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上次由于好奇用AI写了一个文稿,自觉不安,就自己又写了一篇文章,表达自己今春赏梅的感受。——题记</p> <p class="ql-block">行程4000公里从大兴安岭到成都平原,只为看梅花的盛放。距离立春还有20天的时候,街上就有卖蜡梅枝的了,远远就闻到幽幽的清香。看到干枝上黄色的小花,在寒凉的空气中绽放,在北方冬天只见过绿色松枝的我,不觉有些意外。想起了宋代尤袤的《蜡梅》:“破腊惊春意,凌寒试晓妆。应嫌脂粉白,故染曲尘黄。缀树蜂悬室,排筝雁著行。团酥与凝蜡,难学是生香。”带着好奇,在公园里找到了蜡梅的踪影。</p> <p class="ql-block">点点黄色的如灯笼般的花朵,簇拥着盛开在伸向远处的枝条,像黄色的云飘荡在空中,艳丽而不妖娆。第一次读梅,读到了惊艳不一定有艳丽的风姿。报春却需要有非凡的傲骨。</p> <p class="ql-block">随着立春的临近,不同色彩的梅花竞相绽放。粉的像古代少女的面庞,白的像挂在枝头的雪,绿的像晶莹剔透的玉,红的如天上飘荡的云霞。读梅,读到了争,用自我纯净的满腔热情争得一个绚丽春天的使者。</p> <p class="ql-block">最初,梅俏丽枝头,探头探脑在枝干间报告春天的讯息,薄如蝉翼的花瓣对抗着刺骨的寒风,稚嫩的花蕊仰望着高远的天空。读梅,读到了坚韧顽强。</p> <p class="ql-block">既然一朵已经传递了春天的气息,于是,便呼朋引伴般的,一枝枝,一树树,一丛丛,一片片,染红了河边,染红了林地,染红了公园,染红了城市,随目所及,红与绿交织着,映衬着,色彩的鲜艳,把城市装扮的柔软而舒适。读梅,读到了敢于为先。相信,只要有一朵花率先绽放,就不愁整个春天的烂漫。</p> <p class="ql-block">突然发现了梅的如绒毛般的花蕊,无数细细如花针在花枝上绣出如蜀绣般精美的色彩协调的花瓣。真实又虚幻。</p> <p class="ql-block">梅的鲜活怒放,与树干历经风雨的沉稳和谐的统一。</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阳刚之气与阴柔之美的和谐统一。不必成为他人的陪衬,高大与渺小,粗糙与精细,互相成就,互相衬托,这是哲学,更是自然。</p> <p class="ql-block">明媚的春光里,几枝蜡梅在端庄古朴的衡宇前成就了一幅耀人眼目的剪影,方正苍老的窗容纳下肆意伸展的枝条,构成了阳光下最明丽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规则与旁逸斜出演绎出独一无二的完美。读梅,读到了梅的怒放与艳丽是以建筑的凝重与沉稳为依托,所有的美艳都不是孤立存在的。</p> <p class="ql-block">正因如此,红的梅与绿的芭蕉互相映衬。阔达的芭蕉叶莹润的绿色为怒放的春之使者提供了最佳的背景,阳光提亮了它们的色彩,遇见芭蕉是梅的最好机缘。</p> <p class="ql-block">红梅与绿竹互相成就。不知道是梅抢了竹的风头,还是竹加浓了梅的色彩,就这样,一个机缘巧合重叠在一起,成为墙角独特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梅伸出纤纤玉手,兰展开优雅的双臂,遥遥相望,是眷恋,更是期待。</p> <p class="ql-block">梅兰竹在黄晕的灯光前演绎着高雅幽静的故事,它们用虚影的方式隐藏着自己。读梅,读到了珍惜每一个相遇的机缘,不在于自己是否处于C位。</p> <p class="ql-block">一场如牛毛般的细雨过后,催开了更多的梅花,薄如蝉翼的粉色花瓣挂着雨珠,那是幸福的笑靥,还是忧伤的眼泪,自然是不同心境的人眼里的世界。雨,让梅有了诗的意境。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是否有梅花的可能,草堂旁稀疏的梅影似乎在演绎着当年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看杜甫草堂外水中梅花粉色如霞的倒影,不禁想起了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虽然没有赶上黄昏之月,但成都阴阴的天空,似乎随时都可以成就这样的风景。梅,就是为创造优雅灵动的意境而绽放的。</p> <p class="ql-block">梅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青睐,塑造了梅的精神风骨。如“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奉献精神。</p> <p class="ql-block">“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的不张扬的沉静品格。</p> <p class="ql-block">“一片冷香惟有梦,十分清瘦更无诗”的优雅气质。</p> <p class="ql-block">“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的坚韧性格。</p> <p class="ql-block">“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坚守自我的态度,等等。</p> <p class="ql-block">总之,正如苏轼所写“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梅花以其优美的姿态独特的开放时间,总是与高雅圣洁相提并论。读梅,也是读历史,读人生,读自然,读社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