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乡村趣事拾零(之三)</p><p class="ql-block">文/钟海滨</p><p class="ql-block">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在一个不显山不露水的小村庄出生。在农村广阔天地里,纯朴趣味的风土人情和五味杂陈的丰富生活,有我童年生活的依稀记忆,有我少年时代的耳闻目睹,有我青年时期的所知所感,有我成年时期的思考领悟……杂糅一起,感情颇深、印记留痕。特别是乡村别有一番风趣的奇闻异事,更是记忆犹新,收集整理,文学加工,与人分享。</p><p class="ql-block">五、“伏天”缘</p><p class="ql-block">再过2天就开始数伏了,躺在炕上似睡非睡的甑刚嘴里念叨着。</p><p class="ql-block">夏日里,中午的热气塞满了五六十平米的屋子,甑刚把身上能脱的衣服都脱了,上身都赤条条的了,热空气一个劲往身上扑,通身上下往外渗汗。</p><p class="ql-block">甑刚本来想打开落地式电风扇吹吹风,老伴儿庞水娥宁愿多洗一次地增添家里湿气,硬是不让打开电风扇,说睡觉吹电风扇容易中风。</p><p class="ql-block">侧身睡着的甑刚,感觉到脊背上受到热空气肆无忌惮的灼燥,就翻转身子脊背与炕上铺着的凉席贴着,面向天睡,又觉得两只手没处摆放,就用右手搬着左手的手指数了数,确定无疑后天就入伏了。甑刚不知怎地又觉得自己很可笑,一时没控制住就笑出了声。</p><p class="ql-block">“老东西,想孙子了,还是想甚美事儿了?”正在檫地板的老伴儿庞水娥笑骂道。</p><p class="ql-block">甑刚没搭理老伴儿这个茬,刚才是想起了年轻时在沙城区盖楼房放(砌)砖的情景,满脸洋溢着幸福。</p><p class="ql-block">随着全国各地城市建设加快进程,沙城县城市建设也加快了步伐。当城市建设进入高峰期,农村的年轻人都想着进城盖楼房挣钱,苗壕村的年轻人一样想进城挣钱。25岁的甑刚是苗壕村数一数二的瓦工,进城市盖楼房挣钱的欲望更是强烈。前两年甑刚跟着姐夫学瓦匠,学到了盖房放砖的好手艺。</p><p class="ql-block">苗壕村位于沙城县龙海乡东南,周边与外旗县接壤,甑刚曾去土克城给户家盖土二楼放过转,盖楼放砖不在话下。</p><p class="ql-block">四月的一天,甑刚收拾好放砖的工具,进了沙城县,到一个建筑工地上,拿出了自己放砖的看家本领。在盖高楼的放砖中,他既放得好又放得快。在这个建筑工地上,甑刚一时成了放砖稍有名气的瓦工。</p><p class="ql-block">甑刚盖楼房放砖放完一个楼盘接着又一个楼盘,沙城县城区楼房盖起了一幢又一幢。看着高耸林立的楼房他心里除了美滋滋的,也想过多挣些钱,自己也该成个家了。</p><p class="ql-block">就是那年那天,也就是1997年数头伏的第一天,炎热的夏天坐着都让人出汗。建筑工地上领工的发话,今天天气太热,工程架上放砖的暂时休息,等待热辣辣的阳婆下去些儿再放砖,迟收一会儿工把任务赶出来。</p><p class="ql-block">甑刚停下了手里的活儿,顺手拿了两块儿砖,找了个阴凉处把手里的砖放在地面上坐在上面,用两手托着两腮,两只臂膀放到稍微分开的弯曲着的两腿的膝盖上面,双眼微闭,喘息避暑。</p><p class="ql-block">“你是甑刚吗?”