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03年3月是原62、63师炮团榴炮一连坚持学雷锋不间断40周年。这一年,这面坚持40年学雷锋的旗帜,在武警部队依然高高飘扬。</p><p class="ql-block"> 我作为师新闻干事在1993年3月宣传报道过榴炮一连坚持30年学雷锋的事迹。10年过去了,2003年3月我又一次来到一连,深挖一连坚持40年学雷锋鲜为人知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2013年3月,一连学雷锋坚持了50年,继上世纪八十年代团中央授予榴炮一连“新长征突击队”称号后,一连又获新荣誉,武警部队授予该连“新时期践行雷锋精神模范连”称号。</p> <p class="ql-block"> 历史长河,历经苍桑。许多名人志士,花开一时,随风雨而折腰。</p><p class="ql-block"> 但雷锋,一名普通士兵的名字却深深铭刻在了一连一茬茬官兵的心中,长久不衰。"雷锋精神"在一连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p><p class="ql-block"> 我在一连看到,两大本写有将军的赞语、团中央领导的褒奖,大学生、艺术家感慨的留言册,以及连队坚持40年学雷锋展馆中的数百张图片,一件件史料,象一面面镜子折射出了一连学雷锋的感人事迹。</p> <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坚持40年学雷锋不间断,咋一听,让人感到有点玄乎。</p><p class="ql-block"> 一个单位一年做一件好事不难,在人员流水似的基层连队,坚持数十年做好事就值得怀疑?春节前夕,中央电视台军事新闻《中国武警》栏目获得了一连坚持40年学雷锋的线索,特意派人前来拍摄电视纪录片。</p><p class="ql-block"> 40年从何拍起,团宣传股长崔毅刚在仓库里翻了大半天,抱回了一大摞录像带和三部电影新闻纪录片高兴地放在了我们面前。</p><p class="ql-block"> 一时间,借放像机、装带、播放。然而,由于时间久远,图象模糊不清,声音吱哩呜啦。无奈,再看三部电影纪录片,一时间,找电影放映机又成了问题,机关派人到驻地电影公司翻箱倒柜总算找到了一台生产于六十年代的国产16毫米电影放映机。</p><p class="ql-block"> 六十年代的机器放七十年代拍摄的黑白影片,尽管放映中不时出现断片现象,但是图象声音还是让我们看到了《榴炮一连坚持十四年学雷锋》、《美好的心灵》、《某军在榴炮一连召开学雷锋学英模现场会》三部纪录片。</p><p class="ql-block"> 颤抖的画面把我们带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初一连如火如荼的学雷锋活动之中,感人的故事一个接着一个:</p><p class="ql-block"> ——1976年10月,部队党委收到唐山地震灾区的一封信,信中说:"你部高乃良等4名同志寄来九十元钱,深切感谢子弟兵对灾区的关怀",部队党委派人一查是一连的。</p><p class="ql-block"> ——附近村子发生火灾,50多名战士迅速向着同一方向跑去,不顾一切冲向火海,手被烧伤,全然不顾,一打听,是一连的。</p><p class="ql-block"> ——部队附近有一家工厂,厂领导带着礼品和一封感谢信走进营房。问他找谁,他说:"部队常有不少同志到我厂参加义务劳动,今天我是特意来致谢的。"一问,又是一连的。</p><p class="ql-block"> ——部队精选20名训练尖子参加上级七个专业项目比武,有12人获得前3名,总分获团体第一。上级机关询问,这些兵选自哪个连队?部队领导说,有13个人来自一连!</p><p class="ql-block"> ——孤寡老人崔育葱,无儿无女,生活得却比儿孙满堂的邻居还幸福,县上民政部门派人一了解,原来是一连一班连续8年照顾从无间断。灵武县回族孤寡老人王氏,连续 13 年每月总能收到几十元钱,是谁做的好事?一调查,还是出自一连。</p><p class="ql-block"> 这只是一连学雷锋活动中涌现出无数好事中的几个小花絮。</p><p class="ql-block"> 已被甘肃省委宣传部授牌为"国防教育基地"、被平凉市指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一连学雷锋展馆,这里珍藏着从一九六三年至今学雷锋的图片和部分实物,无不昭示着一连学雷锋持之以恒的可贵。