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德国四季》随记

寒门布衣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阅读完的第一本书《德国四季》。作者梁东方,文学硕士,爱好骑自行车旅行。不惑之年去德国留学实习一年,恰好经历了在德国的四季,有感而发,遂成此书。</p> <p class="ql-block">  作者到德国后不久在跳蚤市场购得一辆自行车。在随后一年中,无论是在夏天的萨尔布吕肯,还是在秋天的莱比锡,或者冬天的乌格德堡,抑或春天的汉堡,这辆自行车一直伴随作者闲暇时光骑行漫游在德国的乡间田野,甚至骑行到达法国的边境小镇和乡村田埂。</p><p class="ql-block"> 德国鼓励自行车出行,不仅在城市的道路建设上规划了自行车专用道,且允许个人带自行车乘坐火车、城市轻轨、地铁,这给骑行爱好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为最大限度地保障骑行的安全,德国对于骑行的要求又是非常严格的。作者不由得感叹道:“现在我们为汽车修建了大量的高速公路,自驾游成为人们度假的一种时髦的方式,哪怕去忍受长时间的拥堵人们也在所不惜。曾经号称自行车王国的地方,已经很少考虑在城市道路中给自行车规划出一条窄路以方便它们的通行……”。没有经历,就无法比较,而他人即是自我的一面镜子,通过比较才能更好的认清自己,才能看到自己国家城市建设的不足之处。</p><p class="ql-block"> 作者把这一年中的所行、所见、所思写成了这本四百多页的书。书中叙述多为作者闲暇的骑行经历,由途中所见继而引起的思考。作者对德国的自然环境尤其赞不绝口,“这些年里,初到德国的国人,往往并不是被人家高科技的东西所吸引,而多是被人家保护得非常好的大自然所陶醉:清新的空气、朵朵的白云、高大的森林、清澈的河流、见人不躲不惧的天鹅、会追着人要食儿的鸟儿,无一不是早就远离了我们日常生活经验的最美好的东西。”在经历了德国的一年四季后,作者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德国的环境,对于中国人来说不啻是唐诗宋词。到唐诗宋词里徜徉了一圈,这是一个中国人到德国最基本的同时往往也是最大的收获。”</p><p class="ql-block"> 虽说近年来很少阅读这样厚的作品,但阅读此书无疑是跟随作者骑行的视野卧游了一番未曾见过的风景。所到之处并非全是旅游胜地,更多的是乡间田野,森林湖畔。读罢不由感慨作者的幸运,通过骑行了解德国的经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历,作者不啻是看到了德国人对自然的态度,更是成为了一次审视自我生存环境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乙巳正月,靡靡细雨中,余等一行四人坐车在浙江余杭境内漫游。在杭居住的同车王老师对这几年杭州公路两旁的绿化和整洁干净赞不绝口,引发大家同感。犹记得那年作为研修生去日本学习,坐车从广岛机场开往公司的路上,目光不由自主被公路两旁修剪精致的树木和点缀着观赏石的整洁草坪吸引,路旁悠闲漫步的白鹭给人自然和谐的印象。公路两旁如同公园,是入境日本留下的第一感觉。其时也是因为比较而得出的结论。今日所见杭州郊外公路两旁的绿化和整洁程度已经完全不亚于当年在日看到的情景。</p><p class="ql-block"> 我们虽未生活在唐诗宋词的江南意境里,唯愿从今生活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