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心如莲 气正风清

江南可采莲(拒微、私聊)

<p class="ql-block">  蛇岁呈祥千祥集,春回大地万福临。春节已过,避开旅游人流高峰期,闲暇时间来到赣州宋城的郁孤台,参观了周敦颐展馆,展馆面积不大,却是干净整洁,尤为突出的是以荷、莲为主题的字、画艺术珍品以及周敦颐的著作,那《爱莲说》的书法艺术珍品,刚劲有力、秀外慧中,真是一饱眼福。</p><p class="ql-block"> 大门进去厅正中座落一尊周敦颐的坐姿石膏雕塑像,样子栩栩如生。周敦颐宦海一生,历任司理参军、知县、通判、转运判官、提点刑狱等职,为人光明磊落,为官廉洁奉公,政绩彪炳,遗爱四方,一如其笔下的莲花,实为中国古代清官廉吏之典范。</p> <p class="ql-block">  我站在周敦颐的雕像前,静静凝视着这位古代文人。他身着长袍,头戴官帽,手中书卷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这尊雕像不仅仅是一个艺术品,更是一种精神象征。文人手中的书卷象征着知识与智慧,而他那沉静的面容则体现了“惠心如莲 气正风清”的品格。在喧嚣的世界里,我们应如这位文人般,保持内心的宁静与高洁,以知识滋养心灵,以正直面对生活。</p> <p class="ql-block">  漫步于画廊之中,一幅描绘荷花盛开的画作吸引了我的目光。荷叶田田,荷花亭亭玉立,宛如一位仙子在水面翩翩起舞。荷花自古以来就被赋予了高洁的象征意义,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不正是“惠心如莲 气正风清”的最好诠释吗?在这纷扰的世界里,我们应像荷花一样,坚守内心的纯净,不为外界的污浊所动摇。</p> <p class="ql-block">  一幅展示荷花与鸟儿的艺术作品前,我驻足良久。画作上方的“清典廉定”四字,仿佛在诉说着一种精神追求。吴昌硕先生用笔墨勾勒出的不仅是自然之美,更是一种对清廉品德的向往。荷花与鸟儿和谐共生的画面,让我想起了人与人之间也应如此,相互尊重,共同营造一个清正廉洁的社会环境。这幅作品不仅是艺术的瑰宝,更是对“惠心如莲 气正风清”的深刻表达。</p> <p class="ql-block">  在展示柜前,我看到翻开那本红色封面的《周敦颐全集》。周敦颐先生的《爱莲说》流传千古,他笔下的荷花不仅是自然之物,更是君子品德的象征。书中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清廉之风,如同一阵清风拂过心田。在现代社会,我们应传承这种精神,以周敦颐先生为榜样,做一个心怀莲花、气正风清的人。</p> <p class="ql-block">  一幅艺术作品前,我仿佛置身于一片荷花池塘之中。画面上方的文字说明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荷花的文化内涵。那片翠绿的荷叶与盛开的粉色莲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荷花象征着纯洁与美好,它提醒着我们,在生活中要保持内心的纯净,不被世俗的尘埃所污染。这幅作品不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心灵的洗礼,它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惠心如莲 气正风清”的真谛。</p> <p class="ql-block">  周敦顾为理学的开山鼻祖。任南安军司理参军之时,教授二程,每令寻孔、颜乐处,所乐何事,二程之学源流乎此。通判虔州期间,赣县士绅曾准携宗族子弟及乡人拜周敦顾为师,学习理学。周敦顾与曾准关系莫逆、深相契合,称赞他说:“虔州曾子忠,实开儒术之先,赋后,曾氏门皆文学之选。”周敦顾在赣州的弟子还有陈容臣,赖县人,字延铺,英城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他听说曾准向周敦颐问学,遂前往拜谒,和曾准交谈甚欢,于是也去拜人周敦颐门下,用力钻研《太极图说》,阐发宗旨,终成赣南地区的一代名儒</p> <p class="ql-block">  我在一幅陈旧的莲花浮雕木刻匾停留下来,那莲花浮雕很有层次感,莲花、荷叶的线条流畅,呼之欲出。虽然没有色彩,陈旧的原木色也感温润保满,栩栩如生,更有气正风清的底蕰和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  春节的最后一天(正月十五),我和家人一起去了一趟罗田岩旅游景点,在游玩时特意去了濂溪书院参观。濂溪书院修缮一新,大讲堂宽敞明亮,桌椅板凳散发出淡淡的木头清香。书香氤氲的古书院,让我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感受智慧的光辉。</p> <p class="ql-block">  山的边上有石,叫做岩:堂的边上有屋,叫做廉。芙蕖长到尽头开花结果的那部分,叫做莲。山,倘使没有岩,则轻浮;堂,如果没有廉,则孤特;芙蕖,假定不开花、结果,则浊重。列廉于岩,理学鼻祖周敦颐在这里书刻《爱莲说》,以彰显此山的本质特征。故,罗田岩也叫善山。明代心学宗师王阳明洞察纤毫,伸引“相观而善”之义,叫这面岩石为“观善岩”,岩德、廉志、莲心,直抵人心。</p> <p class="ql-block">  周敦颐游览于都罗田岩之后,县令沈希颜即在岩内建“濂溪阁”,以垂后世。明正德年间,王阳明弟子、于都人何春建濂溪祠,塑像其间。崇祯十五年(1642),将濂溪祠改建为濂溪书院。名儒何延仁、黄宏纲、罗洪先等先后在此讲学。赣南大地上的书院、祠庙是周敦颐兴学重教、广植桃李、为官清廉、遗爱千秋,惠泽一方的最好见证。</p> <p class="ql-block">  在书院的正中央,周敦颐的石雕像栩栩欲活地立在坪地上,他的文学造诣也很高,被誉为“文以载道”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  一幅是宋代原拓本展示“爱莲说”文字的石碑艺术作品,我仿佛听到了周敦颐先生的谆谆教诲。另一幅是现代版本的《爱莲说》作品,每一个字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正是我们应当追求的。在这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了内心的修养,而这幅作品提醒着我们,要时刻保持内心的纯净与高洁,以清廉之风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p> <p class="ql-block">  我走进这个古色古香的大厅,墙上的木制标牌刻有“罗岩廉心”四个大字,下方的大展板上写满了文字与图案。这里仿佛是一个清廉文化的殿堂,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正直与廉洁的气息。在这片空间里,我感受到了一种无形的力量,它激励着我们,要以清廉之心对待生活,以正直之风面对世界。这里的一切都在诉说着“惠心如莲 气正风清”的故事,让我们深受启发。</p> <p class="ql-block">  在陈列柜子里是周敦颐的著作集,他不仅身体力行,更是以身作则的榜样。</p> <p class="ql-block">  我站在大门入口处,抬头望见“元公濂溪祠”五个大字。两侧的对联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段历史故事。这里不仅是建筑的瑰宝,更是文化的传承之地。走进这里,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代的文人墨客对话。他们以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清廉与正直,这种精神如同荷花般,永远盛开在人们的心中。在这里,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惠心如莲 气正风清”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传承千年的文化瑰宝。</p> <p class="ql-block">  从濂溪书院岀来,已是夕阳西下。无论是赣州的展馆还是于都的濂溪书院,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古代或是当今社会,象周敦颐这样清廉正直的官,都是顶流社会中的一股清流。他一生守拙爱莲,他的《爱莲说》通过莲花象征君子精神,表达对高尚情操的崇奉,亦是我们当代人学习的典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