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干半岛游(3)塞尔维亚-诺维萨德之自由广场、彼得罗瓦拉丁城堡(2024-10-30)

王志敏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行程,是先补上原定昨天下午诺维萨德的<b>自由广场</b>与<b>彼德瓦拉丁古城堡</b>两个景点,然后前往<b>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b>按原定行程继续游览。</p> 塞尔维亚 <p class="ql-block">  <b>塞尔维亚共和国</b>,简称“<b>塞尔维亚</b>”,位于巴尔干半岛中部的内陆国。国土总面积8.85万平方公里(科索沃地区1.09万平方公里),首都为贝尔格莱德,人口841万(含科索沃地区177万)。</p><p class="ql-block"> 9世纪起,移居巴尔干半岛的部分斯拉夫人开始建立塞尔维亚等国家。一战后,塞尔维亚加入南斯拉夫王国。二战后,塞尔维亚成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六个共和国之一。1991年,前南开始解体。1992年,塞尔维亚与黑山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2003年2月4日,南联盟更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2006年6月3日,黑山宣布独立。同年6月5日,塞尔维亚共和国宣布继承塞黑的国际法主体地位。</p> 诺维萨德 <p class="ql-block">  <b>诺维萨德</b>,也称“<b>诺威萨</b>”,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仅次于贝尔格莱德的</span>塞尔维亚第二大城市,伏伊伏丁那自治省首府与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南巴奇卡地区的行政中心。</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b style="font-size:18px;">诺维萨德</b><span style="font-size:18px;">,位于塞尔维亚北部</span>,巴奇卡运河和多瑙河交汇处,东南距贝尔格莱德约70公里。1694年建城,当时城市居民主要是由从哈布斯堡王朝的军事战略要地彼得罗瓦拉丁要塞穿越多瑙河的塞尔维亚商人组成。历史上诺维萨德一直保持着多民族混居和多种文化并存的特性,塞尔维亚人、匈牙利人和德意志人是城市的主要族群。18-19世纪成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1848年经历了欧洲大革命的动荡之后,诺维萨德逐渐成为“<b>塞尔维亚文化中心</b>”,并享有“<b>塞尔维亚的雅典</b>”之美誉。</p><p class="ql-block"> <b>诺维萨德</b>,分成三个区:位于多瑙河<b>左岸的老城区</b>,<b>右岸的彼得罗瓦拉丁区</b>、<b>斯雷姆斯卡-卡梅尼察区</b>。</p> 自由广场 <p class="ql-block">  位于老城中心,在奥匈帝国统治时期叫<b>弗兰茨·约瑟夫广场</b>,也就是以茜茜公主丈夫、奥匈帝国皇帝弗兰茨一世的名字命名的,自十八世纪以来一直是集会和举行庆典的场所。一战后更名为<b>革命广场</b>,二战后才改称<b>自由广场</b>。</p><p class="ql-block"><b> 自由广场</b>,<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诺维萨德市历史建筑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市区的主要景观都集中在广场周边。</span>最靓眼的是<b>诺维萨德主教堂</b>和其对面的<b>市政厅</b>,周边还有<b>国家大剧院</b>、<b>银行</b>、<b>博物馆</b>、<b>艺术馆</b>等。</p> 国家大剧院 <p class="ql-block">  全称<b>塞尔维亚国家大剧院</b>,建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1981年,</span>是市中心最大的现代风格建筑。</p> <p class="ql-block">  其前身是由<span style="font-size:18px;">J.S.波波维奇于</span>1861年创建的塞尔维亚老剧场,这是南斯拉夫历史最悠久的剧院,塞尔维亚的国家级演员差不多都在这里演出过。 </p> <p class="ql-block">  塞尔维亚国家剧院首映式,拉扎尔·拉扎尔于1861年8月4日演出,主演由十二位演员组成。</p> <p class="ql-block">  剧院外的雕像,是大剧院的设计者波兰人Wiktor Jackiewicz博士。他采用白色大理石,并设计成矩形的几何体,可客纳1300名观众。