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美篇号:256630071</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撰 文:大 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图片:网络 致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这个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时代,读了曾仕强先生的经典语录,犹如一泓清泉流过心间,令人深思,也让人警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今的社会,“一切向钱看”似乎成为了许多人的座右铭,“笑贫不笑娼”的扭曲观念竟也有了滋生的土壤。人们过度追求肉体的享乐,心灵却日益荒芜。曾经那份自由自在、清净恬淡的心境,在物欲的洪流中迷失,苦闷烦躁成为了常态。现代医学中忧郁门诊的热闹,揭示了大多数人心理问题的严峻,而真正生理上的病患相较之下反而成了少数。这无疑是一个时代的悲哀,我们在追求外在的物质满足时,却将内心的宁静与平和抛诸脑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面对如此困境,曾仕强先生指出了唯一的出路——自救。这两个字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勇气。自救,意味着我们要向内看,审视自己的内心,而不是一味地在外界寻找答案。我们常常习惯于将责任归咎于外部环境,将希望寄托于他人或物质的给予,却忽略了自身内心的力量。只有当我们真正开始内观自己,才有可能发现问题的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执着于外物,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修行。在这个充满诱惑的世界里,金钱、名利、地位等种种诱惑如同一个个美丽的陷阱,让我们深陷其中而不自知。我们为了追求更多的财富、更高的地位,不惜牺牲自己的时间、健康和快乐,以为拥有了这些就能获得幸福。然而,当我们真正拥有的时候,却往往发现内心依然空虚,幸福依然遥不可及。这是因为我们所追求的东西并不能填补内心的空缺,只有放下对外物的执着,回归内心的本真,才能找到真正的满足和安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返本归元,先安好自己的心”,这句话犹如洪钟大吕,振聋发聩。那么,如何才能安好自己的心呢?答案就是找回自己的良心。良心,是我们内心深处最纯粹、最善良的部分,是道德和伦理的底线。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我们很容易被利益蒙蔽双眼,做出违背良心的事情。然而,每一次违背良心的行为,都会在我们的心灵深处留下一道伤痕,久而久之,心灵便千疮百孔。只有坚守良心,遵循内心的道德准则,我们才能活得坦荡,心才能真正得到安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回顾历史,那些流芳百世的人物,往往都是坚守内心、不为外物所动的典范。古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回归田园,享受内心的宁静与自由;今有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正义和真理,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坚守自己的信仰。他们的事迹告诉我们,只有坚守内心的价值,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坚定,走得从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或许无法完全摆脱物质的束缚,但我们可以在内心为自己保留一片净土。每天抽出一点时间,静下心来,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想法。在面对选择时,多问问自己的良心,而不是仅仅被利益所驱使。同时,我们也要学会放下过去的烦恼和错误,不要让它们成为心灵的负担。让我们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努力找回内心的宁静,返本归元,安好自己的心。因为只有心归处,才是真正的安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