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02.12日(正月十五)广东潮汕地区盛大传统节日,丰顺县埔寨镇元宵节“烧火龙”活动隆重举行,埔寨火龙是广东梅州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由烧火树(烧烟架)、烧禹门(鲤鱼跳龙门)、烧火龙三项组成,至今有300多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丰顺埔寨烧火龙的意义在于祈求风调雨顺、年年丰收、祥和吉利和岁岁平安,体现了当地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追求。</p> <p class="ql-block">“烧火龙”不仅是一项传统民间文艺活动,更是丰顺县对外形象的一张靓丽“名片”,对增强群众的自信心与自豪感、推介丰顺、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历史背景,埔寨火龙表演已有百年历史,据《丰顺县志》记载,早在乾隆六年(1741年)就已经开始。</p> <p class="ql-block">当地村民们在新春佳节之际,自发制作火龙,祈求丰收和平安,这项活动不仅是对传统习俗的传承,更是对美好生活的期盼。</p> <p class="ql-block">埔寨火龙是民间文化和传统习俗的结合,体现了我国古老的焰火技艺和龙舞的独特创造,尽管面临后继乏人的困境,但随着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埔寨火龙文化必将继续传承。</p> <p class="ql-block">丰顺埔寨火龙,流传于广东省梅州市的传统舞蹈文化活动,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p> <p class="ql-block">埔寨火龙是粤东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顺埔寨火龙是由烧火树(烧烟架)烧禹门(鲤鱼跳龙门)烧火龙三项组成,有300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埔寨火龙”由铁丝、竹料、纸等扎成;绘上鳞、角、爪;龙首至龙尾长达数十米;在龙身上安装烟花、爆竹、火箭多达数千枚,龙头、龙尾装的火药更数不胜数。</p> <p class="ql-block">一条火龙由三四十个赤膊青年手擎,加上鼓乐手、龙虾、金鱼等人,整个队伍达200多人;传说在远古时期,东海龙王的第21孙名叫浊龙,分管粤东莲花山赤岭一带播放云雨。</p> <p class="ql-block">浊龙上任后,胡作非为、鱼肉百姓;把这个地区搞得乌烟瘴气,消息传至天庭,玉帝大怒,叫青风公主赶赴岭南;青风公主大义灭亲,趁浊龙躺在山洞里醉生梦死的时候,将其杀死,斩成四段。</p> <p class="ql-block">她把龙头带回复命,把浊龙的颈部放在今揭西县西山,后人称那个地方为“龙颈”;又把浊龙的尾巴放在今揭西的龙尾镇;再把浊龙身腰放在今埔寨的东面,后人称为“龙身”。</p> <p class="ql-block">也就是如今每年元宵节烧龙的地方;青风公主处死浊龙后,立即行云布雨,滋润久旱之地,因此莲花山一带的百姓才能安居乐业,繁衍生息。</p> <p class="ql-block">埔寨镇村民为纪念为民除害的青风公主,每逢元宵佳节,便用竹篾、稻草扎成“金龙”形状,安上炮竹,插上香火,配以锣鼓,进行燃放、舞动,俗称“烧龙”。</p> <p class="ql-block">意在祈金龙年年降临人间,人间年年风调雨调;随着时代的推移,历史的变迁,在龙的首、身、尾各个部位再装上烟花、火箭,绘上形象逼真的龙鳞,再辅以烟架、禹门和鱼、虾等水族群英,便逐渐成为独具风格的“埔寨火龙”。</p> <p class="ql-block">据《丰顺县志》记载,早在乾隆六年(1741年)埔寨镇就有火龙表演的习俗;每逢元宵节,埔寨镇村民便会出钱、出力,制作火龙,并于元宵之夜在埔寨镇的龙身举行火龙表演活动。</p> <p class="ql-block">每逢元宵节,埔寨镇村民便举行火龙表演活动,祈求风调雨顺,年年丰收,岁岁平安,祥和吉利。火龙舞动时火花四射,场面壮观,吸引周边几万名群众前来观赏。</p> <p class="ql-block">如此盛况几乎年年举行,世代相传;2008年6月丰顺埔寨火龙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年张世钻同志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丰顺埔寨火龙的代表性传承人。</p> <p class="ql-block">“火龙”的制作方法,起初是用竹篾做成龙的躯体,再裱上白纸,涂上颜色,就成一条简单的龙的形象,再用硫磺、白硝、木炭制成的火药,做成“土火箭”,还有吐珠、转花、大犁等不同式样的烟花,安装在龙的全身。</p> <p class="ql-block">到了元宵晚上,外地的观光客和方圆几十里群众,从四面八方拥到这里来,观看烧火龙这个精彩表演;据说有一年观众高达10万人,真是“万民同乐城不夜,银花溢彩景长春”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烧火龙”经过几百年来艺人不断的研究改进,如今火龙由原来丈把长,发展到30多米长;烟架也由原来五、七架,发展到多的有13架,高达15米。</p> <p class="ql-block">特别是“禹门”,已失传了60多年,重新挖掘出来,进行艺术加工,为发展民间艺术,作出了新的奉献。艺人队伍不断壮大,制作工艺也进一步提高。</p> <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期间,“巨型火龙”曾先后到梅州、广州、深圳、肇庆、漳州、福州等地表演,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且多次由中央电视台,广东电视台拍摄实况播放。</p> <p class="ql-block">表演者上百个,勇士赤膊上阵操作,奇丽辉煌,光彩夺目的火光中表现得勇敢强捍,场面壮观惊险,表演独特。</p> <p class="ql-block">为结合庆典活动,在表演各项节目前,先燃放“彩门”,彩门上放出艳丽的火花、龙、风腾舞;接着是红灯、横额、对联,伴随着五彩珠灯,徐徐飘落,一个个金光大字显眼夺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