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迎春东南行(七)漳州·南靖土楼

微笑向暖(DPS)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南 靖 土 楼</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南靖土楼,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瑰宝,主要分布在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的书洋镇、梅林镇和奎洋镇。南靖土楼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而闻名,是客家文化的象征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南靖土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明清时期达到鼎盛。这些土楼不仅是居住的建筑,更是家族团结和防御外敌的象征。南靖土楼在2008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包括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怀远楼和和贵楼。这些土楼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价值,还反映了客家人的历史迁徙和文化传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南靖土楼的形状各异,常见的有圆形、方形、椭圆形等。它们通常由生土夯筑而成,结构坚固,能够抵御自然灾害和外来侵扰。土楼内部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既有居住区、厨房、仓库,也有公共活动场所和祭祀空间。例如,田螺坑土楼群由五座土楼组成,形状各异,宛如一幅精美的画卷,展示了客家人的智慧和艺术才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田 螺 坑</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南靖田螺坑,位于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闽南漳州的南靖、华安、平和、诏安、漳浦等地,随处可见一座座高大宏伟的方形、圆形土楼,形成规模庞大的土楼群,这些土楼的结构与造型,被评价为世界古建筑的典范之一,是山区民居中最富东方神秘色彩的神话般建筑模式。1996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田螺坑土楼群为第四批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5月,田螺坑土楼群作为福建土楼的一部分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7月7日,包含田螺坑土楼群在内的福建土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南靖田螺坑,由一座方形土楼 “步云楼”,三座圆形土楼 “和昌楼”、“瑞云楼” 及 “振昌楼”,一座椭圆形土楼 “文昌楼” 组成。此外村内还建有一些土木结构的平房和楼房。土楼群中年代最早的步云楼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年),距今约200多年。最晚的文昌楼建于1966年。五座土楼依山势错落布局,在群山环抱之中,居高俯瞰,像一朵盛开的梅花点缀在大地上,又像是飞碟从天而降,还有俗称 “四菜一汤”。总之,这个土楼群构成了人文造艺与自然环境巧妙天成的绝景,令人叹为观止,是民居建筑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俯 瞰 “四 菜 一 汤”</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和 昌 楼</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田螺坑土楼群中的和昌楼,是一座高三层的圆形土楼,每层有22个房间,采用生土为主要材料,掺上石灰、细砂、糯米饭、红糖、竹片等,经过反复揉和、椿压、夯筑而成,具有良好的坚固性和耐久性,还具有较强的防御功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和昌楼的具体位置,在田螺坑土楼群中居于右上方位,一层用作厨房,二层用作粮仓,三层用作居住,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此外,和昌楼的建筑风格和材料使用也体现了客家人的智慧和勤劳,每一根木柱都诉说着曾经的坚韧与结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仰 视 穹 空</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楼 内 掠 影</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振 昌 楼</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振昌楼,是田螺坑土楼群中的一座圆形土楼,建于1930年,楼高三层,每层有26个房间。振昌楼采用土木结构,木架撑梁,墙体厚实,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其内部分为三层,每层设有厨房、仓库、卧室等功能区域,足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振昌楼的建筑风格,体现了客家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它的内堂和门不在同一直线上,巧妙地错位,遵循着 “富不露白” 的古训,展示了客家人对于处世之道的态度。振昌楼内充满了幸福的生活气息,有小孩的啼哭声、妇女唠家常的声音、老人们慈祥的笑脸等,体现了居民们团结一致、共同生活的融洽与幸福之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巍 峨 门 墙</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 楼 内 景</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文 昌 楼</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田螺坑土楼群中的文昌楼,是一座椭圆形的三层建筑,建于1966年,是 “四菜一汤” 土楼群中最大的一栋。文昌楼每层有32间房间,建筑采用生土为主要材料,掺上石灰、细砂、糯米饭、红糖、竹片等,具有良好的坚固性和耐久性。文昌楼寓意着文运昌盛、家族兴旺,是黄氏族人合资建造的土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昌楼的内部结构独特,房间宽敞整洁,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土楼无法改造上下水设施,房间内没有厕所和洗漱设施,洗漱需到一楼,而厕所则在楼外,非常接近。