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莒洋村,位于福建省尤溪县台溪乡的西北部,旧属二十五都,毗邻城南园,距县城15公里,离乡镇所在地仅2公里,与尤溪动车站约18公里,交通便利。</p> <p class="ql-block"> 村里下辖有莒洋、小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人口约1127人,全村土地面积约9600亩,其中耕地面积约560亩,毛竹面积约1400亩,油茶面积约1500亩,用材林约6000亩,全村森林覆盖率达到82%。</p> <p class="ql-block"> 村部所在地海拔310米,最高山峰狮腾山,海拔达到610米,是周边群众敬仰的佛教胜地,2015年,莒洋是省级"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村。</p> <p class="ql-block"> 莒洋村有周、陈姓氏人家久居于此,和睦共处。</p><p class="ql-block"> 据《莒洋周氏族谱》记载,元朝惠宗三十年(公元1341年),周氏始祖周万一从尤邑十八都(今溪尾)大宁,土名曰“覩坪”,一路徒徏至莒洋。因先父是进士,其山场一片在莒洋需管理,故而迁居于此,一直繁衍至今。</p><p class="ql-block"> 现莒洋周氏族姓已发展300余人,其中大中专以上学历已达20多人,正科、副处级以上干部2人。</p> <p class="ql-block"> 据《奎峰文华公宗谱》史料称,莒洋陈氏陈元开于明朝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从尤邑汤川奎峰(今汤三)开基莒洋厝仔(今二祖祠),搭草屋暂居,以放鸭为生,后娶周家女儿为妻,夫妻两靠辛勤劳作,攒下一笔财富,并在村里开山造田,扩大基业。</p><p class="ql-block"> 直至明朝天顺年间,由其孙陈则荣、陈进庄、陈进富三人择地兴建祖祠,俗称“大厝”,坐丑兼癸,呈虎形,现以大厝为一祖,厝仔为二祖。大厝右砂过案,左水朝堂,正前方有一座山形似"猪首”,象征着子孙衣食富足,乃发祥之地。</p> <p class="ql-block"> 陈氏迄今为止,已繁衍1000多人(包括外迁),其中大中专以上学历的近百人,科级、副处级别以上共5人。</p> <p class="ql-block"> 莒洋村所在地路段一拐弯处,山坡上一座新亭子赫然耸立。这是一座村民自发筹建的亭子,当地人称之为“喜雨亭”,亭里安放着曾被丢弃山野的北宋《龙堂记(尤溪县莒洋潭新作龙祠记)》和南宋《南剑洲尤溪县利泽庙记》两块石碑。碑文里记录着当时“求雨”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相传,唐朝末年,莒洋就有人居住于此,每逢旱季,百姓都认为这是天意,后得风水先生指点,当天土地干旱时,族长便会组织民众,备上祭品到龙潭祷告,整个仪式由法师与道士行法并将祭文扔至潭中,然后从潭中盛水,将盛来的水泼至两块石碑进行礼节性洗礼,以诉告上天,求以施雨。</p><p class="ql-block"> 这种求雨习俗一直延至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p> <p class="ql-block"> 眼下,一千年前的“龙宅”莒洋潭和“龙祠”利泽庙遗址被公路分成两半。从略微模糊的碑文里,依稀想象当年的严重旱情,而民众“喜雨”的心情溢于言表。从这两块碑文里,还可以读到此地当年的地理状况和风土民情。</p> <p class="ql-block"> 前些年,新亭竣工。这两块久远的碑记,也引起了有识之士的好奇与重视。“利泽庙石碑亭”是由福建省佛教协会副会长、福州雪峰寺方丈广霖法师题写。</p><p class="ql-block"> 新立的亭子旁,有原福建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立雪书院院长游嘉瑞题写了“北宋利泽庙遗址”并作碑记。游嘉瑞的碑记中,清晰地记录了利泽庙的变迁历史;宋绍圣三年兴建龙堂,宋乾道九年重修利泽庙,清光绪辛亥重建利泽庙,公元1963年筑路而拆,公元2017年兴建遗址。</p> <p class="ql-block"> 六年前,在外地工作的尤溪人傅树华发现这两块丢弃山野的碑记。他拍下照片后专门找人查证。后来,他从日本东京国家图书馆找到明代《尤溪县志》藏书,把《尤溪县志》复制回来,并把有关利泽庙的记载整理出来。</p> <p class="ql-block"> 这个事情传播开来后,当地不少热心人参与保护宋代石碑并出资建亭。石碑所在地的莒洋村党支部书记陈由健对此很上心。</p><p class="ql-block"> 据村党支部陈书记介绍说,当地人看到这两块传说中的“皇帝赐的碑”,都希望保护下来,给村庄留个文脉,也给当地人留下乡愁。</p><p class="ql-block"> 随后,当地乡贤和周边几个村的村民也纷纷慷慨解囊,促成了给石碑盖亭子保护起来的好事。</p><p class="ql-block"> 游嘉瑞欣然为《北宋利泽庙遗址》题刻并作记。他认为这两块宋代碑记有重大的历史文化意义,是乡土文化、乡愁情怀、寺庙文化的一部分,极有可能成为尤溪县台溪乡的另一张名片。</p> <p class="ql-block"> 近年来,福建民间公益事业蓬勃发展,福州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甘满堂教授表示,尤溪是朱熹的故乡,这里的乡贤“识货”,村民传统文化意识渐强,保护文物和历史的热情日益高涨......</p> <p class="ql-block"> 如今,莒洋村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村容村貌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全村拥有4.8公里水泥道路硬化,实现3.8公里路灯亮化,狮腾山利泽璞真园、水尾公园、聚美小区、活动中心等项目相继推动建设并落成,形成一道靓丽风景线,让村里的人老有所乐,尽享安闲。</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张世栓,笔名栓子,美篇昵称新书社,福建省三明市作协会员。</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