</p><p class="ql-block">甑刚听到一个温柔的声音叫他名字,赶忙抬起头来,只见一位年轻的姑娘站在了眼前,她身后不远处站着建筑工地看大门的张老头冲他笑。</p><p class="ql-block">“我是”。</p><p class="ql-block">甑刚赶忙应了一声。</p><p class="ql-block">姑娘看着甑刚,“这是你三姑,也是我二婶,让我给你送来的。”姑娘从嘴里发出甜美的声音,把右手提着网兜里的西瓜向前微微甩了甩。</p><p class="ql-block">“二婶说今天数伏了,天气很热,容易中暑,让我给你送来颗西瓜,让你吃了解解渴消消暑。”姑娘说完腼腆地低下了头,拿出小刀边割西瓜边瞟了一眼甑刚。</p><p class="ql-block">甑刚这才细细打量着眼前的姑娘,个子不高,身材非常匀称,低下的头正好把剪得齐齐整整的乌黑秀发展现出来,小嘴涂了口红更是诱人。</p><p class="ql-block">当姑娘柔情似水的眼睛偷看甑刚时,正好与甑刚炯炯有神的眼睛相撞在一起,刚柔相融,两人同时会心地笑了。也许这就是小说、电视里写的擦出了爱情火花,相互喜欢不言而喻,一见钟情用在这里不为过。</p><p class="ql-block">甑刚这是第一次与姑娘含情脉脉的视线相遇,一股暖流冲进心窝甜丝丝的,还没吃瓜就感觉到已经解了渴,甚至把思绪也给融化开了,情不自禁思绪脱缰。</p><p class="ql-block">甑刚捋了一下姑娘刚才说的话,自己的三姑是姑娘的二婶,说明自己与姑娘没有直接的亲戚(血缘)关系,顿时明白了姑娘的来意。</p><p class="ql-block">就在前几天,甑刚去家住沙城县德美苑小区的三姑家吃饭,三姑说三姑夫有个姑舅外甥女,叫庞水娥,23岁了,是个踏实守本分的好姑娘。今年二月庞水娥从农村来了沙城县里,在她四爹新开的小饭馆里给端盘子。庞水娥的四妈和甑刚的三姑几次打招呼,说手上有合适的小伙子给庞水娥介绍个对象,三姑想到了甑刚,和三姑夫说了把庞水娥介绍给甑刚,三姑父也觉得甑刚和庞水娥挺般配……甑刚想到这里,不由得兴奋地问了一句:</p><p class="ql-block">“你是庞水娥?”姑娘点了点头。</p><p class="ql-block">庞水娥看到甑刚一副男子汉气概,黑里透红的脸堂,两只臂膀的肌肉隆起显得身体特别强健,一看浑身就有使不完的劲儿。透过慈眉善目可以感觉到为人心地善良,瞧那厚厚的嘴唇就显出待人接物厚道。</p><p class="ql-block">“吃一块儿西瓜。”</p><p class="ql-block">庞水娥拿起一块儿刚才割开的西瓜,一边往甑刚手里递一边说着“吃西瓜解解渴消消暑。”</p><p class="ql-block">好!好!……甑刚用右手接过庞水娥用左手递的西瓜,又用左手拿起一块儿庞水娥割开的西瓜,递进了庞水娥的右手说:“水娥,你也吃块儿。”</p><p class="ql-block">他的左手接住了她的右手递过来的西瓜,他的右手递进了她的左手一块儿西瓜,甑刚和庞水娥俩人就这样吃了交手西瓜。</p><p class="ql-block">结婚现场,可以看到一对新人喝交杯酒。建筑工地,出现了一对年轻人吃交手西瓜。此时俩人的默契,只有甑刚和庞水娥各自心里清楚,俩人从此开始交往了。</p><p class="ql-block">庞水娥隔三岔五给甑刚来送一颗西瓜,甑刚等忙完一天放砖收工后,有事没事想去庞水娥住处看看。就这样相处了两年多,双方进行谈婚论嫁。甑刚在沙城县买下一套80多平米的楼房,一结婚俩人就住上了楼房,来年生下一个儿子,名叫甑高峰。</p><p class="ql-block">在沙城县已经生活了二十大几年,不知不觉,甑刚叹了口气。