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原题《考古界炸锅!这才是夏朝?浙江下汤遗址发现九千年等级大墓,或改写人类早期社会认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出处原创 抱雪斋读易笔记 抱雪斋读易笔记2025年02月20日 </p><p class="ql-block">就在昨天,2月1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了六项“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浙江仙居下汤遗址赫然在目。</p><p class="ql-block">这个遗址的意义,自然非同小可。</p><p class="ql-block">但是学姐砖家们显然还没有认识到这个遗址真正意义重大之处。</p><p class="ql-block">仙居下汤遗址早在1984年就已经发现,起初认为是一个距今五六千前的遗址。</p><p class="ql-block">经过多年来的考古工作,已经证实这是一个超级宝藏遗址,年代可达万年以上!</p><p class="ql-block">2024年最新的发现,更是发现了一个“超高等级”的墓葬。</p><p class="ql-block">一、九千年前的王者大墓</p><p class="ql-block">“考古学家们吵翻了!一座墓中随葬20件陶器,九千年前的‘土豪’为何能享受如此特权?浙江下汤遗址的发现,正在颠覆教科书!” </p><p class="ql-block">就在2024年4月,该大墓被发现。专家们认为,墓中随葬陶器明显高于同期墓葬仅1-3件随葬品的数量,或证明“权力世袭”早于预期。而且墓中陶器工艺精湛,还暗示匠人群体已脱离生产,专供精英阶层。 </p><p class="ql-block">对比一下义乌桥头遗址九千年前的墓葬,墓主人只有抱着一个孤零零的红陶罐。对此学姐砖家们引发激辩。保守派认为:</p><p class="ql-block">“可能是偶然现象,不能过度解读”。 </p><p class="ql-block">激进派革新派认为:</p><p class="ql-block">“这是文明诞生的临界点,比两河流域社会分化早两千年!” </p><p class="ql-block">抱雪斋哈哈一笑。</p><p class="ql-block">尔等可知,这就是夏朝!?</p><p class="ql-block">多少年来,多少考古学家心心念念寻找的夏朝。</p><p class="ql-block">多少年来,多少中国人心心念念要证明的夏朝。</p><p class="ql-block">就在2024年的四月,一万年以前的夏朝,在考古工作者们的手铲下,完完整整地,重见天日。</p><p class="ql-block">下汤遗址,是目前发现的上山文化的最完整遗址。这个遗址完整贯穿了包含上山文化(距今10000- 8500 年)、跨湖桥文化(距今 8000 -7000 年)、河姆渡文化(距今 7000 -6000 年)、好川文化(距今 4500 -4000 年)这四大阶段,其中以上山文化时期的遗存为主。</p><p class="ql-block">遗址的地层剖面图如下,仿佛一部厚重的大书,等待着我们翻开那失落万年的文明。</p><p class="ql-block">抱雪斋反复强调,一万年前的上山文化早期,还不是中华文明的起点,仅仅只是虞朝末年的尧舜时期。</p><p class="ql-block">尧舜距今1.1万年,正是上山文化早期的时候。这一点,抱雪斋已经根据《尧典》记录的天象,为上山文化找到了确凿无疑的考古证据。</p><p class="ql-block">1.1万年以前的上山文化早期,就是尧舜所处的时代!</p><p class="ql-block">上山文化中期的浙江仙居下汤遗址,距今一万年以前,已经进入夏朝早期。</p><p class="ql-block">下汤遗址发现的这个大墓,即使不是夏朝早期的王,也一定是王族之一。</p><p class="ql-block">这个王者,一定是大禹的直系血脉。</p><p class="ql-block">因为大禹陵,就在浙江会稽山,这是秦始皇亲自认证过的。</p><p class="ql-block">夏朝的历史,从一万年以前开始,持续到距今三千六百年前,足足持续了六千年以上!</p><p class="ql-block">而仙居下汤遗址的地层,从一万年以前持续到四千年前,涵盖了夏朝历史的绝大部分历史!</p><p class="ql-block">一直到距今4300年前,夏朝的王都从浙江良渚迁到山西陶寺,夏朝的统治中心才慢慢开始向中原地区转移。</p><p class="ql-block">砖家学姐们,看看这算不算夏朝?</p><p class="ql-block">浙江这些上万年的陶器上,是中原礼乐文明的开始。