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鸟292. 繁殖期的凤头鹰

杏林中人wh

<p class="ql-block">凤头鹰体大,具短羽冠。头部有羽冠,故而得名凤头鹰。成年雄鸟上体灰褐;两翼及尾具横斑;下体棕色;胸部具白色纵纹;腹部及大腿白色具近黑色粗横斑;颈白,有近黑色纵纹至喉,具两道黑色髭纹。</p> <p class="ql-block">栖息于针阔混交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及马尾松林。多单独活动,常长时间翱翔于空中。主要捕食蛙类、蜥蜴、鼠类及昆虫等,也吃鸟和小型哺乳动物。</p> <p class="ql-block">繁殖期4-7月。营巢于针叶林或阔叶林中高大的树上,距地高6-30米。巢较粗糙,主要由枯树枝堆集而成,内放一些绿叶。每窝通常产卵2-3枚,卵为椭圆形,大小为43-54毫米×37-41毫米。在经过数周卵化后,雏鹰便呱呱坠地。孵卵期间领域性极强,有时甚至攻击进入巢附近的人。</p> <p class="ql-block">凤头鹰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海南岛和台湾等地,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杏林中人摄于武汉SHS,20250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