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可邑小镇(可邑村)与红万村是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7个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中的两个,同以彝族(阿细)文化为特色。可邑小镇被开发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而红万村则仍是原生态的自然村。2025年1月29日和2月14日,我们分别前往。</p> 可邑小镇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可邑小镇位于弥勒西三镇,有370 年历史,名列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是彝族支系阿细人的聚集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歌舞《阿细跳月》和阿细创业史诗《阿细先基》的兴盛之地。“可”为彝音,意为吉祥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弥勒阿细文化最具代表的古村落,可邑小镇在春节期间开展了“阿细文化展演”等民族演绎活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首先是寨门迎宾。游客进入大门前,热情好客的阿细人载歌载舞敬游客一杯迎宾酒。</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次,民族歌舞表演。我们恰巧赶上下午场的歌舞表演。</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三,阿细斗牛表演。彝乡斗牛已有1000多年历史,每逢火把节、春节或遇重要喜庆活动,人们便以村或乡为单位举行斗牛比赛。见过景区内的比赛场地,没赶上比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可邑小镇景区有三个主要看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一,虎啸山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乘景交到达的第一站即是虎啸山林。一座巨大威猛的石虎立于山头、傲视远方,守卫着山寨。<span style="font-size:18px;">石虎下方宽大的基座四周雕刻着虎的图腾传说。</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虎贯穿于彝族的历史,体现在其宗教、艺术、生产与生活之中。千百年来,虎被彝族先民敬奉为原始图腾,成为吉祥幸福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二,可邑古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可邑小镇景区最主要的景点。走进村庄,几乎所有建筑物的外墙都是黄色,很多墙面上画有彝族阿细文化的墙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据介绍,目前村里以彝族支系阿细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98.68%,民族文化底蕴浓厚,彝族传统民居、民族文化和古朴的民风民俗保存比较完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阿细人是一个朴实并充满激情的民族,是一个快乐的民族。阿细人的祖族“徙麼袛蛮”在唐宋时期兴盛、雄霸滇中和滇东,是建立大理国的有功之族和自杞国的主人,其在抗击蒙古大军侵略中谱写了英勇、悲壮的战歌。明清时期与汉族和其他支系民族相互融入,形成了与其他彝族支系不同的阿细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与许多古镇古村景区一样,可邑村也布满了民宿、餐馆、商铺甚至咖啡店,还有一处文创集市。特别遗憾的是,可邑彝族博物馆未能开放,不知道是否因为春节或者大年初一的缘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三,密枝仙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集喀斯特地貌风光与阿细文化、民俗风情于一体的一段山路风光景点,在群山环抱中上上下下、起起伏伏全程2公里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沿途有各种图腾壁画以及观景亭、相思桥等景观,也有蟒蛇路、神药崖的神话传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说实在的,当爬高走低、累的气喘吁吁并且进退两难时,有种误入其中的感觉,因为全程除我一家没有遇见一位游客,也直到走出后才遇见验景交车票的工作人员和司机。敢情别人都知道这个景点很费体力吗?(腿疼了好几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红万村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红万村并非景区,我们是从弥勒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心了解到它是是彝族“阿细祭火”文化的发源地,从而萌生前往的想法并付之行动,驱车行走一个小时的蜿蜒山路来到地处弥勒西一镇的这个原生态的小山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到达时正巧赶上文艺汇演,有幸欣赏了一台特别的民族民间文艺节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a href="https://www.meipian.cn/5axjzv2y" target="_blank">【江城采风】一场特别的民间文艺汇演</a></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演出完毕,在村中随处走走。一条整洁、幽静的石板环村路,两侧一幅幅壁画,连接着神秘的彝族文化、古朴的传统村落和“阿细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据介绍,红万之名源于村西的红岩洞,相传是远古阿细祖先穴居的地方,周围有密枝山、祭龙山,植被葱茏,山泉潺潺,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令人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红万村也是一个彝族阿细人聚居的山区村寨,分为老寨和新寨两个区域。新寨依山而建,聚集了大部分的建筑和村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寨这边汇集了祭火、斗牛等文化场所以及村委会、文化馆(在修)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村里传统建筑多为黄色外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村子里古树参天,祭火场上的几颗大麻栗树,被赋予“神树”的文化特征,备受敬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历史悠久的红万村保留着祭火神、祭密枝树神、祭龙神、祭山神、祭雨神、祭摔跤神、祭火把神等原始崇拜信仰。尤其是祭火神,是彝族阿细人“火”崇拜最典型的习俗。据介绍,每年农历二月初三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火仪式,以表达对火神的崇拜与敬意,而这一活动也会吸引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远道而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村民们延续着传统的生活习惯,烟熏小屋似乎是家家户户的标配,只是不知道熏的是烟叶还是肉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知道是否因为红万村没有类似可邑小镇景区规划,村里新建的别墅楼房紧临破旧的传统建筑,形成鲜明对比。</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个人觉得,惠民发展、改善生活环境和条件无可厚非、必须支持,可是如果缺乏规划、失去民族特色和民俗风情,传统文化恐怕也会渐渐流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5年2月20日,弥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