</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延伸阅读 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浙江仙居下汤遗址纵贯新石器时代</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央广网2024-10-29 10:37央广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官方账号</p><p class="ql-block">央广网台州10月29日消息(记者 李晓晓)陶罐、筒形罐、动物陶塑、簋形器……走进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横溪镇下汤村的下汤遗址,一边是已经出土的各式各样的文物在无声述说着万年前的历史,另一边是考古人员正小心翼翼地用毛刷清理着更多刚出土的文物。</p><p class="ql-block">10月25日至27日,下汤遗址发现40周年暨“考古中国——长江中下游早期稻作农业社会形成研究”工作会议在仙居举行,现场发布下汤遗址最新考古成果。</p><p class="ql-block">“下汤遗址文化层堆积厚达2.5米。自下而上,分属上山文化、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好川文化四个阶段,纵贯新石器始终,绝对年代距今约10000—4000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下汤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仲召兵介绍,“如此跨度的文化序列在浙江具有唯一性,在已发掘的上山文化遗址中聚落要素最为完备、结构最为清晰、内涵最为丰富。”</p><p class="ql-block">据悉,下汤遗址发现于1984年,面积约3万平方米,保存较完整,累计考古发掘面积2250平方米,揭示了上山文化时期的壕沟、土台、房址、墓地等遗迹现象,初步呈现万年下汤原始村落的图景,是我国万年文化史的重要实证。</p><p class="ql-block">经过多年发掘,考古人员发现,下汤遗址存在内、外两重壕沟,壕沟所环绕的中心台地上发现10多座上山文化时期人工堆筑的土台,多数土台上分布有成组的器物坑。同时,发现房址或建筑遗迹、红烧土广场遗迹、农业加工遗迹等。</p><p class="ql-block">9000年前的规格最大、等级最高墓葬(央广网发 仙居县委宣传部供图)</p><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还发现墓葬多座,其中性质明确的高等级墓葬1座,随葬陶器20余件,为目前上山文化中规格最大、等级最高的墓葬。“我们没有预期会发现这么高规格的墓葬,这一次发现是重要突破,体现出了当时已经存在一定程度的社会不平等。虽然我们还不能够理解背后产生的原因、机制以及分化程度,但是,这将成为重新定义上山文化和上山时代的一个重要补充。”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秦岭说。</p><p class="ql-block">下汤遗址发掘出的陶器(央广网记者 李晓晓 摄)</p><p class="ql-block">“最大发现就是初步揭露了早期农业社会的状况。”北京大学一级教授赵辉告诉记者,新石器时代,中国北方是旱作农业,南方是稻作农业,随着考古工作推进,现在越来越多证据表明,下汤遗址是以稻作农业为基础的,而且是一个重要节点。</p><p class="ql-block">下汤遗址于2022年被纳入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长江中下游早期稻作农业社会形成研究”课题。多年来,下汤遗址提供了世界稻作农业起源的实证样本,发掘出土的碳化稻米和石磨盘、石磨棒等加工石器,还有一定规模的农业加工场,以及最新发现的好川文化时期的水稻田遗迹,共同呈现了长江下游早期稻作农业生产的基本面貌,为中国早期农业社会特别是稻作农业社会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样本。</p><p class="ql-block">专家学者参观下汤遗址(央广网记者 李晓晓 摄)</p><p class="ql-block">作为最早发现的上山文化遗址,目前,下汤遗址已联合嵊州小黄山遗址、义乌桥头遗址、永康湖西遗址、龙游荷花山遗址与上山遗址共同申遗。浙江省文物保护利用协会会长杨建武表示,下汤遗址要在加大考古力度的前提下,加快考古研究。“通过研究来证明我们远古人类是如何生产生活生存的,还原当时的社会形态,更好地为世界文化遗产提供更多宝贵的材料。”</p><p class="ql-block">下汤遗址发现的陶器,有小到3厘米的陶杯,大到46厘米的陶缸(央广网发 应芳露 摄)</p><p class="ql-block">历史是记忆的纽带,串联着古今。下汤遗址发现40周年以来,仙居当地坚持挖掘与保护齐抓,累计清理灰坑400余座,出土器物400余件,并且启动建设下汤遗址公园,目前已高效、平稳完成遗址公园范围内房屋征迁。</p><p class="ql-block">“我们将继续当好守护者、见证者、开拓者,高水平、多角度研究阐释万年下汤所蕴藏的文化宝藏,全力推动下汤遗址申报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加快文旅融合,真正把下汤遗址的文化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底蕴优势、发展优势,打响‘看万年文化、来仙居下汤’品牌。”仙居县委书记崔波表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