</p> <p class="ql-block"> 学雷锋展馆,是一连育人建连的一件法宝,连队党支部对她倍加珍惜。40年间,一连8次改变地理环境,3次改变隶属关系,人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对展馆的每一块展板,每一件实物都非常珍惜。</p><p class="ql-block"> 1992年10月,一连原所在的部队撤编,作为英模连队一连被破例保留。</p><p class="ql-block"> 蒙蒙细雨中,7台大卡车开进了一连营区,"装车吧",前来送行的宁夏军区的将军们忍痛割爱,含泪下达了最不想出口的指示。</p><p class="ql-block"> 一箱一箱的公用物资被抬上了卡车。</p><p class="ql-block"> "报告连长,学雷锋展馆的资料还剩两大箱实在装不上了,怎么办?"时任连长的张永伟逐车看了一遍说:"同志们,我们宁可少装自己的东西,也不能把学雷锋展馆中的资料落下!"</p><p class="ql-block"> 话未说完,官兵们积极行动,纷纷淘汰自己的脸盆、纸箱等个人用品。在场的首长们感动了,立即命令,为一连再派一台卡车。</p><p class="ql-block"> 这已是学雷锋展馆跟随连队第四次搬家了。岁月的长河冲掉了历史进程中的泥沙,但她难以冲刷掉中华民族最优秀的精神文化。一连的学雷锋展馆越办越显得丰富。2003年3月,一连奉命到广州海关执行任务,作为对官兵进行传统教育的学雷锋展馆还带不带走?</p><p class="ql-block"> 一连党支部响亮地提出:"雷锋与一连同在!"于是连队请来摄影师,将展馆的所有图片翻拍了一遍,带到执勤地,办起"学雷锋长廊"。连队用它激励官兵续写"雷锋"新篇。一时间,这一长廊成了驻地一道亮丽的"精神文明"风景线。</p><p class="ql-block"> 自誉为600万广东市民的"打工仔"﹣广州市政协主席陈开枝,慕名前来一连参观。一张张记载"雷锋"历史的图片,使这位当代中国的"扶贫状元"感动不已,连连称赞:"你们坚持40年学雷锋不间断,真不容易啊!"</p><p class="ql-block"> 历史作证,在一连两大本记录了40年来1128名各类先进个人的《荣誉册》,两进军博的首版《雷锋的故事》,1984年全军召开青年工作会议推广一连坚持21年学雷锋的经验,军委各总部、各大军区代表参观见学的题词留言,指导员王国伟参加全国学雷锋座谈会的图片……40年的积累,汇成了一座"精神宝库"。</p><p class="ql-block"> 中国艺术家采风团、著名书法家胡介文先生到一连后感慨颇深,挥毫疾书:"学雷锋精神,养坚松气质"。</p><p class="ql-block"> 武汉电力学院毕业的大学生程瑞杰说:"在一连生活一天就会受益一生"。</p><p class="ql-block"> 中国迪化集团副总经理陈建中看了一连坚持40年学雷锋的展览,特赋长诗一首《雷锋式的连队 最可爱的兵》。</p><p class="ql-block"> 中国雷锋精神研究会会员、八一电影制片厂老干部董兴喜给一连写信:"我被贵连官兵近40年学雷锋的执着精神所感动,向你们学习,祝愿贵连再接再厉……"</p> <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传统的做法与变动着的思想观念发生着碰撞,一连在各种挑战面前始终坚持用雷锋精神育人建连不动摇。</p><p class="ql-block"> 有资料记载:40年间,一连曾照顾过7位孤寡老人,帮助他们度过了幸福的晚年。此举带动了3个村形成了尊老爱幼、关心弱势群体的风气。</p><p class="ql-block"> 有报纸报道:在银川市郊吊庄乡,54户从"西海固"搬迁过来的移民,靠救济过日子习惯了,不愿开荒造田,一连官兵和乡政府共同帮扶,使这些群众彻底甩掉了贫困的帽子,宁夏日报以《芦草湾的保护神》为题做过报道。</p><p class="ql-block"> 有碑文显示:银川市最繁华的新华街上,一连官兵经常执勤并与北方商厦开展"学雷锋活动",使商厦的精神文明建设成为全市标兵单位。为感谢一连,商厦特意在新华街上用大理石铭刻了"感恩碑",赞誉一连为"新华街上好一连"。