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是一个洼国,一半的土地处于海平面以下,百分之六十的荷兰人居住在洼地上。同时,荷兰地处地球的西北风带上,一年四季西风不断,并且它濒临大西洋,是典型的海洋性气候,海陆风长年不息,这就给缺乏动力资源的荷兰提供了利用风力的得天独候的条件。<div> 为了生存,荷兰人在几百年前就用独特的方式创造了生活的传奇:为了让洼地保持干燥,人们用风车排水治涝,使用风车把风力转化为强大的动力,由此产生了锯木风车,榨油风车,造纸风车,磨坊风车等等,从而使桑斯安斯这个地方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工业区。</div><div> 桑斯安斯风车村位于阿姆斯特丹北边15公里处。250年之前,在这片狭长的土地上,矗立着800多座各式风车,它们承担了大量的工业生产任务。</div><div> 随着蒸汽机的出现,饱经风雨的众多大风车慢慢的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它们却以另一种方式贡献社会,那就是旅游观光。现在,处于桑河边上的仅存的大风车,仍在那里唱着古老的歌谣,原汁原味的重复它的历史故事。</div><div> 我们一道桑斯安斯村,远远的就看到了绿色田野上的风车,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div> 现在,村子里有5座大风车向游人开放。我们沿着弧形的堤坝下行,去看第一座大风车,近距离的触摸到了古老的大风车。 走近大风车,才发现它是多么的宏大和敦实,而且能量巨大。 走进风车内部,第一次看到大风车作功的过程。风车的组合,包括风叶,顶棚,车房,磨盘,搅拌机,齿轮,传送轴等。它从上至下,从外至内,一座三层楼高的风车,就这样矗立在桑河边上。<div> 当我们站在最高层感受大风车的魅力,在蓝色天空的映射下,绿色的风车,呼呼划过的风叶,构成了一个圆形状,天然的动力,带动了整座风车协调运转。既使在高度机械化的今天,这种低成本,无污然,无燥音的优势,仍然为荷兰人打造这永不褪色的竟争。</div> 这个风车村还盛产木鞋,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据说,在很早以前,荷兰王室有一条规定:凡谒见国王的人必须身穿礼服,脚蹬木鞋,以示对国王的尊敬。因此,荷兰制作木鞋的工艺作坊一直保留至今。<div> 荷兰木鞋以白杨树为原料打制而成。白杨木具有无裂痕,防潮,易清洗,且原料便宜,有很好的劳动保护作用。</div><div> 在村里一家木鞋作坊门前,我们见识到了大木鞋的风采。</div> 在荷兰,凡大型的超市和商场,均摆满着木鞋产品,各种商业广告上也多以漂亮的木鞋拉开序幕。木鞋已成为荷兰王国的一个美丽的标志。<div> 在木鞋作坊里,操作表演的荷兰师傅熟练的把长方形的钻机插入一个长方形的木桩里,把木桩掏空,然后动用各种工具进行整形修理,不到10分钟,一个标准的木鞋便从他的手中出现,博得在场的游客阵阵掌声。</div> 这个木鞋作坊又专卖各种木鞋,地面上,墙壁上,过道里,装满了各种颜色和型号的木鞋,五颜六色,光鲜亮丽,让人目不暇接,爱不释手! 这个风车村里的居民是原住民,在这里可以看到17至18世纪荷兰人的真实生活状态。举目望向四方,在山坡上,田地边,丛林里,参差座落着各种造型的家园。童话般的小木屋,精心打理的小庭院,构成了古朴典雅的田园风情。 这里水系密布,湿地环绕,风车悠悠,绽放的鲜花点缀着彩色的房舍,美丽的小村庄就象明信片里的风景画一样。 村里还有一条小商业街,除了有木鞋作坊之外,还有白蜡作坊,面包作坊,奶酪和乳制品作坊和古老的杂货店。为了开放旅游,又有了旅游纪念品店。 在村子里,蜿蜒流淌的小溪上,一座座小木桥连接着各处房舍,不同的小桥流水,映射出村里人的富足和悠闲。 流经风车村的桑河,给小村落增添了无尽的秀丽风景,河边的观景栈道是游客们喜欢驻足的地方。 最后,我们在村子里闲逛,随拍: 站在绿色的田野边,想象着250年前,这里会有800多座古老风车的情景,它们密密成排,终日旋转,终于把荷兰带到了如今的时代。在流金的岁月里,你不得不惊叹,这是一个民族留下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