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之行(十二)奥克兰战争纪念馆

心荷

&nbsp; &nbsp; &nbsp; 近期刚关注我的美友们可能会觉得奇怪,我的斐济系列游记写到第八篇,怎么又开始写新西兰的游记,而且是从第十二篇开始?因为我从2024年12月初开始,我已经陆续写了十一篇关于新西兰的游记了,有兴趣的美友可以进入我的专栏浏览。<div><div>&nbsp; &nbsp; &nbsp; 2024年11月29日,我和三位女友离开斐济,又回到了新西兰的奥克兰,在这里待了三天。从今天开始,我再续写三篇关于新西兰的游记。</div></div> &nbsp; &nbsp; &nbsp; 第一次到新西兰第一大城市奥克兰,是2024年11月11日。在和朋友们完成了北岛两日游,南岛自驾九日游,斐济七日游之后,18天后我们再次回到奥克兰,这一次一切都显得驾轻就熟。我们住在天空塔附近的一家公寓式酒店,在这里再住两天,将于12月1日晚经杭州返回西安。我们住的酒店对面就有一家西安食府,想到马上就回西安了,就换个口味,在大众点评上搜到一家粤菜馆,犒劳了一下好多天没好好吃过中餐的自己。然后我们就开启了购物模式,去附近一家大超市,买回国的伴手礼。 &nbsp; &nbsp; &nbsp; &nbsp; 超市旁边的维多利亚公园里,参天大树,宽阔的草坪让人赏心悦目。 &nbsp; &nbsp; &nbsp; &nbsp; 11月30日,我们参观了奥克兰最著名的博物馆——奥克兰战争纪念馆。天公不作美,下起了淅淅沥沥的雨,好在我们的参观在室内,倒也不受天气影响。 &nbsp; &nbsp; &nbsp; &nbsp; 新古典主义风格的战争纪念馆座落在一座休眠的火山遗迹上,周围是大片的公园绿地。 &nbsp; &nbsp; &nbsp; &nbsp;这座新西兰最大的博物馆对本国人是免费的,而我们需要购票。我们提前在携程上买好了票,在博物馆的前台出示一下二维码,再换成纸票就可以进入了。<div>&nbsp; &nbsp; &nbsp; &nbsp;由于博物馆很大,为了提升参观体验,我们还预定了当天上午十一点的中文导览服务。参加中文导览的只有我们四个人,讲解员是一位来自山西的中年华人女性,有了她认真负责的讲解,我们参观的效率大大提高了。</div> &nbsp; &nbsp; &nbsp; &nbsp;这个博物馆叫战争纪念馆,其实不仅仅有关于战争的展区,还有毛利人文化展览区、太平洋文化展区、新西兰自然历史展区等。 我们先从毛利人文化展区开始参观。 &nbsp; &nbsp; &nbsp; 毛利人属蒙古人种和黑人种的混合,可能与台湾原住民有血脉关系。他们最早可溯源到公元三世纪,曾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生活,后迁徙到波利尼西亚群岛,以塔西提岛为中心聚居。<br>&nbsp; &nbsp; &nbsp; 公元十世纪初期,部分毛利人开始南迁至新西兰,截至 1350 年,陆续有毛利人渡海南迁,因船只登岸地点不同,在新西兰定居并形成了七个部落。<br>&nbsp; &nbsp; &nbsp; 1642 年,荷兰航海家塔斯曼来到新西兰西岸,因误会与毛利人发生冲突。1769 年,英国航海家库克通过献上礼物与毛利人建立友好关系,此后英国捕鲸人、传教士、商人等陆续来到新西兰,与毛利人展开贸易、通婚等交流。1840 年,54 个毛利首领与英国签订《怀唐伊条约》,新西兰沦为英国殖民地,但毛利人并未得到应有的权利保障,随后爆发了长达十余年的毛利战争。<div>&nbsp; &nbsp; &nbsp; 如今,毛利人约占新西兰总人口的17%,虽然他们的政治地位有了较大提升,但他们还在不断的抗争,以争取更大的权益。我们在新西兰北岛的旅行中,就遇到了毛利人组织游行,造成高速路长时间拥堵的情况。</div> &nbsp; &nbsp; &nbsp; &nbsp;早期毛利人的村寨一般建在海边高高的山岗上,用栅栏层层围护。 &nbsp; &nbsp; &nbsp; &nbsp;毛利人文化展区一艘巨大的战船非常引人注目,虽然是复制品,已经让我们见识了毛利人不同凡响的造船技术。这艘船长达25米,宽4米,可以承载超过100人。 &nbsp; &nbsp; &nbsp; &nbsp;战船建于1836年左右,巨大的船头展现了毛利人精湛的雕刻技艺,也可以看出毛利人强大的航海能力。