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春回大地,灵蛇衔珠,万物复苏,在这充满希望与活力的新年伊始,为进一步提升全校教师综合素养,助力教师专业成长,2025年2月20日上午,博兴县第一小学体卫艺举行了“书香一小”音体美学科阅读活动暨寒假读好书汇报。总校区和西校区音体美老师们共赴这场知识与智慧交融的盛宴,在阅读中采撷硕果,于交流里碰撞思维火花。</p> <p class="ql-block"> 汇报伊始陈晓红主任热情诚恳地从三个方面分享了她的阅读感悟:</p><p class="ql-block"> 一、从唤醒自己到合作共赢</p><p class="ql-block"> 二、读写是一种生活方式</p><p class="ql-block"> 三、AI时代读写的价值</p><p class="ql-block"> 人生的这场体验,是当下一呼一吸的存在。首先要找到自己,唤醒自己,做优秀的自己。其次要学会合作共赢才能遇见更幸福的自己。陈晓红主任推荐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两本书,希望我们都能拥有独立的自我,同时拥有与他人合作共赢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在人工智能技术重塑教育生态的当下,教师的读书写作行为正从传统职业习惯升华为对抗技术异化的精神堡垒。这种看似古典的自我修炼,实则是教师建构专业主体性的战略选择。当GPT系列模型以每秒百万字的速度生成文本,教师通过深度阅读进行的知识解码具有人类学意义。写作本质是认知结构的显性化过程。当教育场域日益被数据流淹没,读书写作成为教师保持专业清醒的精神浮标,确保教育始终指向人的精神成长而非算法优化。这种抵抗技术异化的努力,正在重塑AI时代教师的专业尊严与存在价值。</p> 音乐教研组 <p class="ql-block"> 首先是总校区音乐组徐学燕老师的读书分享。她分享的书是《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p> <p class="ql-block"> 在这本书中则讲述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要及时看见,回应孩子内心的需求、在积极回应和主动看见的环境中,给予孩子理解、力量与爱,让孩子内心得到满足,激发他学会爱与被爱的能力,在成年时,形成健全成熟的自我,拥有获得幸福的能力。 </p> <p class="ql-block"> 徐老师总结分享了她对本书的感悟,值得老师们一同学习。</p><p class="ql-block">一、看见孩子</p><p class="ql-block"> 每个班级里,调皮的和能力比较强的孩子,好像不知不觉中会关注的多一些,往往那些不太爱表达的孩子容易被忽视。“每个人都不是孤岛,需要被看见,被连接,尤其是孩子。只有被看见,沟通才成为可能。”每个孩子都渴望被“看到”,而真正的看到是从“心”出发的尊重与理解。</p><p class="ql-block"> 看见,就是回应;回应,就意味着被看见。孩子的成长需要成人的看见与回应,这正是与这本书的标题相呼应的地方。</p><p class="ql-block">二、 用心关注每一个孩子</p><p class="ql-block"> “很多时候,孩子不说,并不代表他们不需要我们。我们要做一个灵敏的捕捉者,不仅要看到孩子说出来的需要,还要学会去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需要。”如果教师没有一双发现孩子闪光点的慧眼,也许就会改变一个孩子一生的命运。因此,更多的时候,我们可以多多关注那些不怎么发言的孩子,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去看一看孩子的需要,或许才能实现双向奔赴的美好。</p><p class="ql-block">三、彼此守护,奔赴前行的征程</p><p class="ql-block"> 歌德曾说:“往脑子里装知识,不能像往口袋里塞硬币那样。”文中的伊桑和米亚,从班里的好学生转变成了上课捣蛋、下课出言不逊的孩子,最大的原因就是她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了打击,由此导致的亲子关系也出现了问题。</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是由西校区李媛老师分享好书——《音乐课堂体验式学习》</p> <p class="ql-block"> 李老师结合自己17年的教学经验,谈了谈她读了本书后的深刻感悟。 </p><p class="ql-block">反常识1:越“不专业”越动人</p><p class="ql-block"> 作者说:音乐老师的职业病是执着于纠正错误,但过度纠错会掐灭学生的表达欲。我曾逼着学生用美声唱法唱《孤勇者》高音,结果孩子们说像‘愤怒的帕瓦罗蒂’。现在我会说:用你最喜欢的鬼畜方式唱!结果——他们居然自发研究了和声!</p><p class="ql-block"> 反常识2:把教室变成“音乐盲盒”</p><p class="ql-block"> 体验的核心是‘适度挑战+即时反馈’,像开盲盒一样保持新鲜感。我曾带着瓶瓶罐罐进教室,让学生用《卡农》和弦给‘交响曲’配乐。最离谱的是——路过老师以为我们在炸食堂!</p><p class="ql-block">反常识3:老师得学会适度“摆烂”</p><p class="ql-block"> “教师过度掌控课堂时,学生就失去了创造空间。”过去我排练合唱像军训,现在我把学生分成‘摇滚派’‘古风派’搞音乐辩论赛。结果这群孩子自己玩出了跨风格原创曲——果然老师越懒,学生越强!</p> <p class="ql-block"> 最后李老师总结音乐教育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旅行,而我们老师,就是这场旅行中的导游。希望能陪伴学生在这场学习旅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和意义!</p> 体育教研组 <p class="ql-block"> 总校区体育组聂冬冬老师分享的好书是《改善学生课堂表现的50个方法》》</p> <p class="ql-block"> 进入2025年,听到的、看到的变化很快。春晚中的宇树机器人,现在已经在深圳成为了“AI公务员”上岗了;deepseek创新Ai颠覆传统数据。《哪叱2》以经典的传统文化故事和动画技术创新,票房已突破百亿。预示着2025年将是中国快速发展的一年。教育部也发布了“教育强国2024-2035”,更是为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2024-2035十年很快,聂冬冬老师说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感到兴奋和紧张。那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好迎接新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 聂老师觉得最重要的是身心的安稳。