</p><p class="ql-block"> 有群众反映:一连官兵资助辍学儿童华伟伟6年,使其初中毕业;资助平凉一中学生邓小芳5年,使其考入兰州医学院……</p><p class="ql-block"> 2003年,现任连长赵家琪说:一个连队出现好人好事并不完全是学雷锋的结果,但正确思想指导下的学雷锋活动,必定产生好人好事,我们正是在不断修正学雷锋偏差中促进了工作,尝到了甜头。</p><p class="ql-block"> 有段时间,战士蒋军在学雷锋过程中,简单模仿雷锋的言行举止,认为这样才叫学雷锋。他当班长时对班里的战士说:"雷锋就是这么做的",还要求大家也要写日记,亮亮"闪光的思想"。</p><p class="ql-block"> 原连长张永伟发现后,感到蒋军的做法有些怪。便及时提醒他学雷锋不能把雷锋与雷锋精神等同起来,雷锋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他的成长离不开所处的历史环境;雷锋精神源于雷锋的亲身实践,是与雷锋本人分不开的。但雷锋精神作为时代精神,远远超出了雷锋本身,已不仅仅是雷锋自我言行的归结,而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结晶,学雷锋就要学他的精神、远大的理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p><p class="ql-block"> 简单地开导,小蒋茅塞顿开,学雷锋视野开阔了。他立足本职刻苦学习,成为全连最优秀的班长,第二年提升为干部。</p> <p class="ql-block"> 学雷锋究竟应该学什么?蒋军的变化使连队官兵懂得了:学雷锋一定要联系实际,向雷锋那样做人做事,不能简单地把学雷锋与做好事等同起来,必须抓住本质,用雷锋精神育人建连,争创全面过硬连队。</p><p class="ql-block"> 早在1976年,一连就把用雷锋精神育人建连视为"连魂"。留在该连党支部记录本上的一段文字足以说明一连抓住根本学雷锋的真谛。</p><p class="ql-block"> 那年3月,当学雷锋埋头苦干被视为"不抬头看路",受到不公正的攻击。有人批评连队助人为乐做好事是芝麻小事,不值得提倡时,党支部专门就此召开支委会,统一思想,形成了用雷锋精神育人建连的决议。</p><p class="ql-block"> 在这份决议中,连队党支部提出:"雷锋精神虽然产生于六十年代,但其光辉形象是永存的,从他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作为一种先进的思想、优秀的文化,集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为一体,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尽管他是由无数个具体事实构成的,随着时代的发展,雷锋形象决不能被扭曲,学雷锋也决不能停留在照搬照套的模式之中,重点是联系实际,发扬光大其精神。"</p><p class="ql-block"> 写进一连党支部"学雷锋决议"中的这段文字,成为一连坚持学雷锋的理论依据。1977年3月,这个《决议》连同连队传了14任团支部书记的首版《雷锋故事》一书在军事博物馆展出。</p><p class="ql-block"> 1977年3月、1993年9月,一连排除各种干扰坚持学雷锋的事迹,先后两次在解放军报一版头条刊出,受到了全军关注。当今之时,市场经济为社会发展与进步注入了强大动力的同时,也使一些人奉献意识淡化、名利思想逐渐凸现出来。</p><p class="ql-block"> 一天,一连指导员李平忠收到战士王斌胜的一封汇报信,指导员打开一看,里面写的全是:</p><p class="ql-block"> “星期五,我主动利用午休时间给连队的大田菜地浇水……”</p><p class="ql-block"> “星期六,我利用业余时间修好了连队饭堂的桌凳……”</p><p class="ql-block"> “厕所的灯泡坏了,我掏钱买了个新的装上了….”</p><p class="ql-block"> 看完这封信,李指导员皱起了眉头:“这哪象是汇报,明明是表功嘛!”事后一了解,果然不假。原来连队外出执行任务,这名战士在家后留,确实做了不少好事,但他觉得:“做好事没人知道,可不就白做了?”,于是就写了这封汇报信。这封汇报信说明了什么? </p><p class="ql-block"> 党支部把这个问题交给大家分析。