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农历正月十三日晚上7时,中国民俗摄影协会西部工作站组织的“陕北过大年采访团”一行在团长成宏友的领导下从神木县二郎山赶到了驼城榆林。 为了能够拍摄到正月十四秧歌大巡游好场面,住宿选择了榆林汽车站对面宾馆的13楼。楼下,正是交通要道肤施路十字,是秧歌队集中表演的实况转播区。 当年,记者第一次来榆林采访,是在《企业信息报》记者站当站长时。那次拜访前榆林地区地委书记马铁山、军分区政委和榆林市旅游局长、书法家王亦然,留下印象最深的,一是马铁山对记者反映的定边县农械厂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当即拍板,让秘书督办;二是榆林从来不卖空调机,军分区政委是穿着背心,吹着风扇在办公;第三就是王亦然局长办公室迎门的那面墙。王局在整面大墙上书写了一幅书法,内容忘记了,但是,墙上10到20公分大小的毛笔字被刷上了一层白色涂料掩盖着的,隐隐约约,藏而不露,不留神还真看不到里面的书法。那一次,王亦然给我讲了许多故事,像如何让记者采访“兰花花”,两家邻居孙子为打窑崖背上掉到院里的枣子而找他打官司,讨说法,甚至拿来了国务院办公厅的红头文件。自那以后,记者和王局长一直保持着联系,逢年过节还致电问候,后来因为丢了电话没有了号码,就此失去了联系。....... 第一次来榆林,虽然记下了好多故事,但那时火车路还正在修建,交通不便,城外一片旧貌,与现在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榆林位于中国陕西省的最北部,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交界处,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东临黄河与山西省隔河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南接延安,北与鄂尔多斯相连,系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地,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陕西杂粮的主产区。 榆林古称“上郡”,始于春秋战国,兴于明清,明朝九边重镇“延绥镇“即榆林镇驻地,有“小北京”之称。康熙帝曾赐“两守孤城,千秋忠勇”刻碑,有“南塔北台中古城,六楼骑街天下名”的美誉,如此奇特城建,在国内实属罕见,这也是榆林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重要标志。 榆林今辖榆阳区、横山区、神木县、府谷县、定边县、靖边县、绥德县、米脂县、佳县、吴堡县、子洲县、清涧县等2区10县,有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的“神府煤田”,有中国陆上探明最大的整装气田“陕甘宁气田”,能源矿产资源富集一地,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 今年元宵节,榆林市在去年的基础上强化了节日阵容,邀请了国内外39支秧歌队汇集驼城。正月十四、十五两日是国外秧歌队与地方秧歌队集中联合展演的日子。采访团领队胡斌在13楼拍摄,记者与张国良和团长成宏友在肤施路十字表演区和南门驼像前拍摄,用镜头详细记录了各队姿态,获得现场第一手资料。 正月十四上午9点多,南门口肤施路十字路口四周已经有不少市民老乡,冒着零下十多度的低温严寒,拿著小凳子开始在街道旁边占座了,而且还有专门出租的塑料凳子可租。 按照活动安排,正月十四的秧歌展演从中午12时展演,巡演的顺序是:1米脂县秧歌队,2山东省海阳大秧歌,3俄罗斯民间舞蹈团“AMANT”俄联邦艺术团,4横山文旅吉祥腰鼓队,5榆林高新区秧歌队,6广西壮族自治区舞草龙,7泰国碧差汶皇家大学艺术团,8山西太原威风锣鼓,9国能神东煤炭集团秧歌队,10贵州省黔东南州反排木鼓舞,11韩国华城舞蹈团,12府谷县秧歌队,13宁夏回族自治区花儿,14保加利亚“扎德拉维特斯”民间舞蹈艺术团,15吴堡县秧歌队,16云南省迪庆州阿尺木刮,17佳县秧歌队,18安徽省花鼓灯,19定边县秧歌队。 12点多,秧歌队终于出现了,人们簇拥着,挤搡着,巡游展演一直延续到下午4点多结束。<div> </div><div><br></div> 南门人群中,来了一批坐火车从太原过来专程看秧歌队表演的几百人,他们来晚了,只在南门看到了最后几个队,他们只能鼓起精神,等待观赏明天的展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