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次我的阅读篇又写了两个文学典故,分别是:“托名沈约”和“旧雨今雨”。老朋友送的文学典故词典,我很喜欢,闲暇时翻看两段,很容易理解产生情感共鸣。我把它们整理出来,也是自己学习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文学典故的名称含蓄凝练,每个典故都包含着一个故事,许多故事都富有教育意义,有些是体现勤奋好学、诚实守信、孝顺父母的,如凿壁偷光、一诺千金、卧冰求鲤等等;还有许多蕴<span style="font-size:18px;">含着深刻哲理和智慧的文学典故,如</span>刻舟求剑、塞翁失马、掩耳盗铃等等,另有一些典故是专门讽刺社会人情的阴暗面,如饭后钟、指鹿为马、今天要写的托名沈约等等。总之,文学典故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应该传承。</p> 托 名 沈 约 <p class="ql-block"> 沈约,南朝梁的政治家、史学家、南朝文坛的领袖。他精通音律,学问渊博,著有《晋书》《宋书》《齐纪》《梁武帝本纪》等史书,《宋书》入二十四史。</p> <p class="ql-block"> 在南朝梁时期,沈约的文学名气很大。光禄大夫张環有个儿子叫张率,天资聪颖,十二岁的时候就能写文章,他曾给自己限定每天要作一首诗,如果因为有事耽搁,也要之后补作。到十六岁的时候,他写的诗已经有两千多首了。有个叫虞纳的人,看了他的诗讥讽贬斥,张率一气之下,将自己的诗稿全部焚毁,又重新写了一首诗,谎称是出自大文豪沈约的手笔,请他作品评。虞纳看过诗作,听说是出自名家,便句句叫好,夸赞说这诗中的字没有一个是不好的。张率从容地告诉他真情,说这首诗是自己写的。虞纳听后非常尴尬,惭愧地离开了。</p><p class="ql-block"> 诗文明明出自同一人之手,只因作者不是名人,写得好也得不到夸奖;而假托名人大名,即能得到赞赏,其实这就是对名人的盲目崇拜和迷信。后人因此用<b style="font-size:20px;">托名沈约</b>比喻借助名人抬高身价或地位。 </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该典故出自《南史 · 张率传》</span></p><p class="ql-block"> 对名人盲目崇拜和迷信,会使普通民众丧失理性判断,恶人也会利用这些,把自己包装成名人,操纵舆论,让大众辨不清真假善恶,为其提供敛财、揽权机会。这种盲目崇拜和迷信是恶人滋生的温床。</p> <p class="ql-block"> 天津耀华中学校友<b style="font-size:20px;">王慕東</b>学姐隶书</p> 旧 雨 今 雨 <p class="ql-block"> 唐玄宗天宝年间,诗人杜甫旅居滞留在长安。秋日里阴雨连绵,杜甫卧病躺在床榻上,听着窗外淅沥的雨声,望着床前满眼的青苔,他倍感凄凉寂寞,极度渴望有好朋友来探访,一起叙谈畅聊,打发消磨这漫长的时光,但终无一个朋友登门。</p><p class="ql-block"> 杜甫很失望,他写道:“卧病长安,旅次多雨,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意思说,过去老朋友下雨也来,现今雨天就没有人来了。”表述了对朋友最初亲近而后疏远、世态炎凉的感慨。后人就以<b>旧雨</b>代指老朋友,<b>新雨</b>代指新朋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8px;"> 典见《杜工部集 · 秋述》</span></p><p class="ql-block"> 南宋诗人范大成的六言诗中有句:<b>冷暖旧雨今雨,是非一波万波</b>,即是用到了这个典故。他用<b>冷暖</b>修饰了<b>旧雨今雨</b>,是说无论是老朋友还是新朋友,相处之中都会有或冷或暖的亲疏变化。<b style="font-size:18px;">是非一波万波,</b><span style="font-size:18px;">指世间的是非就像水波一样,一个波浪会引发千万个波浪,变化不断地衍生、扩散。</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天津耀华中学校友<b style="font-size:20px;">赵鴻</b>学姐篆书</p> <p class="ql-block"> 杜甫生活在唐代,那个时代,知己挚友相互探访,饮酒畅聊,弥足珍贵。</p><p class="ql-block"> 现代社会,人们对友情的需求已经趋于淡漠,快捷奏的工作和生活压力让人们无暇顾及许多,追求和关注更多的是自我。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彼此的认知也会默默发生变化,永久不变的亲密关系很难维系,这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普遍现象,也不能说是世态炎凉。</span></p><p class="ql-block"> 网络时代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为便捷。多年不见的“<b style="font-size:18px;">旧雨</b><b>”</b>老友,微信一键视频通话,瞬间屏幕上亲热寒暄,千里万里之遥还叫距离?不能拥抱惬意长聊,谁会介意?微信的功能,刷一刷,我们的“<b style="font-size:18px;">新雨</b><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新朋友很容易就加上了,这些因业务需要、兴趣爱好而不断结识的微信朋友,时间久些,你还能记得清他们都是谁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手机已成为大众的精神密友,无论老少人手一部。海量信息目不暇接,微信聊天、游戏娱乐、刷抖音视频,看广告采买,遨游沉迷;智能AI功能的应用,更令人炫目奇葩。人们似乎已经被与虚拟世界的对话所深深吸引,习惯于用指尖在电脑或手机上操作,在屏幕上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如此这般,我亦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太遥远了!杜甫的</span><b style="font-size:18px;">旧雨今雨</b><span style="font-size:18px;">之说…..</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