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2月19日上午8时许,应同学之邀,自驾前往铜陵三镇一日游。于10时许到达此行的第一个目的地-铜陵大通古镇。</p> <p class="ql-block"> 铜陵市,别名“铜都”,位于安徽中南部,长江下游南岸,省辖地级市。它东与芜湖接壤,南与池州交界,西与安庆毗邻,北与合肥相邻。铜陵因铜得名、以铜而兴,素有“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之称,采冶铜的历史始于商周,盛于汉唐,延绵3500余年。</p> <p class="ql-block"> 一、大通古镇</p><p class="ql-block"> 大通,滨临长江,位于铜陵中部,古名澜溪,是吴楚鹊岸之战的发生地,有“长江在这儿拐弯,大海在这里回头”的自然奇观。唐代设“大通水驿”;宋开宝八年的975 年正式建镇;清末民初大通商贸业发展至鼎盛,与安庆、芜湖、蚌埠并称为安徽四大商埠。屈原、杨万里、王阳明、朱元璋、曾国藩、彭玉麟等诸多名人都在大通留下了印迹。</p> <p class="ql-block">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通近代史是一部中国近代史的缩影,先后八次起潮于鹊江两岸。第一次是以19世纪60年代曾国藩、李鸿章等推行洋务运动为背景,大通“潮”出了盐务招商局。第二次是以19世纪70年代王韬等推行改良主义变法新为背景,大通“潮”出了大通总商会、轮船公司等。第三次是以19世纪80年郑观应等人推行的改良派变法维新为背景,大通“潮”出了织布厂、招商局等。第四次是以中法战争失败后改良主义推行变法维新为背景,大通“潮”出了轮船商局、学堂等。第五次是以康有为、梁启超等改良主义者推行变法维新为背景,大通“潮”出了报社、邮电局等。第六次是以1900年唐才常、秦力山等发动的大自立军起义为背景,大通“潮”出了起义指挥部等。第七次是以1911年安徽省临时军政府在和悦洲设立为背景,大通“潮”出了五大银行等。第八次是以1929陈潜、林伯渠在大通召开庆祝北伐军胜利军民祝捷大会为背景,大通“潮”出和悦洲袜厂党支部等。百年来,大通见证了中华民族命运的悲壮与雄浑。大通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 大通古镇主要特色有佛教信徒朝觐九华的“礼佛古道”﹣青通河,有一手连着长江,一手连着青通河的千亩湖面﹣祠堂湖,有“九华山头天门”之称的大士阁与高耸的天主教堂钟楼隔湖相望。有和悦老街三街十三巷,国家级淡水豚保护区坐落于此的和悦洲。有“活着的历史文化街区”更是全国古镇中唯一铺四方石的澜溪老街。</p> <p class="ql-block"> (一)和悦渡口</p> <p class="ql-block"> (二)亲水平台</p><p class="ql-block"> 置身亲水平台,远眺江心古镇和悦洲,感受金色晨曦和血色夕阳浸染鹊江江面的绝美画面。</p> <p class="ql-block"> (三)侵华日军俱乐部旧址</p><p class="ql-block"> 侵华日军俱乐部旧址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1938年8月日军侵占大通前,这里曾是商贾云集、香客如潮、十分繁华的小轮码头,系当时澜溪老街上最高、面积最大的建筑。1938年5月,侵华日军对大通和悦洲、铁板洲实行轮番轰炸,连续20多天,共投弹1000多枚,大通的建筑大多毁于战火之中。至1938年8月,日军占领大通后,他们以此为据点,寻欢作乐,并继续向铜陵内地进犯。该旧址是日军侵占大通的罪证之ー。</p> <p class="ql-block"> (四)澜溪老街</p><p class="ql-block"> 澜溪古街位于长江南岸江畔,始建于元末明初,因大通古名“澜溪”而得名,历经多次战火毁坏与复建,现存一条长约780米,宽7米以上,铺着浅红麻石的街面,分澜溪街和共和街,临街多是小瓦屋面青砖黛瓦马头墙的门面房。</p> <p class="ql-block"> 此街有着典型皖南传统商业街市的特点,具有三大特色:安徽中南部近100多年来各个时代不同特色建筑群的自然展示街;全国古城镇中少见的宽阔老街;铺四方石非长条石的古街。现存传统建筑10余万平方米,呈现着原居民生活的延续,是“活着的历史文化街区”。现存沿街店铺多为清代中后期及民国以后建筑,街面铺石系明代铺就,经多次翻修,至今保存完好。现已成为安徽首批旅游休闲街区。</p> <p class="ql-block"> 1.大通历史展馆</p><p class="ql-block"> 大通历史文化展览馆,恢弘大气的民国建筑风格外观,揭示了大通民国重镇的历史地位。通过丰富的实物展陈和多媒体、数字化等新兴技术展现了大通厚重的历史底蕴、璀璨的非遗文化及优渥的自然资源。</p> <p class="ql-block"> BOX影院、飞行影院、光影之洲、极速龙舟等互动装置让大通千年历史“动起来”,游客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不同历史时期的大通。