面,因长期的风吹日晒,部分已经脱落,露出参差不齐的内里,像是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落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而散布在园区各处的机械设备、陈旧管道,更是这段工业历史的忠实见证者。它们静静地待在原地,身上的每一道划痕、每一处磨损,都记录着往昔车间里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抚摸着这些冰冷的钢铁身躯,仿佛能感受到当年工人们挥洒的汗水,让人不由自主地追寻着过去的记忆,沉浸在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之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走着走着,前方厂房前耸立着的两台巨大的鼓风机吸引了我的注意。它们犹如两个沉默的卫士,守护着这片曾经的工业领地。鼓风机上两个高高的烟囱,恍惚间,竟觉得它们仿佛还冒着烟气,带着往昔工业生产时的热烈与繁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当我走近仔细一看,却发现昔日充满工业气息的厂房已然变身。原本机器轰鸣的空间,如今已成为一家颇具特色的黄牛肉馆,阵阵诱人的香味从店内飘出,混合着老厂房独有的陈旧气息,营造出一种别样的氛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种古今交融的画面,让人不禁感叹时光的奇妙。曾经代表着工业文明的老厂房,在时代的浪潮中完成了华丽的转身,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融入了现代生活。它既保留了过去的记忆与情怀,又赋予了自身新的活力与价值。站在这新旧交织的场景中,我仿佛看到了历史与现实的对话,感受到了时代发展的脉搏,那是一种既充满感慨又满怀希望的复杂情感,在心底久久回荡。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南京第二机床厂厂房(8号楼)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是建国初期南京机械制造业的重要建筑遗存。曾为厂房,一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站在07号楼前,这座曾经的铸造车间,斑驳的墙面、陈旧的门窗,在默默诉说着过去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仿佛看到巨大的熔炉熊熊燃烧,炉中的金属原料在高温的作用下逐渐化为通红的液体,翻滚涌动,好似即将喷发的岩浆。当熔炼好的金属液体被缓缓倒入砂型中时,刹那间,如同火山爆发一般,一片耀眼夺目的火花瞬间升腾而起,照亮了整个昏暗的车间。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在这嘈杂的环境中,造型工人们熟练地将砂型制作成型,手中的工具上下飞舞,动作娴熟而精准。每一个砂型,都是他们心血的结晶,承载着产品成型的希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他们的脸上,布满了汗水和灰尘,铸造,无疑是又累又脏的工种。长时间在高温、粉尘的环境中工作,对身体的伤害极大。我们厂一些铸造老工人,因为常年的辛勤劳作,患上了矽肺病。他们的呼吸变得沉重而艰难,每一次咳嗽都像是在撕扯着心肺。可即便如此,他们从未有过一句怨言。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工厂,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他们为工厂付出得太多太多!他们是工厂的基石,是工业发展历程中最坚实的力量。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默默奉献,才有了工厂曾经的繁荣昌盛,激励着后人铭记那段艰苦卓绝却又无比光荣的岁月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清砂机,用于清理铸件表面残余砂粒等杂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站在17号楼前,目光紧紧锁定在那块写着“原热处理车间”的标牌上,一瞬间,无数回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我的心情顿时激动起来,久久难以平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个看似普通的标牌,对我而言却有着非凡的意义。它宛如一把神奇的钥匙,瞬间打开了我尘封已久的记忆之门,将我带回到那段充满热血与拼搏的青春岁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金相热处理专业,毕业后,我投身于热处理技术工作,这一干就是20年。在这漫长的20年里,我几乎每天都穿梭在热处理车间。这里,是火与水交织的世界,是改变钢材性能的神奇舞台。我见证了无数钢材的蜕变,也经历了自己职业生涯的成长与蜕变。每一次成功调整工艺参数,让钢材达到理想的性能指标,都让我充满成就感;而面对一次次工艺难题时,那种绞尽脑汁、反复试验的煎熬,也让我倍感压力。但正是这些挑战,如同烈火的淬炼和冷水的洗礼,让我磨炼得成熟坚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后来我转行了,在评上热处理高级工程师后,投身到计算机管理系统分析、开发领域。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充满了未知和挑战,但曾经在热处理工作中培养出的坚韧不拔的精神、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让我在新的领域也能迅速适应并取得成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尽管退休多年,已远离热处理行业,但我对它的那份特殊感情,却从未改变。热处理,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像是一位人生导师。它用火的热情点燃了我对工作的热爱,用水的冷静教会我在面对困难时沉着应对。它塑造了我的性格,让我在面对生活和事业的起伏时,都能保持坚定的信念,勇往直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缓缓走近19号楼,这里是原八车间——工模具车间。不经意间,我的目光被墙角上挂着的一块展板吸引住了。这块展板虽然历经风雨侵蚀和时光打磨,却依然顽强地坚守在那里,向每一个到访者展示着属于它的时代风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展板上画着工农兵的形象,笔触虽谈不上细腻精致,却充满了质朴的力量,生动地展现了那个时代工农兵群体的精神风貌。在工农兵画像的下方,写着“工农兵,职合起来!”几个大字。字体刚劲有力,带着特殊时代特有的豪迈与激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块展板是那个时代精神的象征。它见证了工农兵群体为国家和人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承载着一代人的热血与梦想。站在它面前,仿佛能听到当年机器的轰鸣声、田间的劳作声以及战士们操练的口号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一曲激昂的时代赞歌。如今,虽然时光已经远去,但这块展板所蕴含的精神,依然熠熠生辉,激励着我们铭记历史,珍惜当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离开了国创园,心中满是感慨。南京国家领军人才创意产业园,它是历史的守护者,也是现代的开拓者。它用独特的方式,诠释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让人们在怀旧与创新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宿。我相信,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将会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书写属于自己的新篇章。 </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