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走进江南名士第一巷的常州青果巷,誉称:一条青果巷,半部常州史。因为这里是常州历史的活化石。也有人说,站在青果巷,一眼看千年。</b></p> <p class="ql-block"><b>那么谁是常州历史的奠基人呢?纵观常州历史,孕育于史前,肇始于春秋,融合于齐梁,转承于隋唐,风雅于宋元,兴盛于明清,转型于近代。3200年文字记载史和2500年建邑史,始终有一个人或隐或现地影响着这座城市。若追溯其源,请到位于常州市延陵西路81号的季子文化中心,参观这里的展陈,即可求得完整的答案。</b></p> <p class="ql-block"><b>季札(前576~前484年),姬姓,名札,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文艺评论家。吴王寿梦第四子,始封延陵,再封州来,又称季札、季子、吴季子、延陵季子、延州来季子、延州来、公子札。身处诸侯争霸、百家争鸣的时代,他三让王位,开邑躬耕,观乐议政,挂剑留徐,对孔子以及儒家思想有“启圣”之功,尽显德厚天下、仁心慕义、知礼守信、闳博谦逊的江南名士风范。作为古延陵地区(今常州及周边地区)的人文始祖,他的思想是江南文脉之源和吴文化之根,也是中国思想史、文化史乃至文明史的重要遗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季札生平大事记</b></p> <p class="ql-block"><b>季子文化中心于2025年1月26日开馆后,内容极为丰富,文字与实物、历史与现实、故事与科技相结合的展陈的方式,吸引我一次又一次参观,深受教育。季子生平展厅,由长风·先哲、高风·先贤和遗风·先祖三大篇章构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延陵君子,人文始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长风·先哲篇</b><b style="font-size:20px;">,</b><b>向观众展示了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先哲季札的历史地位与贡献。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以北纬30度为轴线的地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从东方到西方出现了古中国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希腊文明,孕育了一批思想文化先哲,造就了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古老的东方大地上,管仲、季札、老聃、孔丘、孙武、墨翟、孟轲、庄周、荀况等诸子百家先后登上历史舞台,他们对天人关系、生命哲学、道德伦理、文学艺术等重要话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求,为人类文明史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和文化遗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轴心时代 先哲季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高风·先贤篇,</b><b>叙述了吴国700年兴衰历程和季子的生平大事。季札身处春秋的激荡时代,他的一生充满传奇,景行彪炳史册。“史家之绝境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总共记述30篇“世家”,《吴太伯世家》位列第一,记述了吴国从太伯奔吴至夫差亡国的兴衰史,全文4400多字,有关季子的篇幅超过三分之一。他以君子之风、名士之范,垂范立德、立功、立言的价值导向,努力尝试对礼崩乐坏的救赎,为孔夫子推崇、太史公盛赞和后世人敬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句吴兴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封邑延陵</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常州地名沿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三让王位】</b><b>季札是吴王寿梦的第四个儿子,吴王以季子最有德行,公元前561年,吴王寿梦病重,想把王位传给小儿子季札,三位兄长也认为季札的德行才干,最足以继承王位,所以都争相拥戴他即位。但季札谦让不肯,于是寿梦只好传位给长子诸樊,但留下遗命“兄终弟及,依次相传”,为的是王位能传到季札手上。</b></p><p class="ql-block"><b>公元前527年,吴王馀昧去世,按照约定由季札继位,但季札依然千般辞让并连夜离开。于是,馀昧之子僚成了新一代吴王。