这不,25岁的儿子高峰都该取媳妇了。想给儿子买一套130多平米的楼房结婚用,把原来住的80平米的楼房卖了做首付。甑刚把这些年的全部积蓄拿出来,付清了全部购房款,装修了三室一厅新楼房,儿子结婚其它开销。</p><p class="ql-block">原本庞水娥想着和儿子们一起住,甑刚说人老了就要落叶归根,搬回苗壕村和父母们住在一起好。</p><p class="ql-block">两年前甑刚利用国家危房改造项目补贴资金,自己垫了3万元在苗壕村给父母盖起了四间砖混平房,双层大玻璃,屋子里亮堂又暖和。</p><p class="ql-block">起先庞水娥说不想回农村,后来庞水娥终于想通了。常言道:为儿为女,愿下地狱。就生了一个儿子,当然不能让儿子受一点点委屈,为了儿子的幸福,庞水娥就心甘情愿地回了苗壕村。</p><p class="ql-block">当时甑刚有眼前的想法更有长远的考虑,苗壕村实施国家土地开发项目,村南那一片水浇地,做了渠路林田配套工程,还做了渠道节水衬砌工程。甑刚一家三口加上甑刚父母两人共五口人,30多亩承包土地有近20亩就在这个项目区内。每年享受国家免征农业税、给种粮补贴等各种惠民政策,农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眼见城里打工不好挣钱了,回村里种地有什么不好呢?另外甑刚还算了一笔账:在城里生活的消费比农村生活的费用也高出许多,回农村生活可以把节约下的钱补贴儿子在城里的生活消费。</p><p class="ql-block">近年来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农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日益改善好了。就说搬回苗壕村这6年,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p><p class="ql-block">每年夏天快到数伏天时,甑刚总会想起这些,心里感到甜丝丝的。</p><p class="ql-block">甑刚觉得:那年数伏天喜结良缘,改变了中年时期的生活方式;从县城搬回苗壕村住,谋就了后期晚年的幸福安康。</p><p class="ql-block">刚才老伴儿庞水娥提醒了他:想孙子。是啊!孙子甑保华已经四周半了,这样一想,甑刚不由得又笑出了声:呵呵……</p><p class="ql-block">“又笑甚了”,擦完地板已躺在炕上的庞水娥也热得睡不着就又问了一句。</p><p class="ql-block">没听到老头子答复的声音,只听见老头子笑声更大了,庞水娥也莫名其妙地跟着老头子笑起来。</p><p class="ql-block">甑刚和庞水娥老两口笑得更甜,更美,更开心了。</p><p class="ql-block">六、“川嫂”情</p><p class="ql-block">川嫂病了,这回可病得不轻。狗剩妈心里最清楚,川嫂的病纯粹是让狗剩气下的。自从狗剩和川嫂结婚后,狗剩妈多次在背地里教育过狗剩,媳妇儿口里出口外不容易,要好好对待媳妇儿。狗剩一口一个:“知道了,知道了,知道了”应着。</p><p class="ql-block">狗剩是他妈的心尖宝贝圪旦,前几年除了他妈呵护狗剩,三个没出聘的姐姐也非常疼爱狗剩。后来狗剩对待川嫂实在是越来越不像话了,就连他妈也实在看不下去狗剩的做法了,狗剩大(爸)更是十分生气,恨铁不成钢,骂狗剩是个“灰没头”,真不让人省心。</p><p class="ql-block">狗剩出生在位于沙城县龙海公社西南端,不出名的花台村。