现为安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安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铜陵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基地。</p> <p class="ql-block"> 2.大通电影院</p><p class="ql-block"> 大通电影院建于20世纪80年代,有座位近1000个,上映热门电影时常常座无虚席,后由于时代发展,逐渐被弃用。</p> <p class="ql-block"> 3.澜溪书院</p><p class="ql-block"> 澜溪书院兴建于唐朝,原位于祠堂湖后稍。由铜陵籍太学为当时最高学府博士相当于举人佘钦所建。澜溪书院初期是作为余氏宗族及周边大户人家的私塾学堂。自书院建立后,余氏宗族因重视教育、余氏子弟读书勤奋,从此人才辈出。特别是明朝时佘敬中、佘毅中、佘合中三兄弟连中进士。</p> <p class="ql-block"> 戏剧《量江记》中主人公樊若水小时候就曾在这座书院读过私塾。明洪武年间“六首状元”黄观少时也曾于澜溪书院修学。状元及第后,曾亲笔手书“澜溪书院”匾额赠于书院,让书院声名更加显赫。到清代时,澜溪书院建有孔子殿、鹊江楼、藏书楼、蒙学堂等众多建筑,但最后都毁在了太平天国战乱中。澜溪书院在大通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文化印记。</p> <p class="ql-block"> (五)祠堂湖</p> <p class="ql-block"> 中餐后,于下午1时许驱车到达此行的第二镇-永泉小镇。</p> <p class="ql-block"> 二、永泉小镇</p><p class="ql-block"> 永泉小镇又称永泉旅游度假区,位于秀美、富庶的八百里皖江之滨,中国古铜都-铜陵东部的叶山林场。叶山因唐真人叶静在此修真而得名,又有北宋大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青年时代曾在此修身养性、读书讲学、酌酒赋诗。山上茂林修竹,幽谷流泉,鸟语花香,景色宜人,具有良好的历史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p> <p class="ql-block"> 小镇坐落于铜陵义安区钟鸣镇的叶山森林公园深处,是一个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温泉康养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它占地9000亩,由农民企业家杨树根先生耗资15亿元,花费20年时间在一片废弃的矿山上精心打造而成。</p> <p class="ql-block"> 度假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铜南公路依门而过。度假区总规划用地8000亩,一期现已开发用地3100余亩,投资额达3.5亿元。</p> <p class="ql-block"> 永泉旅游度假区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十佳特色休闲农庄,安徽省五星级农家乐。景区以江南民居和山水园林为主要特色,拥有民宿宾馆、江南味道、四季兰山和养生温泉等四大核心旅游项目,并有私家园林、精品木雕、砖雕、石雕、灵璧石收藏展区、亲子游乐中心、农特产品生产体验基地、户外拓展基地等配套游览观光区域。</p> <p class="ql-block"> 景区收集乡镇村落现代化建设中遗存的青砖小瓦、古树麻石,聘请民间工匠精心打造极具江南特色的山水园林景观,也是最全面、最原汁原味呈现江南建筑文化的大型“博物馆”,其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一站式旅游景区,又融养生文化、建筑文化、餐饮文化、生态文化等于一体的旅游休闲度假区。</p> <p class="ql-block"> (一)江南味道</p><p class="ql-block"> 江南味道系美食街区。</p> <p class="ql-block"> (二)锦鲤池</p> <p class="ql-block"> (三)九宝温泉</p> <p class="ql-block"> (四)鸳鸯湖</p> <p class="ql-block"> 下午4时许结束,驱车到达第三镇-犁桥水镇。</p> <p class="ql-block"> 三、犁桥水镇</p><p class="ql-block"> 犁桥水镇,位于铜陵西联乡,景区占地310亩,总投资9.6亿元,由水镇、漫园、老街、民宿四大功能园区构成。景区拥有119栋古建民居,8条古建街道以及临水错落分布的亭台楼榭,建有古戏台、古县衙、古绣楼、当铺、更楼、三元门、古祠堂、书苑、万丰塔、文昌阁和龙王庙等。