</p> 剧院周边景点 <p class="ql-block">  歌剧院门口有一条百多米长的“<b>铜牌路</b>”,上面记载的是<b>诺维萨德历史大事记</b>。从史前开始有人类居住,直至2022年。前面部分跨度大一些,近二、三百年则有较详细有记录。</p> 市政厅 <p class="ql-block">  再往前,是位于广场右侧的<b>市政厅</b>,这座19世纪末新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是伏伊伏丁那自治州议会的所在地,现在依然是诺维萨德的市政府办公机构。它既是诺维萨德的城市名片,也是这座城市最瑰丽的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  大楼顶部四个角的圆拱和回廊很特别,墙上16个人物雕塑都出自雕塑家Julije Anika之手。 </p> <p class="ql-block">  塔楼上矗立的<b>圣弗洛里安(St. Florian)钟</b>,是以火灾守护圣人<b>佛罗莱恩</b>的名字命名的诺维萨德守护神。这是<b>慈善家玛蒂尔达</b>赠送给消防队的,一旦发生火灾,大钟就会向居民发出警报。</p> 米莱蒂奇 <p class="ql-block">  市政厅前面矗立的<b>斯维托萨尔·米莱蒂奇</b><b style="font-size:18px;">铜像</b><span style="font-size:18px;">(Matica,1826年-1901年)。</span></p> <p class="ql-block">  这位哈布斯堡王朝时期最有影响力的塞族政治家,崇尚民族自由与独立。 </p> <p class="ql-block">  他还是律师、记者和作家,生前曾于1861年和1867年两度出任被诺维萨德市长,1871年成为塞族地区的总统。他也曾两次被匈牙利当局投入监狱,受尽折磨,于1901年去世。 </p> <p class="ql-block">  铜像从1939年竖起,80多年了,仍有人前来献花,可见人们对他的尊崇与爱戴。</p> 诺维萨德主教堂 <p class="ql-block">  位于市政厅对面,也称<b>圣母玛利亚教堂</b>。</p> <p class="ql-block">  这座<span style="font-size:18px;">诺维萨德天主教的</span><b style="font-size:18px;">主教堂</b>,是诺维萨德最大、最高的教堂,<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诺维萨德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span>也是包奇卡地区最高的教堂。<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p> <p class="ql-block">  教堂始建于1719年,原教堂被毁后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1742年</span>重建。1848年在匈牙利革命的轰炸中遭到破坏。1891年,市议会决定拆除这座二次重建的旧教堂,并在同一地点建造新教堂。所以现在看到的是由<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诺维萨德最著名建筑师乔治·莫尔纳免费设计(也是市政厅的设计者)、</span>第三次<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建造的主教堂,它于</span>1893年11月完工,而72米高的钟楼,则于1894年10月竣工。</p> <p class="ql-block">  主教堂以其典型的哥特式风格而闻名,彩色的屋顶和高耸的尖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  色彩悦目的马赛克楼顶让我想起布达佩斯的马加什教堂,艳而不俗。</p> <p class="ql-block">  由于教堂的铁艺栅栏门关着,故只能在缝隙中观看、拍照了。</p><p class="ql-block"> 这座<span style="font-size:18px;">内部有4个祭坛的</span>三殿式教堂<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长52米,宽25米,<span style="font-size:18px;">屋顶高22米,高大的石柱支撑着尖顶,彩色玻璃窗上绘制着神像,一排排深棕色的椅子环绕其间,营造出浓厚的宗教氛围。</span> </p> 银行大厦  城市画廊 <p class="ql-block">  在市政厅与主教堂之间的左侧,下图位于市政厅右侧的黑色拱顶建筑,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建于20世纪初的</span><b>伏伊伏丁那银行大厦</b>。它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诺维萨德市</span>第一座采用钢筋混泥土材料和工艺建成的建筑,其前身是一座酒店。