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br></div><div><br></div>费县东蒙镇小贤河村,位于蒙山前怀,群山环绕,由五个自然村组成,行政村驻地为小贤河。其他五个村分别为涝草庵前、老赵家、大梁、烂镢庵、大门山前。烂镢庵村有座古庙,也叫烂镢庵,关于这个地名,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当地有个人叫王质,上山刨柴火。看到山上有两位老人在下棋,他就把镢头往地里一刨,开始看两人下棋。老人看到他过来,也没有搭话。这局棋下得很长,王质看到山下一阵黄,一阵绿,也没多想,最后也没下出个输赢。<br>一位老人说:“今天就别下了,来了客人,先吃饭吧。”吃过饭,老人给他一个高粱秸杆,告诉他:“你要找不到人就再回来。”王质接过小杆,回头拿他的镢头,却发现镢头已经全部烂掉了。他独自下山,半路把小杆随手扔掉了。<br>回到村里,他却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一打听,村里人还知道他,很多年前进山再也没有回来,现在他的七代贤孙63岁了。没办法,他只得回去找那两位老人,却没了回去的小杆,跑到山上骂那两老头。后来,人们再也没见到王质,据说被那两位老神仙又接走了。<br>后来人们在他看下棋的地方,建起了一座寺院,寺名就叫“烂镢庵”。神仙下棋的地方,叫棋盘山。那山上的棋盘一般人看不到,只有被土匪追着拼命跑的时候,才能隐约看到。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烂柯庵旧址</h3> 现在烂镢庵已经是一片废墟。从遗址上看,应该是两所宅院。这个判断在石碑记载上得到证实。烂镢庵现有三块石碑,一块是清代雍正十三年(1735年)重修重阳观的碑;一块是道光七年(1827年)《重修烂柯庵泰山行宫》碑,重修泰山行宫的住持名叫性然;还有一块时间已经模糊不清。<br>在旁边居住的李中谦大爷也说这里曾经住过和尚、尼姑、道士,最先来到这里的是道士,最多的时候,这里住过六七十人。石碑上原来有龙,村民们称为“绞龙碑”。很可惜,不知什么时候被人弄走了。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重修烂柯庵泰山行宫碑记》</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道光七年烂柯庵碑</h3> 李大爷今年71岁,在上冶供销社退休后,回家承包了一片山场,在这里和老伴一起生活,还有一户人家与他们为邻。他们的这块山地相对平坦,放眼望去有七八十亩平地。李大爷说塔山林场的场部安错了地方,应该选择这里。这里有泉、有井,有石磨,有槽碾,还生长着茂盛的竹子。李大爷他们除了管理果园,还在空地上种了庄稼、蔬菜,现在他正忙着给庄稼锄草。我们问他在这里买菜买饭方便吗,李大爷说:“这里种的东西吃不完。” 菜园子里蔬菜长的还真不错。向导问李大爷这是谁种的菜,李大爷说别管谁种的,想吃什么吃什么。我们就摘了根黄瓜尝尝,我们常见的黄瓜是绿色,这里的黄瓜是真正的黄,比普通黄瓜短、粗,刺也很少,味道也不大一样,肉质也较软,绵。李大爷几次邀请我们去他家喝水,并说那是“神仙喝的水”。可我们刚刚在下面喝完,实在喝不下,向老人表达谢意后,我们离开了烂镢庵。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古井</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