</p> <p class="ql-block"> 景区依托水镇风光、风俗、风貌,集中展示了铜陵乃至全省的徽派文化、地域文化、民俗文化、田园文化,及独特犁桥水文化,引入铜匠工艺、蜡染艺术、钱币馆、当铺、汉服等非遗商户,是一座“活着的博物馆”,再现徽风水韵。</p> <p class="ql-block"> (一)方塘</p> <p class="ql-block"> (二)科甲世家牌楼</p><p class="ql-block"> 科甲世家牌楼属徽州牌楼。徽州牌坊,是宋明理学的化石,是用来旌表功德、标耀荣耀的。特定的社会背景,酿造出特殊的人文现象。古代牌坊,俗称牌楼,是划分自然空间的标志性建筑。用徽州山里特有的花岗岩和青岗岩精雕细琢堆砌而成,仿木结构。起初只有单排立柱,后来才逐步发展为四柱、六柱,甚至八柱,是一种门洞式的建筑,故有四柱冲天式,八柱式,口字式等造型。徽州的牌楼有四种等级,依次为御赐、恩荣、圣旨、敕建。</p> <p class="ql-block"> 此牌坊为御赐“科甲世家”圣旨牌楼,“科甲”指科举出身,“世家”意为门第高贵并且世代相沿续的人家。家族数代相继科举出身。“科甲世家”意在于把美好的东西发扬光大。这里,美好的东西是指御赐宗族勤于耕读,兴教育,学风炽盛,人才蔚茂,科举联登。</p> <p class="ql-block"> 牌楼中间石雕为《渔樵耕读图》是中国农耕社会的四业,代表了劳动人民的基本生活方式。古代人之所以喜欢渔樵耕读,与其说是对这种田园生活的恣意和淡泊自如的人生境界的向往,不如说是内心深处对入仕为官,得到统治者赏识的一种心理寄托或向往。</p> <p class="ql-block"> 其左边石雕为《满江红》图景;右边石雕为《十二道金牌图》: 南宋民族英雄岳飞在抗金节节胜利之际。宋高宗于绍兴十一年的1141年在秦桧的挑唆下,一日内连发十二道金牌,将在前线作战的岳飞招回临安。岳飞见金牌,悲愤交加,痛心疾地仰天长叹:“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诸郡,一朝全休!”同年十一月, 宋朝廷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岳云父子绞死于风波亭上。</p> <p class="ql-block"> 整个牌坊表达出统治者寄望人才辈出、忠肝义胆、文武双全、江山永固的寓意。牌坊也是封建统治者加强统治的有力工具。</p> <p class="ql-block"> (三)犁桥老街</p> <p class="ql-block"> 1.聚英台</p><p class="ql-block"> 聚英台,卷棚悬顶、飞檐峭壁的设计看出明代木雕的完美艺术。额枋镂空木雕花卉,行龙图案,中间两檐柱上有佘翘所题楹联:“自古文武今时见,历代君王自此知”。在民间,每逢庙会之时,或有红白喜事,重大节令时,总会请上几处大戏,不仅仅唱给老百姓听,还是唱给各路神仙听,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昌盛。这里也是老百姓的文化娱乐中心,迎庙会、看神戏都聚集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 2.登龙门</p> <p class="ql-block"> 3.状元楼</p><p class="ql-block"> 舒溪之滨、犁桥河畔,巍然耸立三层砖木结构建筑,名曰“状元楼”。“状元楼”设计奇特,装修独具韵味,外观显得古朴庄重、气势轩昂,内构小巧玲珑、古朴典雅。一层叫三元门:意喻“连中三元”,在古代科举考试中,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分别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第一名,称“连中三元”。二层是文昌阁,文昌即“文昌星”,也称“文昌帝君”,古时认为文昌星是主持文运功名的星宿。三层魁阁。传说,北斗七星中的第一颗星叫做“魁星”,它是中国古代神话中所说的主宰文章兴衰的神,在儒士学子心目中,魁星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 时至今日,状元楼早已不再是一幢普通的建筑,它象征着当地人文教育事业的兴盛,不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学子们勤奋学习,秉承前人之优秀传统,在考试中出色发挥,取得优异的成绩。</p> <p class="ql-block"> 4.牌楼</p><p class="ql-block"> 牌楼,与牌坊相似,是中国传统建筑之一。牌楼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p> <p class="ql-block"> 眼前的这座牌坊就是我国古代牌坊,大多为封建朝廷表彰德行卓异、寿昌人瑞的臣民而建造。常见的有“贞节坊”、“孝义坊”、“百岁坊”、“状元坊”等。这座牌坊就是为纪念两袖清风,执政廉明的两江总督陶澍巡以及安徽巡抚邓廷桢后调任两广总督 等官员而建的御赐“风宪”石牌坊,其意为“其身也直,其气也刚,其风也宪”。