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图书馆

振鹭

<p class="ql-block">2025.02.18. 晴 4~12 ℃</p><p class="ql-block">巴金图书馆位于虹口区武进路453号。</p> <p class="ql-block">1923年春天,两个喜欢阅读《新青年》的年轻人来到上海,开始他们的求学生活。他们是巴金(李尧棠)和三哥李尧林,之后兄弟俩相依为命,分开又聚首。1945年冬,在上海,巴金永远送别了三哥。为纪念三哥,他将自己刚刚出生的孩子取名"小林",他还想创办一座"尧林图书馆",将三哥默默无闻奉献的精神散布社会。八十年过去,巴金先生的心愿终得借虹园复修和上海文学馆新建得以实现,命名"巴金图书馆",既是对兄弟二人的纪念,也是我们承继和发扬前辈精神、为读者服务的新起点。</p> <p class="ql-block">巴金图书馆,是为了纪念中国现代文学巨匠巴金先生诞辰120周年而建立的。</p><p class="ql-block">这座位于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453号的历史建筑,原名为扆虹园,建于清末。</p> <p class="ql-block">巴金在上海主要居住地。</p><p class="ql-block">巴金图书馆于2024年11月25日正式向公众开放。</p> <p class="ql-block">巴金图书馆设有五个展厅,每个展厅的主题和内容:</p><p class="ql-block">一厅:展示巴金的文学成就,包括《激流三部曲》等作品的手稿和通信。</p> <p class="ql-block">二厅:展示巴金的编辑成就,特别是他主编和参与编辑的文学杂志。</p> <p class="ql-block">三厅:包括“朋友在此相聚”互动区和“巴金藏外文图书封面展”,展示与好友的交往和生活志趣。</p> <p class="ql-block">四厅:图书阅览室。</p> <p class="ql-block">五厅:数字阅览室和展览空间。展示巴金作品的再传播、与读者的互动以及多功能厅。</p> <p class="ql-block">巴金妻子:萧珊(1918-1972)</p><p class="ql-block">原名陈蕴珍,浙江鄞县人。1936年入爱国女子中学读书,同年结识巴金,后就读昆明西南联大。1944年5月,与巴金结婚。后曾担任《上海文学》《收获》义务编辑,兼事文学翻译。主要译作有:《阿细亚》《初恋》《奇怪的故事》《别尔金小说集》《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说集》(与巴金合译)等。</p> <p class="ql-block">女儿:李小林</p><p class="ql-block">1945年生于重庆。1968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曾任《浙江文艺》编辑,1979年进入《收获》,历任编辑、副主编、主编、社长。2011年起,任巴金故居馆长。</p> <p class="ql-block">儿子:李小棠</p><p class="ql-block">笔名李晓。1950年生于上海。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曾就职于某机关。小说家,著有《小镇上的罗曼史》《继续操练》《天桥》《最后的晚餐》《四十而立》等。小说《继续操练》曾获得1985-1986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p> <p class="ql-block">巴金的朋友圈</p> <p class="ql-block">1964年9月,贺绿丁和巴金</p> <p class="ql-block">巴金图书馆是上海文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巴金先生命名的上海文学馆“馆中馆”和新型文化空间。</p> <p class="ql-block">巴金是中国文学的旗帜,图书馆责可以把他的精神继续发扬光大。</p> <p class="ql-block">图书馆的人流量很大,老洋房是否能经受人流量的考验?……</p> <p class="ql-block">感谢你的到访,关注和点赞!</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avaexts" target="_blank">我们的城市 我们的相册</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al1ues4" target="_blank">上海图书馆馆藏精品馆</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ab33uo1" target="_blank">贞观鉴——大唐历史文化主题展</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64zb7ch" target="_blank">图坦卡蒙的时代——古埃及之一</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