&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高高翘起的船尾,雕刻着精细的海浪花纹,还有奇特的人物造型。 &nbsp; &nbsp; &nbsp; &nbsp; 船尾的人物形象令人印象深刻。 &nbsp; &nbsp; &nbsp; &nbsp; 这种简易的帆船是太平洋上最重要的交通工具,让岛上的人们在辽阔的海洋上找到了最适合他们的生存方式。 &nbsp; &nbsp; &nbsp; &nbsp; 各种各样的船桨。 &nbsp; &nbsp; &nbsp; 这是毛利人聚集的会堂模型,毛利人在会堂举行集会、庆典等活动。建筑上的雕刻精细,极富毛利特色。 &nbsp; &nbsp; &nbsp; &nbsp;在会堂模型旁边,有一座毛利人目前还使用的真会堂,里面空间宽敞,装饰精美,游客可以脱鞋进入参观,但内部禁止拍照。 &nbsp; &nbsp; &nbsp; &nbsp; 这是一位19世纪的毛利部落首领留下的照片,他的脸上布满了毛利人特有的纹饰,挂着象征祖先精神的人形吊坠。 &nbsp; &nbsp; &nbsp; 这是毛利人的门楣,一般被放置在重要建筑的入口处,上面雕刻着毛利人的祖先和神灵,他们相信,这些祖先和神灵会护佑建筑物里的人们。 &nbsp; &nbsp; &nbsp; &nbsp;这是波利尼西亚群岛东部的努库奥维岛上人们信奉的女神卡维,岛上的人们相信,在男人们出海的时候,这位卡维女神会护佑他们的安全。 &nbsp; &nbsp; &nbsp; &nbsp; 毛利人的各种玉挂件,也是他们信奉的神灵的化身。 &nbsp; &nbsp; &nbsp; &nbsp;各种造型的毛利人图腾柱被用于纪念祖先、神灵或重大事件,这些图腾柱上的雕刻元素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是毛利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nbsp; &nbsp; &nbsp; &nbsp; 这些巨大的木雕作品花纹精细,造型夸张,让人过目不忘。 &nbsp; &nbsp; &nbsp; 毛利人物雕塑特别注重嘴部的造型,特别是舌头,这个人物还有两根舌头。为什么他们如此重视舌头的雕刻?因为毛利人最初没有文字,他们的历史只有靠口口相传,那么舌头在他们历史文化的传承中就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nbsp; &nbsp; &nbsp; &nbsp;这是毛利人形象的玩偶,卷曲的头发,复杂的纹身,动物牙齿做成的项链,植物做的草裙,还扛着毛利人特有的工具。 &nbsp; &nbsp; &nbsp; &nbsp;除了毛利人文化展区,纪念馆里还有太平洋文化展区,展示了来自斐济、萨摩亚、汤加等太平洋岛国的工艺品、服饰、乐器及日常用品等,介绍了太平洋岛国丰富的航海历史和技术,以及各岛国的传统仪式、舞蹈和节庆活动,展品有各岛国的传统编织技艺品、传统乐器等。 &nbsp; &nbsp; &nbsp; &nbsp; 用鲨鱼牙齿做成的项链,这是太平洋岛国有地位的酋长们佩戴的饰品。之前我们在斐济楠迪文化村看到过一位创造了吃人最多的吉尼斯纪录的酋长留下的照片,他的脖子上就戴着这样的项链。 &nbsp; &nbsp; &nbsp; &nbsp; 岛国女性穿的胸衣,用椰子壳做主体轮廓,用贝壳加以装饰。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用于捕猎鸟类的工具。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植物纤维制作的上衣,以及装饰了珍珠的草裙。 &nbsp; &nbsp; &nbsp; &nbsp; 据讲解员介绍,这样一捆绳子是太平洋岛国上女性丰厚的嫁妆。对于以海洋为生的人们来说,结实美观的绳子非常重要,是制作捕猎工具最重要的材料。 &nbsp; &nbsp; &nbsp; &nbsp;这是太平洋地区的木质屏风,屏风的造型似乎已经受到了西方传教士的影响。 &nbsp; &nbsp; &nbsp; &nbsp; 从二楼可以看到纪念馆入口的大堂,高大的希腊式立柱营造出庄重而又大气的氛围。 &nbsp; &nbsp; &nbsp; &nbsp;参观了毛利人文化展区和太平洋文化展品,接下来我们参观新西兰自然历史展区,这个展区涵盖地质与生态、动植物标本、恐龙化石等内容。通过互动模型和多媒体展示,呈现新西兰独特的地质构造、火山活动、地震带以及岛屿形成过程,收藏了大量新西兰本土动植物标本,还展示了一些来自新西兰及南半球地区的重要恐龙化石。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高大的恐龙骨骼化石。 &nbsp; &nbsp; &nbsp; &nbsp; 这是新西兰特有的鹦鹉品种,叫鸮鹦鹉,是一种不会飞的鹦鹉,是濒危物种。 &nbsp; &nbsp; &nbsp; 几维鸟也是新西兰特有的鸟类,也是新西兰的国鸟和象征,这种鸟没有翅膀和尾羽,退化的翅膀被羽毛所覆盖,无法飞行,虽然不会飞,却腿脚强健,善于行走和奔跑,时速可达 16 公里。几维鸟如今也濒临灭绝的境地。<br><br> &nbsp; &nbsp; &nbsp; &nbsp;这种巨型鸟是已经灭绝的食草性鸟类——恐鸟,也是新西兰特有的物种。 &nbsp; &nbsp; &nbsp; &nbsp; 纪念馆的南中庭插入了一个巨大的碗状空间,这种独特的形式在视觉上极具吸引力,碗状的空间下是纪念馆的核心区域。当天中午,这里有一场毛利人表演,但跟我们预约的中文导览时间冲突了,只能遗憾地错过了。 &nbsp; &nbsp; &nbsp; &nbsp; 奥克兰战争纪念馆很大,藏品非常丰富,共有三层,我们参观完地面层和一层,已经是中午了,大家肚子也饿了。&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我们在纪念馆地面层的餐厅点了一份披萨,每人点了一杯咖啡,简单地解决了午餐。 &nbsp; &nbsp; &nbsp; &nbsp;午餐后,我们继续参观,这次参观的是名副其实的战争纪念馆了。 &nbsp; &nbsp; &nbsp; &nbsp;这是中文版的2楼“战争与纪念”展区的布局图。 &nbsp; &nbsp; &nbsp; &nbsp;展区详细展示了新西兰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参与情况,包括战场经历、军事策略、士兵生活等,通过文物、照片、个人物品以及各时期的军装、武器和装备等,缅怀在战争中牺牲的军人。此外,还介绍了新西兰在后续冲突和国际维和行动中的角色。 &nbsp; &nbsp; &nbsp; &nbsp; 这幅巨大的世界地图悬挂在醒目的位置,新西兰在图中右下角不太显眼的角落里,而新西兰军人的足迹却几乎遍及地球上的各大洲,亚洲、欧洲、非洲、美洲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二楼中庭顶部的彩色玻璃图案及周围各种各样的徽章。 &nbsp; &nbsp; &nbsp; &nbsp;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次全球性的冲突,它改变了数百万人的生活,也包括新西兰人,这种影响至今仍在延续。 新西兰在两次大战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因此他们从1925年就开始建造战争纪念馆,纪念那些在为国捐躯的英灵。 &nbsp; &nbsp; &nbsp; &nbsp; 新西兰虽然远离欧洲,却因为宗主国英国的影响,有超过十万人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展区,按照年份顺序,分别展示了从1914至1918年新西兰军队在一战中的参战情况。 &nbsp; &nbsp; &nbsp; 在一战展区参观,最让人动容的,还是那些参与一战的新西兰人给家人写的书信。他们远离本土,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是对家人的爱给了他们无穷的力量!