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小时候的画、信和作文

美石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保存着女儿小时候画的两张画、九封信和她小学五年级上学期时写的五篇作文。翻找出来,拍照,编写成美篇以利保存与欣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女儿的画</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女儿两岁左右时就开始涂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九八二年冬,女儿三岁。一天晚上,我带女儿去加班,她拿着笔写写画画。一个同事说:“叔叔教你画一个苹果好吗?”说着,画了一个带窝的圆,在窝的地方又画上一笔,一个苹果就画好了。女儿看了很高兴,学着画呀画,从此一发不可收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九八九年冬天,女儿在西安上小学四年级。一次老师要求根据一首诗画一幅画。女儿画到夜里十二点多还没画完,我们只好先上床睡觉了。那时我们刚调到西安工作不久,临时租住了一间二十多平米的农民房。那时,房间取暖仅靠一个蜂窝煤炉子,晚上睡觉前要把炉子封好火,因此,屋里很冷。女儿画完已是半夜两点多。我<span style="font-size:18px;">赶紧</span>让她钻进我的被窝,浑身那叫一个凉!至今我还记得那幅画:一片黄色的花海,中间有一条蜿蜒的小路,小路的尽头是一低矮的农舍,很是漂亮,诗情画意尽在其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年级后,在老同学的支持下,女儿连续三年暑假在中央美院附中学画,静物及人物素描等画得都挺像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初中生物课,女儿画的植物细胞剖面图被老师误认为是根据书本拓出来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刚上大学,在全国大学生艺术节上,女儿的绘画作品获三等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学时,女儿学习的是工业设计,如今的她虽然没有从事与此相关的工作,但是女儿对美术还是颇有见地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女儿小时候的涂鸦应该还有,不知怎么找不到了,遗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983年2月11日,女儿三岁两个月画的老鹰。</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983年10月10日,女儿三岁十个月画的海豹。</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女儿的信</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两口子从事电气化铁路供电运营维修工作近二十年。由于我们工作的性质特点是线长、点多,经常出差,且工作调动频繁,因此我们和女儿是聚少离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粗略地计算了一下,从女儿出生到她初中毕业将近十六年的时间里,我们一家三口在一起的时间仅有两年;有<span style="font-size:18px;">近四年的时间是</span>我们母女俩一起度过的;三年三人分居三地,而女儿和我们不在一起的时间长达十年之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在一起的日子里,我们依靠书信来传递彼此的思念之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了满足电气化铁道高速发展的需要,1985年8月我从我国电气化铁道的摇篮陕西略阳供电段调到了新组建的河南新乡供电段工作。从此,开始了我们一家三口分居三地的生活。那时,我先生在西安上电大(1983年~1986年),我们把女儿送到北京,在奶奶家附近学校上学前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985年(注:大约是11或12月)13日,六岁的女儿给爸爸写的信。</b>信中她问爸爸,最近回新乡了吗?关切地问妈妈好吗?并向爸爸汇报了她的学习情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986年(推测)8月15日,爸爸电大毕业回北京看望女儿。女儿给远在新乡的妈妈写信。</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86年,先生电大毕业后回到略阳供电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87年7月先生由略阳供电段调到西安供电段,我于1988年8月也调到了西安供电段,夫妻时隔五年后终于团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西安供电段是为陕西咸阳到河南潼关电气化铁道开通而成立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86年,女儿上小学一年级,就读于我的母校,住在姥姥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988年11月17日,女儿给我们写的信。</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女儿的来信中错字频频出现,为了纠正她这个问题,我要求她检查我的信里是否有错字,她查出一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88年下半年,流传有知青子女返京的消息,这可是我们热切期盼的事情,女儿在信中提到了此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90年9月,女儿的户口终于落户北京,多年的愿望实现了,女儿的心里是多么高兴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989年5月3日女儿又在信里告诉了我们她期中考试成绩。</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span class="ql-cursor"></span></b>信中提到的张岩是我们同事的孩子,女儿放寒假来西安时才认识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989年6月20日的女儿来信说转学之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88年我调到西安后,我和先生就有了把女儿接来西安上学的想法。可是,我们搬完家安顿好以后,新的学年已经开始,无奈只好再等一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89年暑假,我们一家三口终于在西安团聚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开学后,女儿在铁路四中小学部学习,读四年级。一到那里,老师就让她担任中队长。