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视角下的摄影艺术:负片与正片的阴阳转化

曹耀光

读哈工大 岳慧颖女士《从道家思想看摄影作品中 “无” 的作用》有感 2025年冰雪大世界主塔《亚洲同心》 2025年冰雪大世界主塔《亚洲同心》负片效果 <br> 对于经历过胶片时代的我们而言,负片往往是摄影之路的起点。那些透明胶片,宛如神秘的画卷,记录着与现实景象相反的黑白或彩色影像。唯有经过冲洗与扩印的洗礼,我们才能目睹正片——那还原了真实色彩的照片。从道家的视角审视,这一过程深蕴阴阳转化的哲学精髓。<br> 负片,作为“阴”的起始,在道家理论中象征着事物的隐性、内在与未显化。负片本身,正是这一特性的完美诠释。它悄然隐藏着真实的色彩,以神秘而未知的面貌呈现。摄影师在按下快门的瞬间,虽直面真实景象,但相机捕捉到的却是负片的影像,这无疑标志着“阴”的初始阶段。<br> 冲洗与扩印,则是负片向正片转化的神奇过程。在此过程中,负片上的影像逐渐显化,色彩逐步还原,最终呈现出与实际景象相符的正片。这一过程,恰如“阴”转化为“阳”的生动演绎。<br> 道家哲学中,阴阳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缺一不可。在摄影艺术中,负片与正片亦复如此。没有负片的隐秘,便无法孕育出正片的显现;而缺乏正片的呈现,负片亦无法彰显其独特价值。<br> 步入数码时代,虽无负片之实,但正片以其真实色彩和面貌,成为“阳”的显现。我们借此得以洞见事物的本质与真相。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负片已失去其价值。近日,我将作品《亚洲同心》进行负片效果处理,结果令人惊艳,其美感和表现力竟是正片所无法企及。<br> 正片与负片,并非截然对立,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在摄影艺术中,这种转换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正片展现事物的真实面貌,负片则揭示其潜在能量。通过负片效果,我们得以窥见平时难以察觉的另一面,从而更全面、深入地理解事物的本质。<br> 综上所述,道家理论与正片、负片之间的关系,实乃深刻而内在。正片与负片,不仅仅是视觉上的简单反转,更是对事物本质不同层面的深刻揭示。<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