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你能想象吗?人类文明的“书写大业”,简直就是一部脑洞大开、状况百出的冒险史!</p><p class="ql-block"> 先把目光拉回远古,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人,在泥板上刻出了楔形文字,那模样就像用小木棍在泥巴上“画画”。同一时期,咱中国殷商的老祖宗们,在龟板上刻下甲骨文,占卜求福。你说这龟甲和泥板,一个硬邦邦,一个软乎乎,却都成了文明的“启蒙摇篮”。每次想到古人趴在那儿,吭哧吭哧刻字,我就好奇,那时候的“刻字师傅”是不是腱鞘炎高发人群?</p> <p class="ql-block"> 话说造字的仓颉,肯定想不到他捣鼓出来的汉字,后来成了中华文明的“超级粘合剂”,把咱们老祖宗的智慧、故事一股脑儿全装了进去。那时候书写可不容易,龟壳、花岗岩刻字,青铜器铸字,又费劲又费材料,说不定哪天史官们还得发愁:“哎呀,龟壳不够用啦,青铜也缺货,这可咋整!”估计要是有网购,他们第一件事就是囤一堆龟壳和青铜。</p> <p class="ql-block"> 再后来,秦朝名将蒙恬闪亮登场,这大哥不仅能在战场上大杀四方,还顺手改良了毛笔。这一改,可不得了,竹简刻字那“吱吱呀呀”的痛苦时代结束了,毛笔一挥,文字就像长了翅膀,轻松又写意。从那以后,书法成了咱中国独有的艺术,想想看,要是没有蒙恬这一“笔”,咱们现在的书法作品,说不定都得刻在石头上,那可太有“古墓派”风格了。</p> <p class="ql-block"> 历史这台大戏,从来就不缺惊喜。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北宋毕昇搞出印刷术,他俩的发明就像给中华文明装上了超级引擎,一路狂飙。造纸术让文字有了便宜又好用的“新家”,印刷术更是让知识像爆米花一样“嘭嘭”炸开,满大街都是。那时候的读书人,估计做梦都得笑醒:“终于不用手抄书啦,有这时间,我还能多背几首诗呢!”</p> <p class="ql-block"> 再看看现在,科技简直像开了挂。电脑都快成古董了,一部手机就能搞定所有事。走在大街上、坐在地铁里,人人都捧着手机,那手指在屏幕上飞舞,比弹钢琴还灵活。更绝的是,现在连手指都能偷懒了,语音输入一打开,想说啥就说啥,写文章就像唠家常。</p><p class="ql-block"> 未来呢?AI技术的发展,让人机接口不再是科幻电影里的桥段。说不定哪天,你心里想啥,屏幕上就显示啥,连嘴都不用动。到那时候,人类的智慧简直要逆天,“鬼斧神工”都不足以形容。</p><p class="ql-block"> 咱中华文明这一路,从刻龟壳到动意念,历经五千年,就像一场超级马拉松,一路磕磕绊绊,却又无比精彩。要是仓颉、蒙恬、蔡伦、毕昇这些老祖宗们知道现在的变化,估计得惊掉下巴。</p> <p class="ql-block">文图编辑:柳宜</p><p class="ql-block">美篇号:41621537</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