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革命公园,创建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为纪念北伐战争时期,国民军陕军于西安保卫战中,为挫败匪军镇嵩军而死难的,约5万名军民而建的纪念公园。</p> <p class="ql-block">镇嵩军败退后,援陕的冯玉祥将军入城,率众负土筑两大冢,共掩埋军民尸骸3043具,并立碑纪念。</p><p class="ql-block">东、西两座坟茔,东冢男,西冢女,并在两冢之间建"革命亭"和五间烈士祠,将周边约150亩空地开辟为公园,取名"革命公园"。</p> <p class="ql-block">民国十五年(1926年),豫西匪首刘镇华在吴佩孚、張作霖的支持下,纠集镇嵩军8个师,号称10万人杀入潼关,朝着国民革命根据地之一的西安而来。</p> <p class="ql-block">匪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激起了陕西人民的极大愤慨,国民军将领杨虎城、李虎臣率陕军英勇战斗,坚守西安城池达8个月之久,时称"二虎守长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镇嵩军匪首刘镇华</p> <p class="ql-block">冯玉祥在绥远五原誓师,就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与于佑任等挥师南下,急趋西安。11月27日,在援陕联军和守城军民的夹击之下,镇嵩军全线溃退,西安得以解围。</p><p class="ql-block">民国十六年(1927年),1月15日,陕西革命大祭筹备委员会决定,将旧皇城(今陕西省政府大院)改建为红城,"择定红城外东北隅为革命纪念冢,划留附近官地,为建设革命纪念公园之用。"</p><p class="ql-block">2月7日~20日,为纪念守城期间死难的5万军民,于佑任、冯玉祥带领各界人士在红城东北区域修东、西两大冢,分别安葬死难者。</p> <p class="ql-block">2月25日,联军驻陕总部在墓地南面广场(今市体育场),举行追悼大会。于佑任、冯玉祥、杨虎城等陕西各界数万人参加大祭及公葬仪式,并要求参会者每人背一袋土,共同堆覆公墓"负土坟",立碑以誌纪念。拆清代贡院的"明远楼"复建于两冢之间,将其命名为"革命亭"。杨虎城将军为公园落成题词:"继续坚守西安百折不回的革命精神。"</p> <p class="ql-block">时任国民联军驻陕总司令的于佑任为左侧墙上撰写了西安负土坟阵亡将士碑词"民族之战士,战于是,守于是,葬汝骨于是。世界不平决然扫荡!民生困穷孰为此状!以主义为垣墉,以精诚为甲杖。碧血兮人间,繁华兮冢上,革命成功兮歌永壮。"纪念墙右侧刻着西安负土坟殉难人民碑词:"长安之民,为革命守长安之城,为革命有牺牲而求解放兮,将脱人群于锁钮;世方同此饥荒兮御长围之既久;伫白日兮青天,慰幽冢兮不朽!"</p> <p class="ql-block">民国十七年(1928年)10月10日,中华民国国庆日,为纪念坚守西安之战中死难的军民,公园修建了墓碑,冯玉祥将军亲笔题写了"革命公园国殇墓碑",現公园南门照壁上的"革命公园"四字即是从墓碑上拓印放大后镌刻于大理石之上。</p> <p class="ql-block">1945年,为追忆当年守城之役这段惨烈的革命历史,于佑任先生又题写了"明城高挂残晖,燕子犹寻古垒;兵民负土坟前泪,争祭当年饿鬼"诗句,再现了当年革命英雄感天地,泣鬼神的壮烈场景。</p><p class="ql-block">守城之役的最后胜利,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从而也保全了西安这一西北国民革命的根据地,为策应北伐战争发挥了重大的作用。</p><p class="ql-block">1993年,杨虎城将军百岁诞辰之际,为纪念缅怀这位爱国将领、民族英雄,在公园内塑立将军全身戎装站立铜像,显示了千古英雄功臣的英姿。</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革命公园是一座集纪念性文化公园、革命旧址和供公众休憩游览的城市公园。它既承载着西安近现代的革命历史,是西安的红色地标之一,也是众多市民游客缅怀先烈,接受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1983年,革命亭被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2019年,革命公园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2022年,革命公园被列入陕西省第八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