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诗歌是否也讲究韵律?(谷羽答记者问) (2017-07-14 )

万龙生

<b>俄罗斯诗歌是否也讲究韵律?记者问:</b><div><b><br></b>您好,谷羽老师。我平时喜欢读中国古典诗歌,也看一些外国和中国的现代诗歌。您在翻译那些外国诗歌的过程中,读到原著时,是不是也像中国古典诗歌一样有音阶押韵和平仄?如果有,翻译的时候怎么把韵律翻译出来? 谢谢。</div> <div><b>谷羽答——</b></div><div><br></div>你这个问题非常好,<b>俄罗斯诗歌是格律诗,既讲究节奏,又讲究押韵。从普希金开始到现在,它的主流仍然是格律诗。</b>我们的古诗是讲究平仄,俄语诗讲究轻重,它押韵有阴性韵和阳性韵的区别,阴性韵压在倒数第二个音节上,阳性韵压在最后一个音节上,阴性韵给人柔和的感觉,阳性韵则就比较刚强。我在翻译这些俄语诗的时候,通常都押韵,因为原作都是押韵的,但是像这样翻译诗歌的人已经不多了。 我曾经用了很长时间阅读南开大学穆旦先生翻译的普希金,他非常注重节奏和音韵,这一点是值得继承的,既然是南开人,我们还是要按照穆旦先生这个方向走。现在你翻得很整齐,有些年轻的读者和诗人不喜欢,他们写惯了自由诗,他们希望无拘无束,你翻得整齐,他们觉得你是老派翻译法,读不下去。可这不是你写作,你写作可以随便写,但你是翻译,<b>翻译不仅要翻译内容、意象,你还要把它的音乐性表达出来。</b>原作为什么吸引人,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普希金的《奥涅金》,《奥涅金》的四百多个十四行用了“奥涅金诗节”,完完全全是按照这个格律写的。我们中国人翻译《奥涅金》,我知道有十五个译本,真正能够做到用“奥涅金诗节”翻译的只有两个人。<b>你要是把诗翻成散文,不受任何拘束,可以译得很快,把意思译出来就可以了,但是会误导读者,让读者以为诗人就是这样写的,其实不是。</b>我觉得什么人能够做出最好的评判呢,应当是懂双语的汉学家,对着原文看,原来是这样,译出来是这样,你会得到双重艺术享受。如果不懂外语,不能跟原文对照,你可以找几个译本同时去看,经过对比,您也会大致了解,哪个译本更接近原文。 俄罗斯最著名的诗人到现在都在写格律诗,同时联系到我们中国的现实,因为我比较关注中国当代诗歌创作,我们新诗正好走过了100年,从1917年胡适发表他的白话诗,到2016整100年。<b>100年来,我们出现了很多好的诗人,比如像写格律诗的闻一多、徐志摩、戴望舒,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b>。二十年代、三十年代,甚至到四十年代,有一些诗人借鉴外国诗,同时吸收传统,这样写出来的诗是非常好的。但是<b>到后来完全写自由诗,第一个割断传统,第二盲目借鉴西方</b>。比如主张“意象叠加”,可他不知道意象叠加,庞德是借鉴中国诗创造的,我们自己不借鉴唐诗宋词,人家借鉴,我们反而学习西方,是非常奇怪的一件事情。您提的这个问题很好,<b>我在译诗的时候,除了注重它的意象内容,一定要尽力接近原作,包括一些特殊的音韵</b>,诗是需要反复推敲修改的,不是一蹴而就的。 【附记】谷羽先生是我国优秀的俄诗翻译家,去年刚刚获得了翻译界的终身成就奖。他的一贯主张就是译诗也要保持原作的格律美,<b>“以格律译格律”是他的理念。让格律体新诗与格律体译诗并驾齐驱是我们共同的理想</b>。卞之琳先生早就说过,把外国优秀的格律诗译为自由诗是不负责任的误导,对于新诗创作起到了极坏的作用。我们要汲取这个教训,不要以为写诗任意散文化是吸取外国诗歌的优点!<b>咱们格律体新诗的践行者更要坚定信心,知难而上,为新诗的格律建设全力以赴,勇往直前!</b><div> 2025·2·20悠见斋</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