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节期间两拍北京寿皇殿

石老师

<p class="ql-block">北京寿皇殿是明清两代皇家祭祀建筑群,位于北京中轴线北端的景山公园内,是除故宫外中轴线上第二大建筑群,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寿皇殿一直是摄影爱好者拍摄古建的好地方,我<span style="font-size:18px;">以前曾与影友一起在</span>冬季里找寻过光影,拍摄与创作的冲动意犹未尽。2025年春节期间看到一朋友在朋友圈发图片,发现寿皇殿两侧一直未打开的门都打开了,冬季斜射的光线穿过效果漂亮,我就在2025年2月3、4日(正月初六、初七)独自两次不同时间段来到了寿皇殿拍摄。最初的想法只想拍拍寿皇殿的门,到了寿皇殿就刹不住了,我努力地找寻着有光影的地方,拍着拍着就有了此篇。</p> <p class="ql-block">寿皇殿始建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最初为皇家游乐园,供射箭、赏花之用。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帝将其拆除并重建于中轴线上,仿照太庙规制,占地约2.1万平方米,建筑等级达中国古代最高规格。现为景山公园核心古建群,2018年修缮后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外院东侧石狮子。</p> <p class="ql-block">外院中间的门,从北向南看正对南牌坊,上方可见景山公园的万春亭。</p> <p class="ql-block">因为拍摄门是我的重点,两次都拍了且效果不同,在此一起呈现出来也是一个对比吧。</p> <p class="ql-block">寿皇门正面。</p> <p class="ql-block">寿皇殿由内外两重院落组成,外院有三座四柱九楼琉璃牌坊;内院以寿皇殿为核心,配神厨、神库、井亭等;</p> <p class="ql-block">寿皇门从北向南看去,可见外院三座门及万春亭。</p> <p class="ql-block">外院中门,从南向北看。</p> <p class="ql-block">出神看石狮子的小姑娘似乎在问:“你在笑什么呀?”,被我抓拍入镜了。</p> <p class="ql-block">一进院西门。</p> <p class="ql-block">一进院东门。</p> <p class="ql-block">夕阳照在东亭上。</p> <p class="ql-block">寿皇门背面(从北向南看)。</p> <p class="ql-block">西碑亭</p> <p class="ql-block">寿皇殿主殿面阔九间,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仿太庙而建,屋顶脊兽数量独特(上9下7)。</p><p class="ql-block">乾隆以圆明园安佑宫为蓝本重建,形成“宫苑双祭”格局。</p><p class="ql-block">由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主殿面阔九间,加上节日期间参观浏览的游客好多,还有周围有树木的遮挡一次拍照下来并不美观。我就拍了想要表达的部分。</span></p> <p class="ql-block">寿皇殿供奉清代帝后画像、玺印、遗物,每年元旦、清明等七大节令举行祭祖仪式; 殿内设“昭穆制”隔间,陈列康熙至道光共八帝画像。(此部分略拍)</p> <p class="ql-block">4日上午拍摄时天空中恰巧出现了白云。这是西边的碑亭等。</p> <p class="ql-block">我喜欢拍螭首和螭头柱,多拍了几张。</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多么恢宏、壮观啊!</p> <p class="ql-block">同机位,不同时间段的效果不同。</p> <p class="ql-block">寿皇殿见证了北京中轴线形成与明清皇家祭祀制度演变; 融合建筑艺术、孝道文化与历史记忆,成为传统文化展示平台,也是无数摄影爱好者拍摄古建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由故宫归还的</span>铜鹤、香炉。</p> <p class="ql-block">东边碑亭的正面。</p> <p class="ql-block">夕阳下的二进院东墙树影。</p> <p class="ql-block">东面的焚炉。</p> <p class="ql-block">正午阳光全部深入门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半圆形阴影。也是我两次拍寿皇殿的收官之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