由于狗剩妈在生他的三个姐姐之前还生过两个男孩儿,可都一二岁就夭折了。狗剩一出生,他妈听了一个算命先生的话,才给狗剩取了这个名字。</p><p class="ql-block">狗剩九岁开始念书,起了个官名叫左帅。村里大多数人不知道狗剩还有左帅,这样一个响亮的名字。只有和他从小耍大的马斌、牛彬、杨宾,才知道狗剩的官名叫左帅。</p><p class="ql-block">狗剩念到五年级毕业就不念书了,和马斌、牛彬、杨宾四人一起辍学,就为了每天骑马和骑驴。当年花台村队长分配马斌的三爹、杨宾的二舅夏秋两季给生产队放马和驴,狗剩、马斌、牛彬、杨宾四人就跟上两个大人,殷差给家里割羊草掏猪菜,今天骑一骑马,明天骑一骑驴。狗剩从来都是早出晚归,可羊草没割回多少根、猪菜没掏回几大把。有狗剩的三个姐姐替他做,把狗剩惯成了村里出名的懒散人。有时姐姐们生气地说,油瓶跌倒了让狗剩扶起来都不怠腰(不给做),村里人说狗剩懒得筋疼,甚也不想做。私下有人说,狗剩是村里上了分数线的光棍儿。狗剩有时听到了也不气不恼,总是咧开嘴笑。不过,狗剩心里早就打定了主意。</p><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六七年代,花台村流传着一个顺口溜“光棍们坐到一打打,娶不过老婆引(娶)侉侉”。这里的“侉侉”主要是因语言不通,对话互相听不懂,本地人就把外省区的人称为“侉侉”,其实质的根源,就是由于地方语言不同,造成语言交流障碍。</p><p class="ql-block">就在狗剩25岁那年,看到村里许多年轻人想方设法成了家,有不少年轻人娶回许多外省区穷乡僻壤小村子的姑娘。马斌、牛彬、杨宾三人都比自己小一岁,他们通过到城区倒腾小买卖挣了钱,也都娶过了媳妇儿,并且都是本地的姑娘。狗剩心里有些不服气,难道我左帅还不如几个小“兵”。</p><p class="ql-block">狗剩打定主意出去闯荡闯荡,也要娶回了媳妇儿。狗剩和他妈要了800元,这是他妈给狗剩积攒的娶媳妇儿的彩礼钱。</p><p class="ql-block">狗剩妈心想,三个闺女都出聘了,老儿子该着娶媳妇儿了。狗剩妈几次托人说媒都没弄成,看来狗剩没有娶本地的姑娘的命,狗剩到外地说不定真能折腾出个样儿来。</p><p class="ql-block">狗剩打这主意不是一二天了,好长时间谋划要去四川,前往通顺村先向兄嫂请教一番。狗剩的三姐出嫁到离苗壕村50里地的通顺村,兄嫂是狗剩三姐的妯娌。</p><p class="ql-block">当年聘三姐时狗剩是押轿(姐姐出嫁,弟弟给姐姐送亲)的。三姐夫家的院子很大,一溜大正房有十间,三个装担子(担子,是指梁;每两间为一个装担子)房,每个装担子房外跨1个大单间,由里外间组成一套;一溜南房,东西是围墙,组成四合大院。一进大门,三个入户门上涂了绿漆,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三姐被娶进了西边的装担子(梁)正房,三姐的公婆住着中间的,三姐夫的哥哥嫂嫂住着东边的,还知道站栏柜(供销店售货员)的三姐夫的哥哥因有些残疾娶了个四川的老婆,狗剩管三姐夫哥哥的老婆叫兄嫂。</p><p class="ql-block">狗剩几次去三姐家,每次都能见到兄嫂。她不是给三姐家送过来自己做的米凉粉,就是送过来煮熟了的自家地里种的玉米……兄嫂人很热情,说话善解人意。狗剩也经常听到三姐夸她妯娌(兄嫂)的好,心地善良,孝顺公婆,做事勤快,妯娌关系非常好……狗剩心里想着美事,脚下蹬自行车也轻松了许多。狗剩骑的自行车,是聘三姐时三姐夫家送的。