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连的记忆(181)--叠被子与青春勋章

军魂9999

<p class="ql-block">  1988年12月17日的中午,食堂蒸腾的白汽模糊了玻璃窗上的冰花。当中队长王晨用筷子敲响搪瓷碗边沿时,我正捧着铝饭盒往餐桌走,突然听见他说:"今天重点表扬三班陈永增的宿舍,标准的'豆腐块'!"我的勺子哐当一声撞在饭盒边缘,汤水溅在军装袖口上,洇出一片深色的痕迹。</p><p class="ql-block"> 餐毕回宿舍的路上,脚步比平时轻快许多。北风卷着枯叶在走廊打转,却吹不散胸口那团越烧越旺的火焰。推开宿舍门的瞬间,我愣住了——原本堆着杂物的床铺上,被子整整齐齐地叠成方方正正的绿皮包,枕头下压着的《内务条令》书脊泛着油光,就连墙角的脸盆架都像列队的士兵般笔直。</p> <p class="ql-block">  "都来看看啊!"副班长王海推门而入,身后跟着几位班长。我的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目光扫过窗台上并排放置的牙膏牙刷,它们像五线谱上的音符般整齐。上铺的搪瓷缸挨着下铺的鞋柜,连晾衣绳上的毛巾都隔着五厘米的距离交错悬挂。</p><p class="ql-block"> 二班长老刘蹲下来检查床底,掏出个小本子记录:"李x同志,你这鞋子收纳法挺巧妙的,跟咱们上次技术革新的思路有异曲同工之妙啊。"我这才发现,他把作战靴和运动鞋分别挂在钉子上,皮鞋整齐码在鞋盒里,连鞋带都系成蝴蝶结的形状。</p> <p class="ql-block">  正午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斜射进来,给叠成豆腐块的被子镀上一层金边。指导员洪亮突然出现在门口,他摘下军帽擦了擦额角的汗珠:"昨天开支部会时,老张说咱们中队的库房管理能借鉴技术革新小组的经验。"他的目光扫过墙上贴着的"青年突击队"奖状,又落在床头柜上那本被翻得卷边的《日记》上。</p><p class="ql-block"> 当班长们离开时,我的床铺已经成了参观路线的重要节点。刘希普副连长临走前拍了拍我的肩膀:"今晚七点,各班班长要在会议室汇报内务整改方案。"我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忽然想起三天前在技术革新小组看到的旧零件改造案例——那些被重新打磨的齿轮和螺丝钉,不也像此刻被整理得焕然一新的宿舍吗?</p> <p class="ql-block">  傍晚的暮色染红西墙时,我趴在桌上列清单:明天要添置双层书架,周三组织内务整理比赛,把技术革新的经验编成《内务管理手册》......钢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仿佛在书写新的青春篇章。窗外的白杨树簌簌作响,积雪覆盖的枝桠上,偶尔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p><p class="ql-block"> 深夜里,我摸黑爬起来叠被子。月光透过纱窗洒在被面上,那些棱角分明的折痕在黑暗中泛着银光。突然想起刘希普副连长说过的话:"整理内务就像排兵布阵,每个细节都是战略要地。"此刻我终于明白,中队长说的"标准内务房间",不仅是指整齐划一的物品摆放,更是用军人特有的严谨态度对待生活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  次日上午,当第一缕阳光刺破云层时,整个营区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叠被子声。我站在宿舍门口看着战友们忙碌的身影,忽然觉得那些叠得方正的被褥,就像我们年轻的心跳——在纪律的框架里,跳动着自由而炽热的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