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月19日,海南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受政府委托,开展高林村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建库的工作,为此,特地与邓主任他们进行数据库管理方面的资源对接、修正补充和加强传播资源方式建设,尤其是航拍、特拍和人文学科研究,对民间谚语、语种和民族习俗的进行学术研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为海口市琼山区三门坡镇莲塘村也是自己于2019年义务为之成功申报的中国传统村落(当时排名海南第一),这是昔日探花张岳崧幼年常到此参加祭拜仪式,并留下多件堂号、对联、古屋、牌匾和其他文物,<span style="font-size:18px;">为此,返回海口后就举行专题座谈会。记得2019年就已经帮助莲塘村完成了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数据库(审报文稿部分);而2012年高林村的是文稿,经15年的保护利用实践,有大量数据需要补充和完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月19日,中国传统村落探花故里高林村迎来中国政府对<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建库工作团队;受海南省建筑设计院领导的邀请,作为探花后人、国家级名村创建人荣幸参加其系列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其实,自从2005年至今20年来开始从国家教育技术、信息化教育、智慧教育、大数据到今天的智能体研究和应用,目前单单</span>3453篇网文(还不包括教育部新<span style="font-size:18px;">思考、省教研院好研平台丢失的近3000篇网文)</span>,大多就有高林村情况的图文视频等活动或项目的即时<span style="font-size:18px;">记录;</span>另有50部论著含张岳崧家族谱碟已完成30部还有两部在出版社待出版……这些都是大数据库的基础。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建库,是一项旨在通过数字化技术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重要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建库背景</b></p><p class="ql-block">1.传统村落保护需求:中国传统村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是农耕文明的“活化石”,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村落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自然衰败、建设性破坏等,急需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p><p class="ql-block">2.数字技术发展推动: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通过数字化可以更全面、准确地记录传统村落的各类信息,实现永久性保存和广泛传播。</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建库目标</b></p><p class="ql-block"> 1.全面记录传统村落信息:对传统村落的村落概况、自然地理、选址格局、传统建筑、历史环境要素、生产生活、民俗文化、村志族谱、交通导览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采集和记录。</p><p class="ql-block"> 2.建立权威数据库:打造成为中国研究传统村落资料最丰富、数据最权威的国家级在线数据库,为传统村落的保护、研究、利用等提供数据支持。</p><p class="ql-block"> 3.促进文化传承与交流:通过数字博物馆平台,向公众展示传统村落的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增强公众对传统村落的认知和保护意识,促进文化的传承与交流。</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建库内容</b></p><p class="ql-block"> 1.基础数据采集:包括村落的基本信息、历史沿革、人口情况、经济发展等。</p><p class="ql-block"> 2.传统建筑数据采集:对传统建筑的外观、结构、内部装饰、建筑技艺等进行详细记录,可采用摄影、三维扫描、BIM建模等技术手段。</p><p class="ql-block"> 3.历史环境要素采集:如村落的水系、街巷、广场、古树名木等。</p><p class="ql-block"> 4.民俗文化采集:包括传统节日、民俗活动、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等。</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建库进展</b></p><p class="ql-block"> 1.启动与初期建设:2017年,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建设工作正式启动,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学术信息中心负责平台开发、内容运维、系统维护等工作。2018年4月,数字博物馆开通上线,首批165个村落单馆上线,全部为精品馆标准。</p><p class="ql-block"> 2.全国范围推进:2019年度,第二批211个村落单馆上线,分布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涵盖了多种展示形式。此后,各地积极推进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建设,如云南省红河州有15个村落上线,贵州省黔东南州有31个村入驻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等。</p><p class="ql-block"> 3.技术创新与应用:在建设过程中,不断优化和创新技术手段,如720全景技术、BIM建模技术等,提高了展示效果和工作效率。</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建库意义</b></p><p class="ql-block"> 1.保护文化遗产:数字化记录可以有效避免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因自然或人为因素而消失,为后人研究和传承提供了详实的资料。</p><p class="ql-block"> 2.提升村落知名度:通过数字博物馆的展示,让更多人了解传统村落的魅力和价值,提高村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3.推动乡村振兴: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建设可以与文化创意、旅游观光等产业协同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新的动力和支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座谈会后合影留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