</p><p class="ql-block">轻车熟路,狗剩走了一个半小时,上午十点多就到了通顺村。刚进大门,就听到有人叫喊的声音,狗剩下了自行车,踩下支车架停稳自行车。</p><p class="ql-block">抬头见三姐的家门和她公婆的家门都锁着,只有兄嫂的家门没上锁,狗剩快步奔向东正房,用手拉开房门,只见一个姑娘躺在炕上,双手抱着肚子,嘴里叫喊着,痛死我了,痛死我了……狗剩没听明白, 看抱着肚子的样子,可能是肚子疼。 </p><p class="ql-block">狗剩知道兄嫂有两个孩子都念书了,女儿花花四年级了,儿子俊俊二年级了。炕上姑娘估计有20多岁,她是谁呢?</p><p class="ql-block">姑娘见来人了,暂停了喊叫。“我的肚子痛,帮找一下姐姐和姐夫,他们出地里劳动了。”姑娘一边说一边打手势。</p><p class="ql-block">狗剩根本听懂说什么,可仿佛明白了意思,姑娘说是兄嫂的妹妹,看样子是肚子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院里的人可能都去地里了,我狗剩碰上了,就先送姑娘到医院看病。狗剩这样想着,看见兄嫂红躺柜上放着半支铅笔和一个作业本就拿起来,从本子上扯了一页空白纸。狗剩用铅笔在纸上写:你姐姐是我的兄嫂,你是不生病了?离这个(通顺)村二里路有兴盛公社卫生院,先送你去卫生院治病。姑娘看了一下狗剩歪歪扭扭的笔迹,刚开始摇头表示不同意,过了一会儿肚子疼得头上大汗淋漓了,这才答应了狗剩送她去卫生院。狗剩想把姑娘背到卫生院,可姑娘坚决不同意。狗剩只好给姑娘头上围了围巾,在自行车捎货架上垫了俊俊睡觉的小褥子,让姑娘双腿分开骑在上面,用双手抱住车座子。狗剩推着自行车一步一步向前走,大约用了半小时多到了兴盛卫生院。狗剩将姑娘送进了急诊室,大夫给姑娘进行了诊断,需要住院治疗。给姑娘办理住院手续时,姑娘从身上掏出了介绍信。狗剩看到介绍信上面写着:兹有四川省花X市X贡县莱X公社X营村新月琴,女,23岁,未婚……</p><p class="ql-block">才知道了姑娘叫新月琴,因为地名里有四个字不认识,所以姑娘究竟是什么地方的人,狗剩一直也没弄清楚,只知道新月琴是四川人。新月琴得了急性阑尾炎。大夫说,幸亏送来的及时,再晚半个多小时,阑尾穿孔了,会引发严重并发症。根据新月琴的病情,住院进行了手术治疗。狗剩忙前忙后,给新月琴把住院手续、手术手续都办理得妥妥当当。“新月琴在哪个病房?”是兄嫂急匆匆向一位护士打听。原来兄嫂和丈夫从地里劳动回了家,不见了新月琴,却看见了狗剩和新月琴交流时写的字条,就赶到兴盛卫生院来了。当兄嫂知道是狗剩把月琴送到了卫生院,又给垫上了住院费、手术费,一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顿了好长时间才感激道:“谢谢狗剩,救了我的表妹月琴。”狗剩救了月琴的命,兄嫂改变了原来的想法。新月琴是兄嫂二舅的女儿,此次来就是兄嫂的二舅托咐她给月琴介绍对象,新月琴带着介绍信就来到表姐家。兄嫂原本想给本村的杜春山介绍,杜春山在沙城县的一个煤窑当挖煤工,手头不缺活钱。结果昨天刚来,还没等兄嫂和杜春山家的人说道此事,就发生了意外,这事……</p><p class="ql-block">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狗剩在周边村相了许多对象都没有成功,在姑娘危难之时无意的显身手,深深地打动了新月琴,实实地感动了兄嫂。狗剩对新月琴有情在先,新月琴对狗剩随后有了意,兄嫂心甘情愿从中一牵线,成就了狗剩和新月琴两人的婚姻大事。走了半个多月,狗剩引着个新月琴风风光光回村了。