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澳大利亚(之八)--凯恩斯篇(1)

文刀山石

刘岩 2025年1月 <h1></h1><h1>  2025年1月4日~22日,我们夫妇赴澳大利亚旅游18天。澳国内六段飞行,北上南下,东奔西走,领略了悉尼、黄金海岸、布里斯班、凯恩斯、墨尔本、阿德莱德、珀斯等七大城市风光,参观了悉尼歌剧院、大堡礁、乌卢鲁巨石等世界遗产,观赏了袋鼠、鸸鹋、考拉、土狗等独特动物,品尝了袋鼠、大龙虾、鲍鱼等美味。大开眼界,收获颇丰。</h1><h1> 澳大利亚,全称“澳大利亚联邦”,位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面积769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唯一独占整个大陆的国家。澳境内最早的居民是土著人,他们大约在4~6万年前,由东南亚经海路移居。1642年,荷兰人发现澳塔斯马尼亚岛。1770年,英国人在澳东南海岸登陆。1788年,英国流放的第一批犯人抵达悉尼,开始建立殖民地。1901年,澳各殖民地改为州,组成澳大利亚联邦,成为英国自治领。1931年,澳获得内政、外交独立自主权,成为英联邦内的独立国家。1986年,获得完全立法权和司法终审权,成为完全独立的国家。</h1><h1> 澳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农牧业发达。是世界上最大的铝矾土、钻石、铅等生产国和出口国,铁矿石、黄金、煤、铀、氧化铝等产量和出口居世界前列。2023年,中国进口铁矿石的60%以上来自澳大利亚。澳是世界最大的绵羊和羊毛生产国,最大的蔗糖、羊毛和牛肉出口国。</h1><h1> 2023年,全国人口2666万人,GDP1.73万亿美元,人均GDP约6.5万美元,列世界第十位。</h1> <h1>在布里斯班机场看到跑道上的中国飞机,还是有点小激动。中国南方航空开通了广州直飞布里斯班的航班。</h1> <h1>布里斯班~凯恩斯航班</h1> <h1>飞行沿线鸟瞰</h1> <h1>大堡礁。由昆士兰海岸约3000个珊瑚礁组成,从托雷斯海峡的岛屿向南延伸到班达伯格,绵延2300多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系统,也是地球上由生物体组成的最大结构,从太空可以看到。列世界遗产。</h1> <h1>凯恩斯上空鸟瞰大堡礁</h1> <h1>大堡礁大约在2万年前开始形成,当时澳大利亚海岸周围的海平面比现在低约120米。</h1> <h1>凯恩斯。昆士兰州东北部的一座热带城市,以其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冒险活动闻名。</h1> <h1>19世纪,凯恩斯因金矿和铁路发展兴起,后转型为旅游枢纽。现经济支柱以旅游业为核心,辅以农业(甘蔗、芒果)和渔业。</h1> <h1>凯恩斯人口约15万人,多元文化融合,旅游业吸引大量国际游客。</h1> <h1>河湾码头</h1> <h1>库兰达热带雨林。位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凯恩斯市郊的库兰达小镇,属于世界自然遗产“湿热带雨林”的核心区域。以原始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为核心,保护了地球上最古老、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雨林之一。“库兰达”土著语意为“市场”。</h1> <h1>库兰达雨林水陆两栖车旅游。乘坐特制的军用改装两栖车(俗称“水鸭子”),既能驰骋雨林陆地,又能下水穿越溪流或湖泊,一车体验双重冒险。</h1> <h1>与水陆两栖车驾驶员合影</h1> <h1>拥有1.8亿年历史的雨林,生长着巨型蕨类、绞杀榕、伞状树冠层植物等独特物种。</h1> <h1>粗柄象腿蕉。芭蕉科象腿蕉属植物,栽种困难。</h1> <h1>火炬姜。硕大花朵盛开的样子充满热烈和喜庆。</h1> <h1>雨林栖息着濒危的南方食火鸡、树袋鼠、彩虹吸蜜鹦鹉等珍稀动物。</h1> <h1>鳄鱼</h1> <h1>丛林地毯蟒蛇。因外表酷似地毯而得名。主要生活在澳大利亚,出没于草原和林地。以脊椎动物为食,靠缠绕使动物窒息,然后再吞食。</h1> <h1>澳洲野猪</h1> <h1>鸟巢群。看上去内部构造有点复杂。</h1> <h1>小粒咖啡。果实内一般有两粒种子,即“咖啡豆”。原产埃塞俄比亚,现已广泛栽种。经加工后,咖啡味香醇,咖啡因含量较低。</h1> <h1>当地原住民表演吹长木号</h1> <h1>掷标枪</h1> <h1>舞蹈表演</h1> <h1>场下休息</h1> <h1>棕榈湾。凯恩斯著名海滩度假地。</h1> <h1>怪石嶙峋。石头似从海底长出来。</h1> <h1>眺望</h1> <p class="ql-block"><br></p> <h1>戏水</h1> <h1>凯恩斯市区滨海大道沿海步道</h1> <h1>大堡礁公民之门。由土著艺术家布莱恩•·罗宾逊设计,象征着大堡礁的多样性、韧性和生命循环的连续性。凯恩斯属原住民Yirrganydji和Djabugay人的传统领地。</h1> <h1>第一次世界大战阵亡军人纪念碑。碑上记载了阵亡军人的姓名。</h1> <h1>纪念碑。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英雄----M&Z特战突击队。</h1> <p class="ql-block"></p><h1>25磅榴弹炮。口径为87.6毫米,炮重1800千克,长2.4米、宽1.79米,最大射程12250米。它是<span style="color: inherit;">盟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广泛使用的火炮,在英联邦国家中一直服役到上世纪六十年代。</span></h1><p></p> <h1>摩天轮</h1> <h1>大白鹭。鹈形目鹭科鹭属的鸟类。别名: 白鹭鸶、白漂鸟、大白鹤、白鹤鹭、雪客等。其显著特征为颈部独特的“S”形弯曲,身长可达80~104厘米,翼展约131~170厘米,体重700~1500克,平均约1千克,世代长度9.1年。全身羽毛洁白无瑕。分布遍及北美、南美、非洲、欧亚大陆和大洋洲。</h1> <h1>游艇码头</h1> <h1>休闲。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共存。</h1> <h1>滨海大道夜市</h1> <h1>水上乐园</h1> <h1>夜色中的纪念碑</h1> <p class="ql-block"></p><h1>125毫米瓦瓦塞尔(VAVASSEUR)海岸防御炮。1887年英国制造,后膛装填炮弹,口径为125毫米,重3吨,最大射程约为8千米。1889年5月,昆士兰殖民政府将这门炮提供给凯恩斯海军旅。当时,昆士兰的每个沿海城镇都有自己的海军旅,以防御可能遭到俄罗斯军队的攻击。</h1><p></p> <h1>“奉献”纪念碑。献给1956年奥运会火炬接力活动澳大利亚起始主办城市----凯恩斯市。1956年11月2日,在希腊奥林匹亚的赫拉神庙的地面上,火焰被一位高级祭司点燃。火炬传至雅典后,由飞机运往澳大利亚达尔文,再飞抵凯恩斯。11月9日,火炬提交给凯恩斯市长,市长把它交给了一位希腊父母的澳大利亚人康维维斯。他开始了澳大利亚第一个1.6千米的火炬接力活动。纪念碑记载了这次活动,还绘制了当时使用的实际尺寸火炬图案。</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