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汕头石炮台公园是以崎碌炮台为主景点的纪念性公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19世纪中期,第一、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清朝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天津条约》,汕头成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纷至沓来,海防松散。潮州总兵方耀以“邻分不净,潮海严防”为由,奏请清廷建筑崎碌炮台,以加强粤东地区海防。</b></p> <p class="ql-block">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b>石炮台公园位于旧汕头的东南角,与隔岸苏安山上的炮台相呼应,扼住汕头海湾出入口,地理位置险要,是清代粤东地区的主要海防建筑。</b></p><p class="ql-block"><b>公园占地面积5.8公顷,为环圆形城堡建筑,总面积19607平方米,其中城堡面积10568平方米。有一条宽23米、水深3米的护台河环绕炮台一周。</b></p> <p class="ql-block">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b>墙体主要由贝灰砂、煮烂糯米饭及红糖浆调和夯筑而成,大门、炮巷采用花岗石块砌筑。炮台分上下两层,各设18个炮位和若干枪眼,底层炮巷4.1米,长约300米,深邃迂回。</b></p><p class="ql-block"><b>台面上有72个通风报话塔,每三个为一组,呈品字型鼎立,用于炮塔上下传达信息及底层通风采光。炮台东北面有一月牙型点将台,用于指挥及观看兵丁操练。</b></p> <p class="ql-block"><b> 崎碌炮台始建于清代同治十三年,于光绪五年竣工,历时五年,耗资八万银元。</b></p><p class="ql-block"><b> 1924年,崎碌炮台完全退出军事用途,改成为“惩教场”,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还曾经囚禁过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b></p><p class="ql-block"><b> 解放后,石炮台一直作为驻军营地。1991年汕头市政府接管后决定筹建石炮台公园,于1998年9月首期建设工程告竣,正式对外开放。2013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文化价值:1995年,石炮台公园被评为汕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汕头唯一的国防教育主题公园,其承载的历史记忆提醒着人们不忘过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b></p><p class="ql-block"><b> 作为中国独立体规模最大、保存较为完好的清代军事设施之一,石炮台公园为研究晚清海防军事防御建筑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对于了解清代军事防御技术、战略布局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b></p><p class="ql-block"><b> 崎碌片区是中西文化交流区,附近集结了德国、荷兰、法国、美国等领事馆,教堂及洋商会馆,见证了汕头开埠后的中西文化碰撞与融合。</b></p> 打卡留影到此一游 <p class="ql-block"><b>备注:图片除注明外,均由美好人生、飘红拍摄,</b></p><p class="ql-block"><b>文字资料:网络搜索</b></p><p class="ql-block"><b>美篇编辑:飘红</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