狗剩妈从村东跑到村西,又从村西跑到村南,再从村南跑到村北,逢人就讲哦(我)们狗剩回来了,引回媳妇儿来了。狗剩妈身旁的二大娘还给作证,狗剩走只身一人骑自行车,回来时后依架上驮着个挺涮(shuan)正的闺女。三大爷竖起了大拇指,说狗剩还是有两把刷子。马斌、牛彬、杨宾去狗剩家,给一起耍大的哥们儿凑个热闹,知道了狗剩的媳妇是四川的,就直接叫新月琴“川嫂”。从此“川嫂”在花台村叫开了,村里人都管狗剩媳妇叫川嫂。川嫂自打嫁进狗剩家,贤惠能干在花台村出了名。村里人都这样夸:“川嫂真是把好手”。家里家外料理得井然有序,家里伺候公公、婆婆,照顾女儿、儿子,体贴丈夫狗剩。提起针线活,缝底子纳梆子做鞋一点不差;再说缝纫机做衣裳,褂子、裤子、衬衫样样做得精细;操持家务安安顿顿,用她婆婆的话说点滴不镂空。承包地里,春天耕种、夏天锄草浇灌、秋天抢收入仓,川嫂都是主力劳动,比狗剩付出的辛苦和汗水多得多。就是每年的哪块地种甚、哪块地换茬,都是川嫂做计划早安排,狗剩当的是甩手掌柜子。川嫂孝敬公婆更是没个挑剔。一日三餐,川嫂双手把第一碗热饭送到公公的手里,第二碗是婆婆的,接下来给狗剩,最后才自己吃。在女儿、儿子小的时候,还要先安排孩子们吃上,自己才能吃,冷一顿热一顿,川嫂从来不计较。狗剩平时爱打个小麻将,一说是输赢钱不多。可狗剩大不让他耍,说赢起输不起,要川嫂管好狗剩。川嫂从中有些为难,觉得狗剩是一个大男人,管得多了怕狗剩没面子,只好装聋作哑。时间如流水,川嫂和狗剩结婚二十五年一晃而过。躺在炕上的川嫂心里十分憋屈,思绪乱如麻。思念女儿和儿子,23岁的女儿左振华已经大学毕业;21岁的儿子左建华比姐姐早上1年学,都读大四了,想到这里川嫂心里仿佛得到了一些安慰,轻轻地舒了口气。川嫂翻了个身,又想到了不争气的狗剩。川嫂觉得心里堵得慌,狗剩真是死狗扶不上墙,因为狗剩耍钱欠债,川嫂气得生了好几回病,但生过气后还是不声不响地把债替还了。狗剩以前瞒着川嫂借上钱耍,这次尽然偷上钱赌输……</p><p class="ql-block">想到这里川嫂的病情又加重了,连续咳嗽个不停。川嫂克制住自己后又想起前天四婶子,拿着十颗鸡蛋来眊生病的她。四婶子非常生气地数落了一顿狗剩,乘狗剩躲开四婶子数落出去的功夫,为了安慰川嫂,四婶子就佯装实在看不下去的样子,说让她干脆和狗剩离婚算了,说完又笑了。川嫂想到这里,和狗剩离婚确实是开玩笑的话,当然不能当真。川嫂从心底就没有和狗剩离婚的一丁丁意思,有一种深重的恩情牵系着,难以忘记狗剩救过自己……</p><p class="ql-block">川嫂又翻了个身,思前想后日子还得过下去,生气归生气,把大夫又给配了三天的药吃完,也就应该……要不地里的活儿耽误……</p><p class="ql-block">这次若不是狗剩偷了川嫂准备给公婆买寿材的钱,是川嫂一分一毛积攒下的三万块啊!川嫂也不会心生怒火,一病卧炕一个多月没起来。狗剩这才懊悔不迭,哭着向川嫂保证,一定痛改前非。三年后,左帅(狗剩)成了花台村种养业发家致富带头人。</p><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钟海滨,男,1966年出生在包头土右旗,从事新闻工作30多年,高级编辑职称,在市级以上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平台发表以新闻报道为主的作品3160篇(条),文学作品《成陵游记》在2002年入选中国微型文学作品散文集;作品《话说上头条》在2023年“文峥岁月杯”全国文学作品原创大赛中获“三等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