女儿每次考试总是全班第一名,老师、同学刮目相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慢慢地,我发现了问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女儿的家庭作业字迹潦草,我要求她书写整齐。女儿说:“老师说了,课堂作业要整齐,家庭作业乱点没关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和爸爸妈妈在一起了,女儿让我帮助检查作业。我问她:“你自己检查了吗?”“检查过了。”我一给检查,错误一天比一天多。后来,我不管检查了,要求女儿自己检查,并采取措施:有错题不许看动画片。开始很起作用,慢慢的失效了。我又说,有错题不能找小朋友玩。这个方法也管了一段时间,后来也不灵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班里女儿不管考了多少分,排名总是第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一次开家长会,班主任老师劝我先生给女儿找个好学校。先生找个好学校,一问,收费高不说,还不好进,那个学校每个班的人数已达七十多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到了四年级的第二学期期中的时候,我警告女儿:“你若再这样下去,到期末考试,数学、语文两门功课最多得九十三分;如果回到北京原来的班,原来成绩在前三名,现在也就第十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果然,让我言中。四年级第二学期的期末考试数学、语文两门的成绩都是九十三分。这样下去哪行啊!还是回北京吧。1990年新学年又回到北京原来的班,一个月后的第一次考试,成绩在班里排名第十。女儿说:“妈妈是乌鸦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女儿和我们中断了一年的书信往来又重新开始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990年11月女儿信中向我们报告了她期中考试成绩。</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991年1月3日,女儿来信告诉我们,她的作文《父亲的爱》得到老师的好评,并且学校准备让她当少先队大队主席。</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991年1月26日,女儿来信告诉我们这一学期她所取得的一系列好成绩及当选新一届大队长的好消息。</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991年3月15日女儿的来信流露出对我们满满的思念之情,急切地盼望着我们早日回到北京。</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信中女儿十分关心问候杨阿姨(我们的同事,因摔伤小腿骨骨折),祝福她早日康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女儿长大了,我们感到很欣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少小离家,老大回。1991年6月,阔别北京二十二载,我们终于回到了父母身边,和家人团聚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92年,小学毕业的女儿被保送进了市重点一零一中学。我们想凭借这个优势将女儿转学到离奶奶家近、教学质量相当的学校就读。先生跑了几个学校,都要赞助费,而且多达三至五万元,转校的希望泡汤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女儿渴望和我们住在一起,因此决定不住在姥姥家,每天骑车上下学。从菜市口到学校,大约有四十里的路程,太远了,我不同意。宝贝坚持,我说,那就试试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初中开学的第一天,一大早儿女儿骑车上学去了。傍晚,时针已过七点,天色渐暗,女儿还没有回来。我到胡同口去等,过了好久才在茫茫车流和人流中看到了女儿。我又提出让她住在姥姥家,女儿无奈的同意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高中,女儿进入育才学校学习,终于能够和我们天天在一起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女儿的作文</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女儿的文章写得不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学四年级的一篇《含羞草》,老师的好评跃然纸上。我至今还惋惜没有把它保存下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年级的一篇作文,语句之美,好到让老师以为是抄袭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一篇</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马虎,作文题目都没写!不过,文章写得不错。老师准备推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二篇</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看了这篇文章你一定会问,这是真的吗?当然是虚构的啦!因为,那时我们根本就没在一起啊!不过,女儿的动手能力很强,四年级在西安的时候就给我们做过饭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三篇</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就是被老师误认为是抄袭的那篇文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四篇</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篇文章写得比较真实。</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五篇</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篇文章纯属虚构。文中提到的胡家庙位于西安市东郊,距离西安火车站约6.8公里。在当年也算得上是一个比较热闹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看来,一年的西安生活对女儿影响还是挺大的。离开了西安,还不忘把那里写进自己的作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重睹旧物,浮想联翩。女儿小时候的情景历历在目,恍如昨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段难忘的时光,一段心酸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拍摄及编辑:美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