1918年,在这栋楼里,宣布伏伊伏丁那正式加入塞尔维亚王国。 </p> <p class="ql-block">  银行右侧的白色红顶建筑,早期是客栈,后改建成酒店,现在是<b>城市画廊</b>。</p> 铁皮人 <p class="ql-block">  与<b>城市画廊</b>一街之隔的是1908年建成、以“<b>铁皮人</b>”作为标志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商业住宅。</span></p> 兹马吉·乔维纳街 <p class="ql-block">  <b>兹马吉·乔维纳街</b> (Zmaj Jovina)是一条满是商店、精品店、咖啡馆、餐馆和工艺品店的步行街,街上全都是露天咖啡馆和小酒馆的桌子和遮阳伞,它是诺维萨德的象征。</p> 主教宫 <p class="ql-block">  从诺维萨德主教堂,沿<b>兹马吉·乔维纳街</b>向东北方向走去,在街尽头有一座漂亮的二层小楼,就是这座<b>东正教主教宫</b>。</p> <p class="ql-block">  旧主教宫与诺维萨德主教堂同时建于1741年,也同时毁于1848年的战争中。这座是1901年重建的新主教宫,现在是巴奇卡主教区主教的私人住宅。窗户上丰富的装饰元素和外墙覆盖的独特红砖,令主教宫别具一格。</p> <p class="ql-block">  宫前是<b>约万·约万诺维奇·兹马伊</b>(Jovan Jovanovic Zmaj)<b>铜像</b>。</p><p class="ql-block"> 他是出生于诺维萨德的塞尔维亚的医生,<span style="font-size:18px;">也是著名的儿童诗作家</span>。<b>兹马吉·乔维纳街</b>就是以其名字命名的(The statue of Jovan Jovanovic Zmaj)。</p> 圣乔治东正教堂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位于主教宫后面不远处,</span>这座诺维萨德最大的<b>东正教主教堂</b>,建于1734年至1740年之间,属于巴洛克晚期风格的教堂。</p> <p class="ql-block">  教堂墓地里,有诺维萨德最古老的纪念碑——粉红色大理石制成的<b>主显节十字架</b>。从碑座上可以看到它建于1867年。</p> 彼得罗瓦拉丁城堡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半小时的自由广场游览结束后,去多瑙河右岸的<b>彼得罗瓦拉丁城堡</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途中,可见到蓝色多瑙河中有</span>三只<b>桥墩子</b>。</p> <p class="ql-block">  它们是1999年北约对南联盟进行空袭轰炸中,遭受到严重破坏,桥身断裂,部分桥体甚至沉入了河中而保留下来的残剩桥墩,成为历史的见证。</p> 城堡 <p class="ql-block">  这座位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多瑙河右岸</span>的<b style="font-size:18px;">彼得罗瓦拉丁城堡</b><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是全欧洲30 多座较大的古城堡中最大的一座。</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因城堡地处咽喉要地,且又处于前南斯拉夫的北大门,故于1692年开始,在一块高达40多米的巨型岩石上,用了近百年时间才全部完工。因其具有战略地位性质,故被称为多瑙河上的“</span><b style="font-size:18px;">直布罗陀</b><span style="font-size:18px;">”。18世纪城堡被重新设计修建,1948年被列为国家保护历史遗迹,现在是多瑙河上庞大而恢弘的建筑代表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 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堡,<span style="font-size:18px;">占地面积120 公顷,堆山高300 米。</span><b>过去</b>,它作为大规模的<b>防御工程</b>,在历史上见证过多次战争,例如<span style="font-size:18px;">1716年,著名的彼德罗瓦拉丁战役在此爆发,欧根亲王率领的哈布斯堡军队在此大败奥斯曼帝国,奠定了奥地利在巴尔干地区的统治地位‌。</span><b>现在</b>,它是一处著名的<b>观光景点</b>。</p> <p class="ql-block">  城堡包括地上和地下两个部分。