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武功县棉织厂的起起伏伏</p><p class="ql-block"> 原创/踏雪闻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久远而朦胧的旧时光深处,我们每个人有一段记忆,她如同被精心雕琢的宝石,闪烁着温暖又柔和的光芒。那是一片被岁月温柔以待的天地,藏着我们心中最纯粹,最美好的情感……</p><p class="ql-block"> ——题记</p> <p class="ql-block">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是许多地方针织厂蓬勃发展的黄金旺盛时期,而陕西省武功县棉织厂,也是其中经济腾飞发展工厂之一。</p><p class="ql-block">那时,国家大力推动工业化进程,各地纷纷兴办工厂。武功县棉织厂,也是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应运而生 。工厂建立初期,从简单的针织品加工起步,主要生产手绢,毛巾,袜子、线手套等基础产品 ,后来随着技术含量相应提高,开始生产起床单,被套,枕头等床上用品。在当时物资相对匮乏、商品流通不如现在发达的情况下,武功县棉织厂的产品,主要供应本地市场,满足当地百姓的生活需求,所以在武功县城镇周围十里八乡,几乎家家都用过棉织厂的产品。</p><p class="ql-block">棉织厂内部有着严格的生产流程和分工,从原材料采购、针织加工、印染整理到成品检验包装,各个环节都有专业的工人负责。厂里女工们大多心灵手巧,在织布机前熟练地操作着,将一根根纱线,变成实用又美观的针织品。因为三班倒,工厂的机器日夜轰鸣,生产出的产品,也是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地的商店和供销社,成为厂矿和百姓劳动中的必备物品。</p><p class="ql-block">八零年进武功航空企业,武功县棉织厂正处在鼎盛时期。写起棉织厂,因为那里有一些熟悉的人和事,她们是我杨陵胜利街的邻居姐姐 ,并且有着来往,给我送厂里纺织的格子床单,枕巾,手套。棉织厂倒闭后,有个秀香姐姐,丈夫是飞行员,先是在部队商店上班,几年后跟随转业的丈夫去了外地。有个爱娣姐,则跟着铁路上工作的丈夫辗转南北。有的人已经离开这个世界,今生再也不见。</p><p class="ql-block">记得2005年,中国商务部长在法国提出:“中国需要出口8亿件衬衫,才能换一架客机。”这句话的背景,就是中国在2005年取消了纺织品出口的配额限制,大量纺织品被运往国外,特别是欧洲市场。说明当时纺织业在我国的重要性。尽管中国在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在飞机制造等高技术含量领域,中国仍需努力追赶。</p><p class="ql-block">再说随着改革开放春风的推进,市场经济逐渐兴起,沿海地区的私企纺织业迅速崛起,凭借先进的技术,新颖的款式和大规模的生产优势,对内地的棉织厂,形成了巨大的冲击。而武功县针织厂,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由于本身设备老化、技术更新缓慢,款式不够新颖等原因,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产品销量严重下滑,订单不断减少,效益越来越差。</p><p class="ql-block">到了九十年代后期至二十世纪初,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浪潮下,许多国企针织棉纺厂,更是难以适应市场的变化,纷纷进行改制,重组陆续倒闭。</p><p class="ql-block">武功县棉织厂也未能幸免,最终被时代的洪流吞没,工人下岗分流,奔赴各地寻找新的工作机会,曾经热闹繁华的厂区,变得冷冷清清,只留下那些陈旧的厂房,见证着曾经的辉煌与沧桑……</p> <p class="ql-block">作者:踏雪闻香。</p><p class="ql-block">编辑配图制作:踏雪闻香韩静 ,陕西武功某航空企业, 博客:xinjingrushui58@sina.com, qq: 448609945 。武功作协会员 ,杨凌作协会员,咸阳文学院会员,陕西散文学会会员。出版散文集《岁月深处》。创作发行歌曲作词,《和谐武功》,《梦回武功》,《 爱的关怀》《永远的爱》等。2016散文《漆水河之恋》在"秋韵杨凌"全国游记文学征文大赛中荣获优秀奖等等。比投百强2019全球文学艺术精选榜第一名,2019散文《妈妈再爱我一次》获得咸阳市主题征文三等奖。荣获咸阳市武功县“特殊贡献奖”,武功县“我与河滩古会”全国大赛优秀奖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