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新教育,塑造新未来

楠仁|在红尘中修心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拥抱新教育,塑造新未来</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金志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育人文学者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爱与温暖教育倡导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教育的长河中,杜威的教育理念如同一座熠熠生辉的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为经验的改造”,这一观点深刻地揭示了教育的本质,也为我们当下的教育实践指明了新的方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育即生活,意味着教育并非孤立于生活之外的抽象活动,而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教育的内容应源于生活中的实际需求和问题。传统教育往往将知识的传授局限于书本和课堂,学生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脱节,导致他们在面对实际生活时,常常不知所措。而真正的教育,应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和技能。比如,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让他们了解社会、关心他人,在实践中学会与人沟通、合作,培养社会责任感。这种将教育融入生活的方式,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还能让他们学会如何运用知识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育即生长,强调教育是一个促进个体自然发展和成长的过程。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自己独特的生长节奏和潜力。教育不应是将千篇一律的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他们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条件,让他们在自由、自主的氛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就像培育幼苗,我们不能拔苗助长,而要耐心地给予阳光、水分和养分,让幼苗按照自身的规律茁壮成长。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鼓励他们积极探索、尝试,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在不断的成长中树立自信,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育即为经验的改造,这表明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积累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已有经验进行不断地改造和提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会积累各种各样的经验,这些经验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教育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对这些经验进行反思和总结,将零散的、片面的经验转化为系统的、有条理的知识体系,从而提升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例如,当学生在实验中遇到失败时,教师不应只是简单地告诉他们正确的方法,而是要引导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从失败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重新设计实验方案,最终获得成功。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从经验中学习,如何在不断的实践中提升自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当今时代,教育更应该注重培养人的创造力和批判思维。创造力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核心动力,而批判思维则能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不盲目跟从,独立思考。如果我们仍然沿用过去那种单一的知识传授方式,只注重让学生死记硬背书本知识,而忽视了他们创造力和批判思维的培养,那么我们无疑是在剥夺他们的未来。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单纯的知识记忆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只有具备创造力和批判思维的人,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中立足,才能不断地创造新的价值,推动社会的进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守望真善美,守望新教育”,我们要与人类伟大崇高的精神对话,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杜威的教育理念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让我们积极拥抱新教育,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思维,让教育真正回归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充满希望和无限可能的未来,让他们在新教育的阳光下茁壮成长,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