</p><p class="ql-block"> 据说,城堡内的地下部分<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可以说是一道“<b>隐藏的神奇关卡</b>”,其纵横交错的房间、廊道、陷阱、炮口和枪眼共同交织成了上下4层、五角形状、延伸16公里的网状防御系统<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城堡内还设有‌议事密室、‌粮草仓库和‌兵械仓库,确保在长时间围困下仍能维持战斗。</p><p class="ql-block"> 据说古堡地牢里,曾关押过很多著名历史人物,如1813年塞尔维亚的革命领袖卡拉乔尔杰(Karadorde)、前南斯拉夫总统铁托等。在奥地利统治时期拿破仑还曾藏匿于此。</p> 钟塔 <p class="ql-block">  沿着城堡山下的石阶小道,拾级而上。</p> <p class="ql-block">  穿过城堡入口。</p> <p class="ql-block">  可以看到这座建于18世纪的钟塔,它因其独特的长针表示小时、短针表示分钟设计而闻名。</p> <p class="ql-block">  这种设计,原本是为多瑙河上的船只提供时间上的便利,因为它们在远处也能清晰地读取时间信息。另外,这座因热胀冷缩关系,夏天走得慢,冬天走得快的大钟,也常被大家戏称为“<b>喝醉的大钟</b>”,其目的是让船家更好地掌握航速。</p><p class="ql-block"> 据说,1813年奥地利国王在抵抗拿破仑进攻时,曾将王冠藏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  更奇妙的是,钟塔旁边的这副眼镜,在后面那棵树的映衬下,一年四季<b>眼镜</b>后面的<b>他</b>,容颜是在不断地变换的。这似乎语音“<b>冷眼静观风云变幻,时刻铭记历史沧桑</b>”<b>。</b></p><p class="ql-block"> 再加上著名的大钟陪衬,这里已成为城堡的<b>网红打卡拍摄点</b>。</p> <p class="ql-block">  站在钟楼旁的观景平台上,可以远眺多瑙河的全景与诺维萨德的城市风光。</p> 观景台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多瑙河顺着河流走向,由西向东有3座桥,分别是自由桥、瓦拉丁桥和热热利桥。1999年诺威萨德遭到北约军队的轰炸,横跨多瑙河的仅有的三座大桥全被北约空军炸毁。</p><p class="ql-block"> 现在见到的是重建后的新桥。距离古堡<b>最远处</b>的叫<b>自由桥</b>,是斜拉式桥梁,远看两根长长的立柱树立在大桥上,左右各由3根斜拉钢索紧紧“拽着”桥面,就像河面上隆起的两座小山峰,它<span style="font-size:18px;">连接斯雷姆的卡梅尼察和城市中心。</span><b style="font-size:18px;">近处</b><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这座叫</span><b style="font-size:18px;">瓦拉丁桥</b><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b style="font-size:18px;">远处</b><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那座叫</span><b style="font-size:18px;">热热利桥</b><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瓦拉丁桥 <p class="ql-block">  古堡脚下直通城市的这座<b>瓦拉丁桥</b><span style="font-size:18px;">(Varadinski Bridge)</span>,是2000年以后重建的<b>新瓦拉丁大桥</b>,当地人也叫它<b>彩虹桥</b>,<span style="font-size:18px;">它连接着彼得罗瓦拉丁城堡和诺维萨德老城区。</span></p> <p class="ql-block">  瓦拉丁桥是被炸的第一座桥,站在城堡上,来时路上看到的桥墩,更加清晰可见。</p> 热热利桥 <p class="ql-block">  在瓦拉丁桥右边<span style="font-size:18px;">白色的</span><b>热热利桥</b>,现在是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平直的桥面上设计了一组对称拱形结构,看上去兼具力量和美感。</p> <p class="ql-block">  阳光的照射,使得红色屋顶闪烁着温暖的光芒,在蓝天白云、绿色植被、灰色墙壁以及多彩的街道景观相互交织中,构成了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卷,让人感受这座城市的独具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下一站前往塞尔维亚首都<b>贝尔格莱德</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