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岁月】—(二)复旦65生化

东胜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60年7月自复旦大学工农预科毕业后,于当年9月进入复旦大学生物系生物化学专业班读书。当时生化是边缘学科,是热门专业,我们预科理科2班有好多同学进入该专业学习,如何馥瑛、徐兴妹、徐生林、计学才、王鹤祥等,还有其他班的如茆象千、刘兴昌、邓国宝等。全年级6个班,共有187位学生(60187),我的编号是6019。生物化学班是6班,其他还有生物物理、动物、植物、微生物、人类和遗传等专业班。我们住在1号宿舍楼,隔壁是4号楼,住着越南留学生和新闻系学生,当时经常看到越南留学生赤脚打排球。我们男生宿舍有自马来西亚的华侨学生,他人高马大,常收到从马来西亚寄来的信件。女生住在12号楼,好像靠近去食堂路上的右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记得系里一位郑老师也和我们男生住在一起,我们学生8个人住一间,郑老师单独住一间。我们年级指导员是乐云仙老师,她住在女生宿舍12号楼二楼头上一间。我是年级学生会学习委员,有时去她那里商量工作,我印象中,她房间里贴着一份小夜曲的画,据说,后来她和生物系主任苏德明老师结婚,苏老师是著名数学家苏步青的儿子。我记得经常参加男生活动的还有一位蒋老师,个子高高的,鼻子较大,皮肤有些黑,同学们都说蒋老师和有些像。我对几位基础课老师印象较深。上动物课的是顾宏达老师,指导我们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同时要画下来。有一次带我们去佘山实习,我记得爬东佘山,边爬山边观察;到佘山周边池塘、小溪查看水生动物。在学习神经系统时,我们在生物楼底楼一间实验室里解剖一具人的尸体。顾老师五官端正,打扮时髦,手戴金戒指,据说信奉天主教。教植物学的是带眼镜的吴老师,我记得吴老师带我们去公园里实习,我采集了不少树叶标本。一次考试时发给每人一朵花,要求写出花程式。高等数学是在新教学楼梯形教室上大课,讲课的是一位操常州口音的男老师,声音很洪亮。由于我担任年级学习委员,有几次参加系教务会议,系里几位专家教授出席,我记得著名脑科学家张香同等在会上踊跃建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由于我小时候胆道蛔虫手术引起的肠粘连后遗症发作,1961年10月至1963年7月不得不辍学二年,其中1962年住进位于山东中路福州路口的仁济医院,由父亲静安区委同事的哥哥邝医生实行了二次手术,住院期间班级学习委员夏爱娣同学曾来医院看望,盛鸿淮等同学到家里慰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休学期间我特别要提到复旦生物系办公室的叶萍老师,我去西康路劳工医院或去青海路公费医疗第一门诊部就诊,都是叶老师帮我去复旦医务室开的转诊单。叶老师较矮稍胖,她是山东南下干部,爱人是聋哑人,担任上海市残联领导。她有一个女儿,一个儿子。家住在石门一路近南京西路的一幢大楼的二楼,我经常去她家麻烦她,她总是热情接待。</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又返母校复旦】</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受复旦老教授协会生科院分会新老负责人叶老师和乐老师邀请,今天(2016年9月19日)赴复旦生科院退管会,与老教授们一起商量分会活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曾作为工作组成员参与了市老记协组织的“千名老记看上海新貌”活动,我通过亲身体验,推荐了一些有一定层次,并且适合老年人的活动项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这次到母校 ,受到了乐老师(原指导员)、陈老师(原微生物老师)和叶老师(原生科院书记)等六、七位老师的热情接待,他们有的还是教过我的老师,我作为他们的学生也早已退休。可是,学生和老师相见,仍有聊不完有关师生相处的话题,那是我们美好的回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下午我在复旦校园转了转。我曾在生物楼做动物、植物、微生物和生化实验;在化学楼做无机、有机和物化实验。上课多数在新教学楼,而晚自修都是在图书馆,图书馆满员了,就到教学楼。我们的宿舍在1号楼,那幢灰色的楼仍在,我围着这幢宿舍楼转了一圈,在这里,我自进入复旦,一直住到毕业。指导员乐老师与女生住在12号楼,她说,如今已经拆了。复旦的每幢老建筑都留下了我们这些老校友难忘的回忆。原来的生物楼,已命名为“立人生物楼”,已装修一新,过去很简朴,现在像宾馆,不过建筑还在,人脉也在。每次返校,我们都要去这里,尤其要到国际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教授为我们上生物学概论的107梯级教室坐一坐。</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陪母校复旦生科院老教授参观青浦淞泽遗址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由我联系牵头,2016年11月10日上午,我随复旦老教授协会生科院分会50多位老教授参观青浦淞泽遗址博物馆。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青浦崧泽遗址博物馆是上海先民6000年前的遗址,有最早的上海人,有上海的第一个村落,有上海的第一口井。</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上图中间为乐老师</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