有的战士认为这封信说明了受市场经济交换原则的影响,一些战士付出就想得到回报,担心学雷锋吃亏;也的认为,做好事就应该有表扬,表扬多了威信就高,人党、转士官、考学就有了资本,默默无闻学雷锋不合算……</p><p class="ql-block"> 一连党支部分析认为,学雷锋不能光满足于号召大家做好事,更重要的是教育官兵实践雷锋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培养"四有"新人上下功夫。一封汇报信的讨论,使连队党支部悟出了一个道理,学雷锋必须抓住本质学根本,始终教育官兵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p><p class="ql-block"> 在以后的工作中,连队在组织大家学习雷锋事迹时,着重讲弘扬雷锋的先进思想;在表扬好人好事时,着重指出他们的思想境界,不再就事论事;在分析连队学雷锋形势时,注重分析战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的放矢地对官兵进行引导。现已是安徽一家复合肥加工厂经理的一连退伍战士余江海,面对市场激烈竞争,多少英雄杀羽而归,而唯独他却在波诡云谲的浪潮中傲然扬帆,依赖的资本是什么?</p><p class="ql-block"> 自信乐观的小余略带几份自豪地常对朋友讲,在一连当兵就是我"资本"积累的开始。</p> <p class="ql-block"> 一天晚上,他专心致志地听指导员葛忠民给大家上新时期怎样学雷锋的课。“有些富起来的人,不珍惜党和人民给他提供的良好机会,为了贪婪地敛取金钱,昧着良心干一些人民所不齿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正在做笔记的余江海听到这里,停住了笔,脑中蓦地显现出父亲把废弃的石料煤灰略作加工当磷肥出售,从中牟取暴利的一幕。想到这儿,他不由冒出一身冷汗。当晚,他忙写信劝告父亲。然而四封家书却劝止不了父亲日益膨胀的贪欲。父亲最终遭到严罚。余江海复员后,他重振旗鼓,创建起复合肥厂,以雷锋精神的诚实和奉献精神在商海中潇洒遨游。</p><p class="ql-block"> 余江海的故事告诫一连的官兵,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迫切需要造就一代能够驾驭商品、货币,而不被货币所腐蚀,能够当商品货币的主人,而不当商品货币奴隶的雷锋式战士。</p> <p class="ql-block"> 海关监管执勤,一连住在位于广州火车站一侧的王圣堂,这里是广州市"黄、赌、毒"泛滥的重点治理地区之一。一连进驻王圣堂后,每天把"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曲唱得震天响,周围的一些小商贩见状很不理解,"都什么年代了,还唱那歌,王圣堂是个染缸,不出3个月,此歌定会消失!"</p><p class="ql-block"> 此后,连队对面楼房上有人就故意把放流行音乐的音箱对着一连,每天早晚放个不停。</p><p class="ql-block"> 然而,半年过去了,一连的歌声不但没有消失,队列中学雷锋的歌越唱越响亮。不仅歌唱得好,官兵警容严整,纠察在街上巡逻,维护社会治安,义务打扫周围的卫生,成了王圣堂地区的一道风景线。自从一连进驻王圣堂后,王圣堂地区的发案率有较大幅度下降。小商贩们不好意思了,音箱不再直接对着一连放流行乐了,有时还放点传统的军旅歌曲。</p><p class="ql-block"> 一连退伍战士吴海强在深圳拾到一个手提包,内装6万元现金和未签的合同书,那天他比失主还着急,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失主。失主感动了,忙四处打听他的"底细",一了解原来吴海强是来自地处广州王圣堂的武警一连。做房地产生意的老板当即提出要拜访这个连队,到了一连,看了一连坚持40年学雷锋的图片展,当场拍板,一连每年老兵退伍有多少,他要多少。现在吴海强已成为这家公司的治安队长。</p><p class="ql-block"> 司务长方小平每天在广州王圣堂菜市上买菜,几个商贩为了套住方小平,又是塞红包,又是邀请他吃饭,还主动提出为连队送菜上门,方小平一次次婉言拒绝。每天坚持蹬三轮车货比多家,把价压了再压,做到了优质价廉,摊贩见他穿的汗衫上印有"雷锋一连"几个字,见面就说:“给公家买东西是很好赚钱的,象你们这样的战士难得啊!”