</b></p><p class="ql-block"><b>公元前515年,公子光命专诸刺杀吴王僚,并假意让位季札,季札拒绝后,回到自己的封地延陵,终生未入吴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三让王位示意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躬耕吴下里】</b><b>公元前547年,受封延陵后,季子躬耕于“芙蓉湖西马鞍山下”吴下里(今属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相传其治所在吴下里南春申古城(今郑陆镇翟家湾村)。公元前515年,阖闾称王,季札“去之延陵,终身不入吴”。 公元前484年,季子终老于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出使中原】</b><b>作为吴国使者,季札曾两次奉命出使中原。公元前544年,吴王馀昧新立,季札肩负着“通嗣君”的使命出使鲁、齐、郑、卫、晋等国。公元前515年,季札再次出使中原诸国。他的言行举止行为不仅让中原诸国对吴国有了新的认识,展示了吴国的文化与形象,还加强了与各国的交流,促进了华夏文化向江南地区的传播,有利于民族融合和文化认同,被学者称为“周(朝)末第一文化大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出使路线</b></p> <p class="ql-block"><b>【挂剑留徐】季札出使中原诸国时,途经徐国,徐君对季札的佩剑十分喜欢,但没好意思开口。聪慧的季子看出了徐的君心思,但因使命在身,无法解赠宝剑,但心里已经许诺,出便回来一定将宝剑赠送给徐君。但等季札出使归来时,徐君已经去世,季札只好将宝剑挂在徐王墓前的树上,兑现心中的诺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大义救陈】</b><b>公元前485年,楚国出兵攻打陈国,陈国本身弱小,只好求救于吴国。季札不顾年老体弱,毅然前往救陈。经过长途跋涉,季札来到楚营,奉劝楚将子期不要开战。季札说:“二君不务德,而力争诸侯,民何罪焉?我请退,以子为名,务德而安民”。子期认为季札的话有道理,并且仰慕季札高尚的人格魅力,因纪决定撤兵。季札“务德而安民”的民本思想,比孟子“民为贵、君为轻”的思想还早200多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孔子观礼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遗风·先祖篇</b><b style="font-size:20px;">,</b><b>介绍了季札的德行与思想对华夏尤其是古延陵地区(以常州为核心的周边区城)的深远影响。两千多年来,季札的事迹代代相传,影响深远,留下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岁月悠长,风徽千载,遗址遗迹丰富多样、分布广泛;德厚天下,流风余韵,文化研究日渐繁荣、成果丰硕。从历史的长河看,季札开启了常州文化之源,塑造了常州人文特质,铸就了常州城市品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德泽四海 】</b><b> 人间不记吴王事,江上今存季子宫。季札的思想、德行和风范影响着—代叉一代人,风范遗世,流播华夏,物质支化遗产和非物质支化遗产遍布江淮和中原大地。后世为缅怀其丰功伟绩,追思其高尚品德,建造了很多庙、祠、台、坊、亭以及公园、广场等纪念场所,相关史书方志、诗文吟诵乃至砖石画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风化五湖 】</b><b> 幡然不惮延陵去,季子清风百世存。历史上,从官方民间组织开展一系列祭祀纪念活动,逐渐形成了庙会、集场、坐夜等乡风民俗,承载着地方文化的历史记忆和传统智慧,也是当地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b></p> <p class="ql-block"><b>【文化研究 】 开展季子文化研究,是传承与弘扬季子思想的主要抓手,也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本世纪以来,江苏各地先后成立了一批研究机构,推出了一批研究戍果,建设了系列传播阵地,研究队伍也日益壮大,促进了地方文化研究的繁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塑造人文特质】</b><b> 常州是中国古代长江下游唯一一个跨江而治、连通长江与太湖的城市。“江湖汇秀”的地理特征,造就了常州地域鲜明的人文特质,耕读传家学诗礼,崇文重教育英才;仁义诚信尚文学,经世担当献热血;吟咏立说成大观,儒雅风流东南冠;诗礼兴族明道理,谦慎求真报家国;外柔内刚顺和安,睿智灵动血性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江山代有人才出 】</b><b> 展现出务实创新,救国图强,引领新质发展,道德为上,学习为本,创新为要,民生为先等方面的常州人特质,在历史上不断开创新局面,创造新伟业,现正奋斗在万亿之城再出发的道路上。</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