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正定天宁寺,旧名大藏院,位于河北省正定县城,始建于唐代宗时期(762—779年),是正定八大寺之一。天宁寺在历史上曾多次更名,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赐名“承天寺”,政和年间(1111-1118)始称天宁寺。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为祀奉父王徽宗,赐名“报恩广寺”,后又改“报恩光寺”。现寺内仅存宝塔一座,即凌霄塔,塔高40.98米,是一座楼阁式塔,塔身共九级,一至三层为砖仿木结构,四层以上均为木结构,俗称“木塔”。凌霄塔的建筑年代比甘肃张掖木塔早近千年,是中国古塔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古建筑。1983年对凌霄塔进行了复原性修复,1988年晋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天宁寺在历史上曾是一座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寺院,鼎盛时期沿中轴线自南向北曾建有牌坊、天王殿、重门、前室、塔、后殿等建筑。但到正定解放时,寺内的大部分建筑都已荡然无存,仅剩宝塔一座、重门一座、几通古碑和两株古树。现存的凌霄塔是宋代遗存,其最大的特点是保存了塔心柱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形式在我国仅河北正定天宁寺木塔尚存,是极为珍贵的实例。</p><p class="ql-block"> 天宁寺大殿是我国南方现存典型的元代木构建筑之一,面阔进深各为三间,单檐歇山顶。大殿当心间东首三桷柃下有“大元延祐五年岁在戊午六月庚申吉旦重建恭祝”的双钩墨题记。梁架经碳-14测定,有的柱子距今千年,有的梁柃、斗拱距今八百年,由此可见,此殿在元代重建时,保留了部分宋代木构件。</p><p class="ql-block"> 1982年文物部门在对木塔塔基进行勘测时,于塔基中部距地表98厘米处发现了一圆形地宫4。天宁寺在历经沧桑变迁后,今天依然可以看到它的大体布局:全寺座北朝南,以山门、金刚殿、大雄宝殿、药师殿为中轴结构。此外还有伍篮、火星、水神(禹王)、祖师三反和大意堂。西北为光孝塔,山门前有照壁一块,门前有石狮一对为共护持。</p> <p class="ql-block">天宁寺凌霄塔🌹🌹🌹</p> <p class="ql-block">塔底层朝向南边门🌹🌹🌹</p> <p class="ql-block">塔底层顶🌹🌹🌹</p> <p class="ql-block">塔底东西门和南门结构🌹🌹🌹</p> <p class="ql-block">塔底层北门即登塔门🌹🌹🌹</p> <p class="ql-block">一般不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院内观看塔🌹🌹🌹</p> <p class="ql-block">院外观看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