从自己生活工作中的一件小事入手,从而提高自己。朱永新老师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她)的读书史!”不为年龄在增长发愁,要为精神的增长高兴。我在寒假中阅读了《改善学生课堂的50个方法》,收获最大的是不要因为面对的是小学生,就乱发脾气。 发脾气不会解决课堂中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 在教育的百花园中,每个孩子都是一朵独特的花蕾,蕴藏着无限可能。《改善学生课堂表现的50个方法》一书,恰似一把开启教育智慧的钥匙,为我们揭示了教育的真谛: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唤醒每个孩子内心的求知欲望。</p> <p class="ql-block"> 教育的真谛,在于唤醒。当我们用爱心和智慧去浇灌,每个孩子都能绽放出独特的光彩。这或许就是《改善学生课堂表现的50个方法》带给我们最宝贵的启示。</p> <p class="ql-block"> 西校区张婧老师分享的好书是《教育从看见孩子开始》</p> <p class="ql-block"> 张老师说只有当我们意识到,每个生命、每个孩子都和我们的命运休戚与共,都和我们的未来息息相关时,我们才能真正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让我们拉起每一个孩子的手,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和孩子建立命运共同体,共同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未来就是我们正在创造的地方。所以,让我们用美好培育美好,在教育中看见生命慢慢成长。</p> 美术教研组 <p class="ql-block"> 美术组西校区王敏老师为我们分享的好书是《最美的教育最简单》</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读完书,你会发现封面上有一首纪伯伦的《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不属于你,它们是生命的渴望,是生命自己的儿女。经由你生,与你相伴,却有自己独立的轨迹。</p><p class="ql-block"> 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到自己的重要。这是最深的感悟。孩子是单纯、稚嫩的,但却有着独特的人格,他们需要的是关心与帮助,也同时更需要的是尊重。有一句话说的非常好“管理管理,只有管没有理,是不能叫做管理的”。其实说无论是作为家长还是教师,我们都要做到应该了解、尊重孩子,对他们的过错不要随意去指责与批评,而是应做到的宽容、理解与呵护。</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老师,在教育管理工作中,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没有多少自我约束力的孩子,孩子们对事情似懂非懂,因此,在我们对他们进行管理时,对每一位学生的尊重就成了一个重要前提。</p> <p class="ql-block"> 一个人,首先是个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不要怨天尤人,也不要一味训斥,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然后慢慢安抚孩子的心,帮助孩子共同战胜困难。我们也要坚信孩子本初是善良的,每个人开窍的时间不一样,静待花开,教育是成全人,不是放弃人。</p> <p class="ql-block"> 最后,总校区美术组陈营营老师分享了她的好书——《第56号教室的奇迹》。</p> <p class="ql-block"> 雷夫的教育理念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短期成绩,更注重他们的长期发展。他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为未来的生活做好准备。许多曾经在第56号教室学习的学生,后来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充分证明了雷夫教育方法的有效性。</p> <p class="ql-block"> 《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它更是一本关于人性、责任和希望的书。雷夫·艾斯奎斯通过自己的实践,向我们展示了教育的力量和可能性。他让我们看到,一个真正关心学生、愿意为他们付出的教师,可以改变无数孩子的命运。这本书不仅适合教育工作者阅读,也适合所有关心教育、关心下一代成长的人。它提醒我们,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塑造人格、培养未来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 汇报结束后,体卫艺负责人薛东奎做了最后总结,融入AI时代的潮流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人工智能(AI)正在深刻改变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当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学习、适应和创新。通过合理利用AI,教师可以成为教育变革的引领者,为学生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作为艺体老师,阅读不仅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更是提升自我、启迪心灵的过程。通过阅读,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掌握更科学的教学方法,同时也能在艺术、体育和健康教育的领域中不断探索创新。阅读让我们更加敏锐地捕捉教育的本质,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体卫艺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在未来的教学中,让我们将阅读的收获转化为行动的力量,用更专业的知识、更温暖的情怀和更创新的方法,去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健康体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阅读让我们不断成长,也让我们更有信心和力量去点亮每一个学生的未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