那些朴实而又真挚的文字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他们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个个冷冰冰的数字! &nbsp; &nbsp; &nbsp; &nbsp;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新西兰又先后派出了14万军人参战, 新西兰军队在二战中的表现可圈可点,他们在欧洲战场、北非战场和太平洋战场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超过1万军人在二战中阵亡。 &nbsp; &nbsp; &nbsp; &nbsp;这架Mark XVI喷火战斗机订购于1944年,1945年8月建造完成,而这时二战已经结束,所以这架飞机可以完好地展示在这里。<div>&nbsp; &nbsp; &nbsp; &nbsp;二战期间,英国皇家空军中有大量的新西兰军人。1941年,皇家空军的六个中队完全由新西兰人组成,三个在战斗机司令部,两个在海岸司令部,一个在轰炸机司令部。新西兰军人表现神勇,他们参与了不列颠空战,承担了欧洲战场战略轰炸和护航任务及其他空战,科林・福克兰・格雷等王牌飞行员都是新西兰人。</div> &nbsp; &nbsp; &nbsp; &nbsp;这是飞机的核心部件发动机,游客只要把手掌贴在图上那个手的位置,发动机就启动了。 &nbsp; &nbsp; &nbsp; &nbsp;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几位巨头。 &nbsp; &nbsp; &nbsp; &nbsp; 今天,新西兰的维和部队也出现在世界多地。 &nbsp; &nbsp; &nbsp; &nbsp; 每一扇窗户上的彩色玻璃上都描绘出战争有关的场景。 &nbsp; &nbsp; &nbsp; &nbsp;除了一战和二战中牺牲的军人得到隆重纪念,在新西兰历次战争中为国捐躯的人们名字都刻在纪念馆的墙上。这里纪念的是1845年至1872年新西兰战争(也叫毛利战争)中那些付出生命的人们。 &nbsp; &nbsp; &nbsp; &nbsp; 墙上按照字母顺序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名字,他们曾经都是鲜活的生命,而今变成一串串字符。为新西兰捐躯的人们,都值得被这个国家永远铭记。 &nbsp; &nbsp; &nbsp; &nbsp; 这是二楼一处用深色的花岗岩雕刻而成的战争纪念台,上面装饰了花环,悬挂着英联邦旗帜、新西兰国旗等旗帜,庄严又肃穆,让人不由得肃然起敬。 &nbsp; &nbsp; &nbsp; &nbsp;这一层还有一个开放的图书馆,陈列着大量跟新西兰有关的战争资料,也配备了电脑,游客可以在这里查阅纸质和电子版的资料,沉浸式了解战争的历史。 &nbsp; &nbsp; &nbsp; &nbsp;在图书馆的墙上,还展示了澳新军团中其他族裔的新西兰人参战的情况。我特别关注了华裔参战的情况,有在战争中阵亡的华裔军人,也有幸存的华裔。华裔虽然是少数族裔,但在冲击全球的两次战争中,他们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nbsp; &nbsp; &nbsp; 参观完二楼的战争纪念馆,我们在这个博物馆已经停留了近五个小时,不仅了解了毛利人和太平洋岛国独特的文化,也了解了新西兰这个国家的自然历史,更看到了新西兰人对战争中逝去的人们深深的缅怀。 &nbsp; &nbsp; &nbsp; &nbsp;告别这个纪念馆之前,再逛一下纪念品店,各种精美的纪念品琳琅满目,巨大的卡瓦酒容器放在最醒目的位置。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离开了奥克兰战争纪念馆,外面的雨停了,但天空还是阴云密布。远处的草坪上,一些专业的球员在训练橄榄球,这可是新西兰最引以为豪的体育项目,新西兰的橄榄球队近年来在国际上多次取得过傲人的成绩。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我们准备前往距离战争纪念馆几百米之遥的奥克兰冬季花园,那里因品种繁多的鲜花出名,我们这些热爱花花的女人当然不能错过。&nbsp;<div>&nbsp; &nbsp; &nbsp; &nbsp; &nbsp;谢谢赏读!</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