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2022年国庆的欢悦氛围中,重阳节的诗意余韵里,迎着二十大即将召开的和煦东风,我和桑榆文学社的文友们怀揣着对文学的热爱与憧憬,踏上了前往德惠市菜园子镇闯关东文化园的采风之旅。</p> <p class="ql-block"> 一路之上,秋意正浓,天高气爽,暖阳如金,倾洒在广袤的大地上。道路两旁,稻黍金黄,一片丰收的盛景美不胜收。经过两个小时的车程,一座占地 20000 平米的大院和 300 平米的展厅映入眼帘,好客的孝和董事长早已在此,热情地迎接桑榆文学社采风团的到来。</p><p class="ql-block"> 装饰一新的大院中,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七色彩带亦随风飘舞。“桑榆文学社采风基地揭牌仪式”的条幅与“菜园子闯关东民俗文化园”的匾额彼此呼应,仿佛在诉说着高雅文学与传统民俗的美妙交融。</p><p class="ql-block"> 上午十点十分,期盼已久的揭牌仪式正式拉开帷幕。桑榆文学社颜立华副书记主持了这一庄重的仪式。闯关东文化园的任孝和董事长率先发表欢迎词,他的话语中饱含真诚,对桑榆文学社采风基地落户民俗园表达了衷心的祝贺,同时对桑榆文学社采风团的文友们给予了热烈的欢迎。他说道,桑榆文学社作家采风基地落地文化园,是文化园价值的彰显,是文化园的荣幸与光荣。他期望桑榆的作家和文友们能在这片文化园的沃土上创作出精品力作,为促进民俗文化、乡村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发展与振兴贡献力量。孝和董事长的致辞情真意切,赢得了与会者一阵又一阵的热烈掌声。</p><p class="ql-block"> 在欢快的乐曲和热烈的掌声中,桑榆文学社的贾玉新书记和文化园的任孝和董事长共同为创作基地揭牌。从此,桑榆这棵文学之树深深扎根于文化园的肥沃土壤之中。在桑榆文学社作家采风基地揭牌之后,吕松筠社长发表了讲话,她的话语充满激情。她对民俗文化园和任孝和董事长表达了诚挚的感谢,感谢他们为桑榆文学社提供了如此优越的创作环境;同时也感谢长春市群众艺术馆的大力支持以及长春作协对基地建设的肯定。她坚信,桑榆和文化园的强强联合,文学创作和民俗文化的相互交融,必将迎来传统文化和新时代文学创作的繁荣昌盛。桑榆文学社定会充分发挥基地的作用,为振兴民俗文化、繁荣传统文化,贡献出桑榆人的力量和热忱。吕社长的讲话同样赢得了如雷般的掌声。</p><p class="ql-block"> 紧接着,我和桑榆文学社的文友们向文化园赠送了自己的作品书籍,而文化园则以精致的笔筒回赠,寓意着桑榆的民俗文学“创作笔丰”,创作的源泉源于生活。</p><p class="ql-block"> 文化园的闯关东民俗馆厅内,琳琅满目的展品激发了作家和文友们的创作热情,采风团的全体成员开始了细致的参观采风。“一园两馆,八区一厅”,四千多件老物件令人目不暇接。它们涵盖了日常生活、农具农耕、玉石石具、手工艺品,还有怀旧的图书、照片、电器、电影等等。这些老物件记录了乡音、乡愁和乡情,真切地体现了收藏者“品味旧物芬芳,回眸乡土印记,传承中华文化,展示祖先辉煌”的办园初衷。</p><p class="ql-block"> 通过参观采风,我们了解到任氏家族的任不齐,竟是 2000 多年前儒家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孟子齐名;我们知晓了百年前民间文书中的签字画押是如何体现在家庭活动中的;我们见识了 600 年前的六耳铜锅,作为国家一级文物,它极具珍藏价值;我们还看到了梁家河曾经的领袖身影,那领袖曾经用过的镐头、镢头,以及梁家河精神,彰显了领袖为民报国的初心使命。还有众多老物件背后的故事,有待文友作家们亲身体验,用心书写出它们的传奇,以及传奇背后那深沉的家国情怀。</p><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时至中午,采风活动接近尾声。在共进午餐时,采风团一行畅所欲言,为文化园和创作基地的建设积极建言献策,所提建议既中肯又合情合理。大家共同祝愿文化园和创作基地越办越红火。</p><p class="ql-block"> 下午两点半,采风团结束了一天丰富而充实的活动,和孝和董事长及家人们依依惜别,踏上归程。“书百年华章星火璀璨,成千秋基业厚泽绵长”,这誓言出自孝和董事长,掷地有声。请放心,这誓言,我们和您一起完成!</p><p class="ql-block"> 此次采风之旅,不仅让我和桑榆文学社的文友们收获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更在文学与民俗的交融中,坚定了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念。相信在未来,桑榆文学社将在这片充满魅力的创作基地上,绽放出更加绚烂的文学之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