此外,文昌楼的民宿体验也非常独特,木楼梯和木板地板带来独特的体验,夜晚的土楼显得格外安静,清晨则可以清晰地看到 “四菜一汤” 全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 楼 外 观</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土 楼 内 窥</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步 云 楼</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田螺坑土楼群中的步云楼,是一座方形土楼,位于田螺坑土楼群的中心位置。步云楼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年),是田螺坑土楼群中年代最早的建筑之一。步云楼的寓意是子孙后代读书中举、平步青云,楼内的中厅被修剪成阶梯状,仿佛是一条通往青云之路,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步云楼的结构为三层,每层有26个房间,规划整齐,串联起整栋土楼居民生活的点点滴滴。步云楼不仅是田螺坑土楼群的核心建筑,也是游客参观的重要景点之一。此外,步云楼内设有公共空间,如祠堂或水井,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防御需求和家族聚居的生活方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裕 昌 楼</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裕昌楼,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下版村寮村上节社,建于元末明初(约1368年),是已知最古老又最大的圆楼。高5层18.2米,每层54间,共有房270间,占地2289平方米,建筑面积6358.2平方米,土木结构,通廊式圆楼;第一层墙厚1.8米,往上逐层减缩10厘米。楼内墙体均以杉木筑建,坐西朝东,为观音坐莲穴位。裕昌楼为国家5A级景区,是南靖土楼《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裕昌楼建于1368年,是客家瑰宝福建土楼。现存最古老的土楼。裕昌楼是早期股份制的产物。由刘、罗、张、唐、范五姓族人共同出资建造,后来罗、张、唐、范四姓搬走,故如今裕昌楼中居民都是刘姓族人。共有五层18.2米,房室269间。全楼有五部楼梯,分为五大卦,底层厨房内设有水井,共22口,是福建土楼中水井最多的土楼。楼内天井中心建有单层的圆形祖堂,堂前用鹅卵石铺成的一个阴阳八卦,分五格,代表 “金、木、水、火、土”。裕昌楼最大的特点是柱子东倒西歪,最大的倾斜度为15°,看起来摇摇欲坠,但经受七百年侵蚀和无数次地震的考验,依然如故,有惊无险,成为古民居建筑的活标本。</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客家文化还集中体现在 “耕读传家” 思想和楹联文化上。在南靖的一些大型客家土楼内,有石柱雕联、石鼓承柱、雕梁画栋;有天井、花园、假山、盆景、鱼池,美不胜收。甚至还有土楼附设学堂,楼有楼名,柱有雕联,如 “裕昌楼”、“裕后光前唯忠唯孝,昌耀门庭克勤克俭”,教导后人要忠孝为本,勤俭持家,奋发进取,与人为善。这些印记无不闪耀着中华文明勤俭友爱、耕读传家的精神光芒。</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塔 下 村</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塔下村,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下辖行政村,中国传统村落,位于书洋镇西部,村域面积5.68平方公里。塔下村是典型的客家聚居地,构筑于 “两山夹水、铁扇关门” 山川形胜中的太极状村落格局保存完整,是客家血缘伦理关系和聚族而居传统文化的见证,也是研究福建土楼历史演变和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建造技术的重要实例。村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德远堂、石龙旗等历史遗存和 “春祭”、“作大福” 等传统习俗,展现客家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固守与承袭,为研究中原文化改变和汉族南迁史提供了佐证素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古 村 印 象</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南 靖 侨 史 馆</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塔下村土楼沿河而建,土楼形态丰富,有常见的方形、圆形土楼,还有围裙形、曲尺形土楼,最独特的是还有浙杭水乡模式单院式土木、砖木结构的吊角楼,形成大楼带小楼、高低错落布局的景观,其中,裕德楼和顺昌楼位于溪流两侧,结合溪流形似太极,塔下村因此被誉为 “太极水乡”。2016年12月,塔下村被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公布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2019年1月,塔下村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20年8月26日,塔下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裕 德 楼</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振 源 楼</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顺 昌 楼</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庆 光 楼</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顺 庆 楼</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德 远 堂</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德远堂,也被称为“张氏家庙”,位于漳州市南靖县塔下村,是张氏家族的祠堂,具有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德远堂是一座二进建筑,古朴典雅,以砖木结构为主。家庙前有一口半月形池塘,池塘两侧矗立着23根十米高的石龙旗杆,象征着张氏一族的显赫家族史。这些旗杆不仅是对个人成就的表彰,更是家族荣誉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张氏家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宣德元年(1426年),由张姓始祖张化孙的后代张小一郎在塔下村定居后建造。为了纪念祖先和弘扬祖德,张氏族人在明末清初在家庙东面山坡上建造了德远堂。家庙内部装饰精美,屋脊上有各色瓷片剪黏的浮雕,殿内雕龙画凤,木石装饰富丽堂皇。</p> <p class="ql-block"> 摄于 2025 . 2 . 2(正月初五)</p>