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进城考试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 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速,县城学校需要招聘大量的公办教师,这些教师都是从乡下学校通过统一考试调进的。前几年主要是考教育学和心理学,所以很多乡村学校的教师都购买了大量的考试资料,拼命地刷题,一有空就是抢记教育学和心理学,还有的干脆报名参加进城考试培训办,接受专业培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 说实话,到县城学校教书,是很多农村教师的第一选择。我也曾经参加过一次进城考试,但没有录取。那时考的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绝大多数是靠死记硬背,我记忆不行,年龄也大了,所以后来也就放弃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 我很佩服一些老师,一考就中。但也有的老师考了好几次也没考上,只好继续待在乡下当老师。我当了学校校长后,也积极支持年轻教师进城考试,毕竟县城比农村还是有很多优势的。当时的政策规定“特岗教师”只要服务期满了三年就可以报考,其他方面也没有过多要求,报考条件相对宽松,只要学校同意了都可以报考。就这样我学校每年都有老师参加进城考试,而且每年都有考中的。能考进县城当老师,能在更为广阔的天地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也是值得肯定的,我为他们感到骄傲,也为他们祝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 可是后来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一些刚分配到农村学校教书的教师,想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进城考试”,把农村学校当成一个跳板。我曾经遇到过一位老师,分配到学校的第一天,她就问我,她能不能参加进城考试。我非常惊讶,心想:人还没来就想着走,这怎么能好好工作呀。我回答她说:“你要三年后才能考,现在不急,先安心工作。”她说:“那太好了,三年后我正好转正,然后正好考进城。”说完,满脸的自信和得意。我无言以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 这位老师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后来的日子里,这位老师一边教书,一边备考。办公桌上除了课本教案,还有一本教育学和心理学考试大纲。“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教师参加进城考试无可厚非,但是为了进城而耽误现在的工作,实在不应该。于是,在教师大会上,我多次含蓄委婉地提醒这些年轻老师,不要为了进城而丢下农村孩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 说归说,做归做。其实我也想不出更好的理由和办法来留住这些年轻老师。这几年,我学校也有老师陆续考进了县城,考进县城的这些老师,大多数是工作表现突出,教学成绩优异的,而且做人做事都得到过大家的肯定和认可,她们都是一边教书,一边备考,通过不懈的努力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我为他们点赞。但今年备考的这位年轻女老师各方面表现都不如人意,我也多次提醒过这位老师,一定要认真教书,不要因为别的事而影响工作,但劝说效果不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这位老师参加工作后的第三年。这一年的期末,县教育局举行了教学质量监测,正好抽到了这位老师所教的科目。考试结果很快出来了,我一看结果,这位老师教的科目平均分排名全乡倒数第一。然而,那一年的暑假,这位老师服务期刚满,正好可以参加进城考试,结果她报名了,也如愿进城了。当时,我很生气,但又不知道从何说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 下个学期一开学,我就和行政商量,一定要在《学校教师进城考试方案》里加一条:凡是在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中,排名倒数三位的,一律不得参加当年的进城考试。我不知道这样做是不是合理,但至少能给我的学生一点安慰吧!</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