</p> <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世纪之交,当一连在不断弘扬雷锋精神的过程中,面对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等各种困惑拿不准解决问题的办法时,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给一连学雷锋活动注人了新的活力。</p><p class="ql-block"> 实践没有止境,创新没有止境。弘扬雷锋精神同样没有止境。一连党支部在反复学习中央领导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后认为,弘扬雷锋精神,同样需要解放思想。</p><p class="ql-block"> 一连每年都要树学雷锋标兵,40年来有300多名学雷锋标兵在引导连队学雷锋活动中发挥了典型示范作用。然而近年来的典型,战士却越来越不愿学了。</p><p class="ql-block"> 原因再也简单不过,传统的树学雷锋标兵的方法使一连学先进走入了死胡同。在学习最新理论成果中,党支部反思延用了多年的方法,提出了许许多多的问号。</p><p class="ql-block"> 学雷锋标兵非要家庭不幸、正确对待来陪衬吗?家庭生活没有波折,个人成绩即使再突出,树为标兵就会没有说服力吗?个体户、私营企业老板的子弟即使表现再好,但属于富人阶层的子女就不能当标兵?爱岗敬业非要有假不休,不管父母吗?</p><p class="ql-block"> 沿袭了多年树典型的习惯性做法,用新的视角审视此类问题,用新的观念找出了新答案,2001年,连队树立毛胜富、倪志军两位战士为学雷锋标兵,有血有肉,可亲可敬,官兵们信服,很快便在部队学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 雷锋是艰苦朴素的典型,连队在开展学雷锋活动中号召勤俭节约,津贴费存入连队的小银行,这一做法还多次被部队所推广。</p><p class="ql-block"> 可是,有个战士发牢骚:像雷锋那样艰苦朴素,这是违反经济规律,银行多次降息,为的是刺激消费,推动经济发展,现在花钱也是爱国嘛?</p><p class="ql-block"> 面对战士的牢骚,党支部经过深入分析后认为,战士讲的不无道理,于是连队决定提倡战士适度消费,鼓励战士购买与成才有关的科普书籍,将存入银行的津贴变成了另一种财富。连队还利用地方领导捐献给连队的资金,购买了10台电脑,供战士学习,官兵人人学会了简单的微机操作,全连藏书达到了20000册,人均200多本,是所在部队藏书最多的。战士有了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当年退伍的战士全部被地方多家公司聘用。</p><p class="ql-block"> 一连40年的学雷锋历程中,铸就了内部团结友爱的一座座丰碑,官兵情同手足的故事连队随处可见。</p><p class="ql-block"> 原连长刘德猛腰椎间盘突出,连队战士得知后非常着急。</p><p class="ql-block"> “爷爷,孙儿有件事求您了,我们连长爱兵如子,如今他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近年来一直很痛苦,在几家医院诊治都效果不佳,望您……”</p><p class="ql-block"> 战士王望平给行医40多年的爷爷写了一封信,随信还附上了连长在医院检查诊断资料。</p><p class="ql-block"> 老中医被孙子对连队干部的一片爱心所打动,于是便会同几个医友,开了内服外用的两大包中药,专门托人带到了部队。谁知药带到后刘连长却去西安治疗去了。战士童顺利的父亲跑运输,经常跑过部队驻地,他及时打电话和父亲联系,又将药带到了西安第四军医大学,结果又晚了一步,药刚带到,刘连长又转到了兰州一家治疗腰椎间盘的专科医院,童顺利的父亲又托人将药捎到了兰州,交到了刘连长的手中,两大包中药辗转了3次,行程1000多公里,药有价,但官兵之间的深情厚谊却无法用金钱来衡量。</p><p class="ql-block"> 这只是连队官兵友爱中许多故事中的一例。然而,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今天,战士中兵员成份的不同,家庭背景的不同,战友情谊却蒙上了另一种色彩。</p> <p class="ql-block"> 同情弱者,帮助弱者是人们传统的观念。然而,在一连有一件事却让官兵们议论纷纷。