</p> <p class="ql-block"> 这座由青石雕塑而建的“风宪”牌坊,历经蹉跎岁月,饱受风雨沧桑,至今仍完好无损,成为教育后人世世代代清正廉明的历史见证文物;也是我国古代为表彰廉政监察官员,倡导官吏作风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之风的表现形式。那么这位陶大人有多清廉呢?大家都应该知道清朝赫赫有名的官员左宗棠,陶澍是左宗棠的恩人,两人是忘年交,还是亲家。连左宗棠都笑话陶澍清贫寒酸。</p> <p class="ql-block"> 曾国藩两次科考失败后,特意转道金陵,向陶澍请教学问与求仕之道。因门客李子木自作主张,为陶澍挡驾。最终曾国藩一生未能与陶澍见面。但陶澍的行迹、思想对曾国藩的影响巨大。</p> <p class="ql-block"> 清道光十五年,两江即安徽、江苏、江西总督陶澍在奉朝进京做述职报告返回湖南时,路过铜陵,在他的同乡及好友,当时的池州知府陈源究的陪同下,来到犁桥巡察汛情。看见这方百姓中有户姓汪的人家,幼子汪进保为抵御长江流域汛情,日以继夜的带领乡邻奋战在江堤,这种精神感动了陶总督,连夜呈奏折给道光皇帝,道光帝经证实大为赞赏汪氏人大无畏精神,当即下旨,加以表彰。于是就有了这座圣旨牌坊。</p> <p class="ql-block"> (四)万丰塔</p><p class="ql-block"> 万丰塔为七层古塔,七级浮屠指的就是七层塔。在佛教中,七层的佛塔是最高等级的佛塔。明朝冯梦龙所著《醒世恒言》中,有这样一句话,也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意为救人一条性命,胜过建筑一座七级宝塔,功德无量。</p> <p class="ql-block"> 万丰塔里展示300余尊古代精美木造像,涉及儒、释、道文化,多以明、清时期。他们有着岁月沉淀的厚重包浆,携带着人世间数百年的香火气息,沧桑而神秘,历久而弥新,都是心地善良、助人为乐的形像“代言人”。如有代表着大慈大悲的“观世音”,祛除病邪的“药王”,发家致富的“财神”,学有所成的“文曲星”,包容快乐的“罗汉”,保护儿童的“娘娘”等等,多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像。每尊造像体现的是最直观、最具体、最少掩饰的心灵需求,折射出古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是古人寄寓、祈愿的实物载体,宣扬着人间的“真、善、美”。</p> <p class="ql-block"> 人们在这里登塔观景的同时,更要驻足近距离欣赏这些珍贵的古代木造像, 了解他们是谁及其背后的故事。他们造型各异,形像生动,工艺精巧 ,摆脱了典籍仪轨的限制,透露着凡尘俗世的朴实无华之美,是古代工匠精湛技艺和虑诚之心的结晶,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与研究价值。</p> <p class="ql-block"> 塔龛里每一尊造像都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工艺精品,极大丰富了万丰塔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观展游塔,相得益彰。在宝塔内展示这些古代木造像,其目的就是要推动文物的活化利用,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以其所承载的“善”文化内涵,净化社会风气,教育民众,认识善是道德,善是良心,善是正义,善是品质,善是智慧。但光知道善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去行善,如果没有善行,一切都是空的,古人曰:“当人人知善、行善,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与人之间就会更友善,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好。</p> <p class="ql-block"> 通过在塔内七层的陈列,在登临每一层时多有新藏品去观赏、 新体验去感受,让每一位参观者,得到视觉上的享受、心灵上的安慰、道德上的提升,只要细心看了、静心听了、用心想了,就必有收获,不虚此行。</p> <p class="ql-block"> (五)犁桥</p> <p class="ql-block"> (六)园楼</p> <p class="ql-block"> (七)武庙</p> <p class="ql-block"> (八)县衙</p> <p class="ql-block"> (九)绣楼</p> <p class="ql-block"> (十)朱文公祠</p> <p class="ql-block"> (十一)打铁花表演</p> <p class="ql-block"> 晚7时结束游览,驱车返回,并于晚9时许顺利抵达,此次一天愉快的旅行圆满地划上句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