战士刘士勇,入伍前是西安莲湖区一家饮食店的小老板,雇有20多个员工,生意经营得十分红火。钱多了,玩腻了,慢慢地开始厌倦这种生活方式,于是便报名参军。 </p><p class="ql-block"> 刘士勇入伍后,被分在三连,工作当中他看到一连是学雷锋先进连,平时训练最苦,工作争得第一最多,官兵最受人敬重,在家时虽然生活裕,家产万贯,但没有社会地位,店里经常受有关部门的“吃拿卡要”,在家低人一等的感觉促使他非要调到一连不可,多次向营、团组织写申请要求调到一连,组织上满足了他的要求。</p><p class="ql-block"> 到一连后,他感受到了连队春天般的温暖,先是连长用“逐渐减少”的办法帮他戒了烟,尔后,指导员又帮他改掉了爱吃零食的习惯。</p><p class="ql-block"> 不久,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刘士勇原来经营的饮食店在市场竞争中,因生意太火,冷落了邻里,他的店被无事生非的一帮青年砸了个七零八落,消息传到了部队,党支部动员官兵出主意想办法,帮助刘士勇家里尽快解决问题。</p><p class="ql-block"> 简单的问题却成了一件难题。战士中出现了两种意见分歧。有的说刘士勇家的问题与连队没有关系,这个雷锋没法学,他在家里是私营企业主,就是过去的"小资本家",雷锋是旧社会过来的,对地主、资本家苦大仇深,向雷锋学习,今天让我们帮助战友可以,帮助穷人可以,帮助他家怎么帮?就是雷锋在也不会答应。</p><p class="ql-block"> 连队党支部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统一大家的思想,深刻领会:“在社会变革中,个体户、私营企业家、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受到保护”等新观点。连队还列举出刘士勇在家开饮食店,虽然雇用20名员工,但他解决了社会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每年还为国家纳税5万元,贡献是突出的,我们不能对他有偏见。学雷锋要解放思想,雷锋做过的好事要做,雷锋没有做过的好事也要做。因此,弱势群体我们要关心帮助,富裕起来的强者的合法权益,我们也应该帮助保护,决不能袖手旁观。</p><p class="ql-block"> 于是,官兵都主动靠上去,帮助刘士勇卸掉思想包袱,连队出面请求部队发了一份公函,请求地方派出所查处此事,很快邻里受到了处罚,赔偿了刘士勇家的经济损失。</p><p class="ql-block"> 与此事相似,驻地新世纪工贸公司请求部队派出6名官兵为其军训员工。部队党委经过慎重考虑后把任务交给了一连。</p><p class="ql-block"> 没想到,完成任务后,官兵们议论开了,帮助私营企业主军训,这不是在帮助资本家发展吗?我们是学雷锋先进单位,以后这样的事我们不能干。连队感到战士们对私营企业主的偏见还没有彻底消除,指导员李平忠再次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引导大家端正认识,带领全连官兵在帮助工贸公司做好事的过程中,请公司老板讲公司发展变化及对员工的福利待遇。</p><p class="ql-block"> 一个个事实让官兵们终于明白了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民营企业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家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作为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否的标准,要重在看它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贡献。把民营企业家当作资本家是一种误解,不符合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p><p class="ql-block"> 观念更新,学雷锋的领域扩大了,连队主动与工贸公司开展共建活动,定期组织官兵到公司来做好事,传播精神文明,帮公司在当地树起了很好的企业形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